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縣船塘鎮以紅色示范創建為抓手匯聚振興發展磅礴力量

示范創建夯實黨建基礎 組織振興引領美麗鄉村

2021-04-07 11:20:04 來源:河源日報

■省級紅色村——船塘鎮老圍村蘿溪書院革命紀念館。如今,老圍村已經成為東源3條紅色教育培訓踐學精品路線之一,是東源乃至全市黨員群眾接受紅色革命傳統教育的“網紅村”。黃贊福 攝

■位于船塘鎮的河西革命烈士紀念公園。每年清明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師生都會到此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每年板栗成熟季節,船塘鎮都會舉行板栗推介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采摘體驗,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并獲評“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

■船塘鎮正在建設中的省級現代板栗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已有一批產業項目落戶建設。

■小水村藍莓種植基地

【核心提示】

船塘是個好地方,建起時代新廣場,藍莓晶梨大豐收,種下板栗滿山崗……賢謀賢策賢良方,革命老區在船塘,老圍是個紅色村,鄉村振興換新裝……荒山變成米糧倉,愛國愛民愛家鄉,鄉村振興政策好,脫貧致富奔小康。

東源縣船塘鎮媽咪隊隊長、“網紅宣傳員”何秀紅自編自唱的這首盛贊家鄉翻天覆地變化的快板,說出了許多船塘人民的心聲和滿滿的幸福感。船塘鎮各項工作能夠扎實推進、有成效有成色,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和點贊,其“密碼”就是以紅色示范創建為抓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黨建引領匯聚振興發展磅礴力量,推動各項工作縱深開展。

【船塘鎮概況】

船塘鎮是革命老區鎮,是省級中心鎮和全省唯一的板栗專業鎮,地處東源縣北部,東鄰和平縣禮士鎮、公白鎮,南接上莞鎮、漳溪畬族鄉、駱湖鎮,西連順天鎮及連平縣三角鎮、大湖鎮,北與和平縣、連平縣交界,擁有汕昆高速公路船塘西、船塘東兩個出入口,是燈塔盆地重要組成部分。

船塘鎮轄區總面積208平方公里,下轄21個村委會及3個居委會,總人口7.5萬人,商業貿易輻射東源及周邊的和平、連平縣共18個鎮。除此之外,船塘還是一個地肥、山綠、水美的傳統農業大鎮,坐擁極為豐富的山地、土地、農業、水利資源,林地(含山地)面積17.9萬畝,耕地面積5.55萬畝,境內河道長32公里。2018年,船塘鎮被列為廣東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鎮;2019年,被認定為“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2020年,被列為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鎮。

【紅色檔案】

革命老區、紅色船塘。船塘鎮是一塊紅色土地,辛亥革命時期是東江國民革命軍駐地,抗日戰爭時期是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下稱“東團”)主要活動區,解放戰爭時期是粵贛湘邊縱隊重要活動根據地之一和九連工委機關主要駐地。

1939年“東團”第五分團來到船塘鎮,進駐老圍煥文小學(現為老圍小學),以舉行文藝演出和創辦夜校等形式向廣大群眾揭露日寇的侵略罪行,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鼓勵青年參軍參戰、抗日救國。1939年10月,“東團”在老圍村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從此,船塘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革命洪流,革命星火以燎原之勢蓬勃開展,以船塘為中心的河西地區成為九連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活動區之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6月中旬,九連工委在流石白竹坑召開九連工委擴大會議,掀開了九連地區革命斗爭新篇章。粵贛邊支隊遵照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軍事斗爭思想,在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連續“五戰五捷”,從根本上扭轉了九連地區戰局,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掃蕩”,建立了固若金湯的革命根據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船塘鎮每個村都建立了健全的黨組織和人民政權,迎接大軍南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擁軍支前運動,為粵東乃至全省的徹底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五箭并發”夯實組織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松則大廈傾。船塘鎮黨委嚴格按照縣委實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的部署安排,結合該鎮黨建工作實際,以老圍村紅色示范創建為抓手,確立“抓示范、創特色、帶整體”的黨建工作思路,以規范化建設為基礎、組織力提升為帶動、黨建全面進步為目標,堅持“五箭并發”(即完善陣地建設、整頓軟弱渙散、強化思想建設、加強隊伍建設、抓好組織整頓),進一步健全完善黨的基層組織、基建隊伍、基本制度、基礎保障,統籌推進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與陣地建設。

