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投資理財

一年來個人養老金產品“貨架”持續“上新”

收益率不及預期 投資者期待更高的收益

2023-11-28 17:07:21 來源:

截至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實施一周年。一年來,個人養老金儲蓄類產品、基金產品、保險產品、理財產品等四類產品“多點開花”,截至今年6月底,已吸引了4030萬人參與。

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相關金融機構認為,國內養老金融前景廣闊。隨著各項配套規則的優化完善,個人養老金業務將迎來高質量發展。

700多只產品上架

一年來,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貨架”持續“上新”,給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產品庫。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截至11月24日,個人養老金產品共有745只。從類型來看,儲蓄類產品465只,占比62.42%;基金產品162只,占比21.74%;保險產品99只,占比13.29%;理財產品19只,占比2.55%。

從整體來看,隨著個人養老金產品體系逐漸壯大,投資者的選擇也逐漸豐富。一家險企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盡管個人養老四類產品風格各異,但同類產品仍存在同質化的問題,金融機構開發優質多樣長期產品的能力還比較欠缺,產品吸引力有待提升。

同時,從投資者便利度來看,盡管理論上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自主選擇投資產品。但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投資者要實現真正的自主選購還存在部分“堵點”,例如只能購買與相關銷售渠道有合作的金融機構產品。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表示,建議完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的個人養老金信息系統,并將系統內的信息統一與金融機構進行鏈接。因為該平臺能查詢所有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消費者可以通過該平臺提供的信息在不同渠道實現真正的自由選購產品。

產品收益率尚不及預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購買保險產品和存款產品的投資者對其年度收益率滿意度較高,而購買基金產品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對其年度收益率滿意度較低。

“我買的三年期存款產品,年利率達3.24%,年度收益率不低。”投資者姜女士對記者表示。而另一投資者李女士則對其購買的基金產品年度收益率有點失望。

部分個人養老金產品收益率不及預期,某金融機構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主要或受兩方面原因影響。一是從制度設計層面看,個人養老產品投資封閉期較長,但金融產品短期投資策略趨同,收益率無明顯差異化優勢;二是從機構角度來說,個人養老金產品凈值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華夏基金發布的《個人養老金一周年投資者行為洞察報告》(下稱《洞察報告》)顯示,對個人養老金的未來增值預期,是投資者選擇開通賬戶的主要原因。從繳存情況看,投資者兩年累計平均繳存金額超萬元。一般而言,年末是個人養老金繳存的窗口期,繳存金額仍有提升空間。

多位已經參與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投資者對記者表示,繳不繳費、購買什么產品,主要還是參考相關產品的收益率和穩定性。《洞察報告》提到,調研顯示,近七成投資者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預期在3%至8%,28%的投資者甚至希望年化收益率達8%以上。

顯然,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實際收益率與投資者預期還有較大差距。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一年周期較短,養老金的儲備是長期過程,應注重時間的價值。無論購買哪種產品,都應著眼于長期。太平人壽建議,投資者結合家庭自身的情況,針對未來可預見性的養老支出,提早儲備。產品方面,要結合自身家庭的風險偏好,充分了解權益類、固定收益類等大類資產的特點,在各類金融資產中做好配置。

不同投資產品首年表現的差異,也在影響投資者下一步的投資計劃。記者采訪發現,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新增繳費后嘗試將資金進行多元化配置。《洞察報告》提出,“儲蓄+保險”是投資者第一選擇,同時“基金+”組合也受青睞。

多措并舉提升吸引力

對于剛剛實施一年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業內人士認為,該制度未來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金融機構作為重要的參與方,也需在其中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國民養老相關負責人認為,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金融機構應更多從提升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方面去改進,為試點擴面和制度優化共同努力。比如,加快發展養老規劃等專業性養老金管理咨詢服務,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老百姓樹立正確、科學的養老觀和投資觀;基于個人養老金制度框架,探索養老生態共建共享,為老百姓提供綜合化養老金融服務,吸引更多參與者;不斷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風控能力,提供運作規范、成熟穩定、側重長期保值增值的個人養老金產品等。

華夏基金表示,促進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要繼續加強宣傳,開展科學養老理念普及活動,提升參與積極性。同時,進一步豐富產品供給,減輕投資顧慮,滿足不同人群的養老投資需求。此外,優化升級客戶服務,完善提升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購買和持有體驗。

普益標準研究員黃軾剡表示,理財公司應合理制定業績比較基準,同時,采取與“養老”相適配的投資策略,嚴控產品風險,注重回撤控制,避免凈值大起大落影響投資者持有體驗。

(來源:《證券日報》)

    上一篇:萬隆城體彩綜合體展示體驗中心開業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