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
■余史炎
春節將近,理發這事變得有些急切。
理發,我們潮州人叫“剃頭”。我從小就不喜歡剃頭,哪怕長輩總是說“剃個頭,雅三毫”,意思是說理個發,就會帥氣點。我的認知世界里估計有些缺陷,變雅并不能成為剃頭的動力。現實之中,我很少積極去剃頭。
三十幾年前,村后長滿胡子的老榕樹下,偶爾一兩輛自行車打著鈴迅速穿過樹蔭,我一個閃身便來到村里唯一的理發店前。“綿山伯,我姨叫我來剃頭”,我說了一聲便進去坐在凳子上。剃頭師是我族內的伯父,人清瘦且臉秀氣,聲音也好聽,有點像電臺的播音員。他一邊麻利地握動老式手動剪刀,一邊說“阿炎,你坐一下”。我也就乖乖地等著,看著他把來剃頭的客人的頭往前按一下,往左推一下,往右挪一下……總覺得有什么不對,覺得綿山伯太霸道了,人家的頭都要任他擺布。最可怕的是他那把鋒利的刮胡刀,要是刮著刮著把客人的脖子也刮了,那就真不敢想象了。有時,一束陽光穿過榕樹葉間的縫隙,意外地照在刮胡刀上,仿佛引發了一陣銳利的聲響,令人心生恐懼。
我慶幸,他是我的堂伯父,我相信他不會對我下手。還有,我更小一點的時候,母親帶我來剃頭,總告訴我要聽話,不要亂動。我一直都聽母親的話,更聽綿山伯的話。輪到我坐上剃頭椅,綿山伯就會拿我開玩笑,比如說我最近長肉了,變好看了,是個小后生了。
我聽了,還挺開心的,剛剛內心那些憂患也蕩然無存。不一會兒,剃頭完畢,他讓我到臉盆架前坐下來,頭懸在臉盆中央,他舀起一瓢水就往我頭頂沖,拿起毛巾往我頭上一搓,臉上一擦就說了一聲“好了”。我從褲兜里摸出母親給我的兩毛錢交給了他,說了聲“綿山伯,我返內去”,他甩了甩手上的毛巾,笑著看我,點了點頭。
后來讀到一聯:“操天下頭等大事,做人間頂上功夫”,我細思,對剃頭師傅極為佩服。慢慢地,我覺得剃頭不危險,也不丟臉。
然而“剃頭”這個詞,在學校里讓人很無奈。記得有一次,跟學校老師的兒子打架,同學就跟我說我大禍臨頭了,因為等會兒一定會被老師叫去“剃頭”。正如他們所言,我被一陣批評,一番罰站,腦袋似乎更干凈了些。
處罰我的是跟我打架的同學父親——這位老師有點可愛,踢了我一腳,再慢慢講起道理。而對他兒子卻只罵了幾聲,讓我發現這種“剃頭”,挺討厭的。心里憤憤不平,想著是老師的兒子拿著他的筆,用筆尖從我后面戳了我一下,我一生氣,一個回頭就是一拳,這么簡單的事,兩個人就這樣打起來。這次的“剃頭”,壓根沒有“雅半毫”。
現在我坐在電腦前,26個鍵可以敲出許多漢字的往事,人間是另外一種情境。摸著我的頭,一抓,還是有些很長的頭發的,密密麻麻的,儼然一個鳥巢。最近,家里人都忙著如何扮靚,特別是女兒,竟然燙了個新發型!我看著她和她媽媽站在一起,那可真是越來越像兩姐妹了!
“爸爸,你要不留個長發”,女兒說。“你要不去燙發”,妻說。女人就是這樣,一頂頭發變個法兒地雅。我也與她們暢談甚歡,但無論如何,我都不會選擇燙發,原因很簡單,我認為此舉頗為耗時且無謂。
燙發,太浪費時間,還是想想就好。只是,這幾天總想著趕緊在春節前去剃個頭。可是工作之余,一坐下來就不想出門。而另外一種剃頭,我是不希望發生在我身上的。
反正,對于剃頭這種事,我總是能拖則拖,拖著拖著,感覺自己的存在會拉得很長。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