截至目前,全鎮24個村(居)嚴格按照不低于250平方米、“一廳四室”的要求建好黨群服務中心,平均每個村(居)黨支部運轉經費保障在20萬元以上。嶺頭村于2019年底成功摘掉了“軟弱渙散”的帽子。意識形態工作機制得到健全,組織全鎮12個黨總支部、59個黨支部的2335名黨員開展黨日活動超100場次。實施“頭雁”及“雛雁”工程,2021年村(居)換屆選舉工作中,選舉村“兩委”干部144人,配備女性黨組織書記2名,書記、主任平均年齡由原來的54.7歲下降到45.08歲,大專及以上學歷上升至16人;“兩委”班子平均年齡44.1歲,較上屆下降7.5歲,35歲以下年輕干部達29名;選出婦女干部30名,每個村(社區)至少1名婦女干部;大專及以上學歷48名,高中及中專學歷67名,實現年齡、學歷、性別“一降一升一多”的要求。迅速落實巡察整改,針對縣委第二巡察組反饋的三大方面14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并針對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分工明確,立行立改。

“五箭并發”確保了船塘黨建工作有效覆蓋鎮、村建設,全面加強了鎮、村黨組織的全面領導能力,提高了黨建科學化水平和黨員干部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全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疫情防控等各項中心工作中,彰顯“一個支部一面旗幟、一個黨員一盞明燈”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成功摘取了“全國一鎮一品示范村鎮”“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中心鎮試點”“廣東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鎮”“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等一批國省字號金牌,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進步。

黨建引領譜寫產業振興新篇章

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保障,產業振興是重心。船塘鎮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抓住汕昆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城鄉融合發展、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等政策機遇,立足優勢資源,以板栗文化為載體,圍繞老圍村紅色革命遺址、黃沙村木棉花山莊、石崗村藍莓基地、小水村生態農業觀光園、主固村葡萄采摘園、龍江村枇杷園等特色資源,打造“春季觀賞花、夏秋采摘果、四季徒步游、全年農家樂”特色農業生態旅游圈,植入小龍蝦養殖、特色種植及主題民宿等新型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之路。

目前,船塘鎮已建成板栗、水晶梨、藍莓、柑橘、枇杷、油茶、水稻、蔬菜等30多個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被譽為“河源市水果之鄉”和“廣東省板栗之鄉”,打造出了“富萬家板栗”“東和滿姨面”“望郎回板栗”“茂青藍莓”“萬綠稻香米”“鮮綠態水晶梨”“七鮮匯秀珍菇”等一批農字號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發展格局,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和河源市區及粵港澳大灣區群眾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

目前,全鎮板栗掛果面積達6萬畝,種植農戶有1.2萬多戶,形成了一個環繞全鎮長約43公里的板栗種植圈,成為全省最大的板栗種植生產基地。這些特色名優產品直銷河源市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真正成為強鎮富民的“綠色產業”。

船塘鎮提供的資料顯示:該鎮建檔立卡貧困戶925戶2407人全部達到相對貧困人口退出標準、6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到貧困村出列標準,已于2019年底完成退出程序;鄉村“五個振興”取得顯著成效,全域美麗宜居船塘建設亮點紛呈。

接續奮斗打造“黨建引領+”特色產業

新征程、新目標。“十四五”時期,船塘鎮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市委“兩個河源”發展思路和縣委“東強西優南擴北實”發展戰略,以縣委打造“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契機,積極主動融入燈塔盆地建設,以項目建設帶動城鄉融合發展,推進“紅色船塘、板栗之鄉”建設,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開啟新征程,黨建是保障。船塘鎮黨委書記張銘表示,黨建工作是主業主責,鎮黨委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縣委關于黨建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為主線,以強化主體責任落實為抓手,下大氣力研究解決各種重點難點問題,打造“有黨味、有顏值、有活力、有奔頭、有鄉愁、有秩序”的社會主義新船塘。

接下來,船塘鎮將把組織振興建設與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緊密結合起來,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引領基層治理緊密結合起來,牢固樹立“紅色領航、綠色發展、古色文化、振興老圍”定位,整合船塘鎮現有紅色文化、史料遺址、鄉村風光等優勢資源,把船塘鎮老圍村打造成為集革命傳承、歷史古韻、生態文明的紅色村和組織振興示范村,示范帶動全鎮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真正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打造“黨建引領+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特色產業,以產業振興加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統籌:李成東 朱映真 張小龍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程定軍

■攝影(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楊堅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