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召開2021年春季農業生產暨水稻全程機械化育插秧演示現場會

無人農場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智慧農業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1-04-16 10:01:25 來源:河源日報

■無人駕駛播種機出現在柳城鎮下壩村,當地村民爭相圍觀。

■東源縣2021年春季農業生產暨水稻全程機械化育插秧演示現場會,吸引了眾多農民群眾前來觀摩。

■在東源縣柳城鎮萬畝智能化糧食生產示范基地,工作人員正使用插秧機插秧。

■無人駕駛播種機在作業

■東源縣柳城鎮萬畝智能化糧食生產示范基地

核心提示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始終保持高度危機意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東源是全省糧食大縣,抓好糧食生產至關重要。東源在春耕生產關鍵時刻召開全縣2021年春季農業生產暨水稻全程機械化育插秧演示現場會,旨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市春季農業生產相關會議精神,從講政治的高度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搶抓農時,應對持續干旱天氣,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堅決完成國家和省、市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以夏糧首戰告捷和全年糧食增產增收的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智能科技

讓農業更有魅力有奔頭

昨日上午,東源縣2021年春季農業生產暨水稻全程機械化育插秧演示現場會在柳城鎮下壩村召開,無人駕駛水直播機、無人機直播、無人駕駛旱直播機等種稻機械輪番上演,智能化系統控制機器實現精量精確播種。

活動現場,在沒有技術人員操作的情況下,無人駕駛水直播機、無人機直播、無人駕駛旱直播機在田地里有序播種,機器在田間直線耕種并自動掉頭連續播種。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周志艷向大家介紹說,無人駕駛水直播機每天可種稻100畝,無人機直播每天可種稻200-300畝,無人駕駛旱直播機每天可種稻120畝。 “這些數據是以機器每天作業8小時計算的,實際上機器通過遠程控制可以實現24小時作業。”周志艷說。

華南農業大學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袁文才在活動現場向大家介紹,糧食產業是我國最重要的基礎產業,為在更高質量上保障“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促進水稻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華南農業大學和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與東源合作共建“東源現代絲苗香米智慧產業園”(即東源縣柳城鎮萬畝智能化糧食生產示范基地)。他表示,華南農業大學和嶺南現代農業實驗室將持續輸出技術,助力東源現代絲苗香米智慧產業園不斷升級,努力實現香氣增加20%以上,打造頗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優質絲苗香米高端品牌,在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米袋子”品質的同時,幫助東源稻農豐產增收,讓他們在家種糧也能過上好日子。

據悉,此次活動所在地為“東源現代絲苗香米智慧產業園”,位于柳城鎮東江沿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統一流轉土地、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打造萬畝優質水稻基地。

“東源柳城鎮萬畝智能化糧食生產基地總體規劃為1萬畝,分為兩期建設,一期為2000畝,采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團隊研發成功的無人農場技術,實現水稻全程無人作業,相比傳統水稻生產,可節本增效10%以上。”市工商聯主席、廣東融合生態農業集團董事長歐小魯說,希望將河源的好山好水利用好,創建東源絲苗香米品牌,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種植,助力河源“融深”“融灣”。

據悉,無人農場是智慧農業的一種生產方式,是指在人工不進入農場的情況下,采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對農場設施、裝備、機械等遠程控制、全程自動控制或機器人自主控制,完成所有農場生產作業的一種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的無人化生產作業模式。其主要特點是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實時全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

當前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節點,東源把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推廣作為推動農業智能化機械化的關鍵性工作來抓,以實施柳城鎮萬畝智能化糧食生產示范基地項目為契機,示范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形成可復制推廣、節本高效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輻射帶動全縣水稻全程機械化水平快速提高,達到示范一片、成功一片、帶動一方的目的。

據活動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無人駕駛旱直播機可在備耕完成的土地上直接播種,該播種辦法較其他播種方式可實現節水30%。同時,該機器在播種后會在種子表面附上薄薄一層土,以免稻種被鳥類啄食。

目標

確保全年糧食總產量保持3億斤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連續的干旱天氣,使東源農業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此,東源要求各級各部門充分認識奪取今年糧食豐收的重要意義,堅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從嚴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全年糧食總產量保持在3億斤以上,堅決完成國家和省、市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以夏糧首戰告捷和全年糧食增產增收的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創新

全力加速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

當前,伴隨著新技術的加速涌現,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各環節,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應運而生,提高了土地、勞動、資本等各項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與利用效率。發展智慧農業,是中央有關政策的要求,更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東源作為粵北地區的水稻種植大縣,引進無人化技術、智能機器人、大數據智慧決策等新型手段,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是破解東源農業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

東源縣柳城鎮萬畝智能化糧食生產基地就是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團隊研發成功的無人農場和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以及唐湘如教授團隊研究出的香稻增香增產關鍵技術和張澤民教授團隊研究出的10個絲苗香米品種,目標是打造高端水稻品牌,帶動農戶增產增收。

在該項目實施過程中,東源要求項目主體單位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各要素保障單位要解放思想,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千方百計破除資金、用地、環評等要素瓶頸,加強機耕道、水利、電力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項目順利推進掃清障礙。各鄉鎮要積極鼓勵本地農業企業、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推廣機械化種植技術,有力推進農企合作,使項目建設真正落到實處。

措施

提升 “三農”高質量發展成色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要實現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

今年,東源縣將全力推進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高區和省級綜合型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推動中國無抗家禽養殖產業園、光明鴿產業園、“三個百園”首期等項目建成投產,抓好順天鎮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實施,以“主人翁”的精神將燈塔盆地打造成為引領全市農業現代化的綜合平臺;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做實“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重點做大做強板栗、茶葉、藍莓等主導產業,因地制宜擴大特色產業規模,充分發揮藍莓研究中心的作用,推廣先進種植經驗和種植技術,力爭今年新增藍莓種植面積2萬畝,并加快板栗、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確保今年底實現投產;全力推動藍莓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爭取年內創建成功;要擴大品牌效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讓“綠色、安全、健康”成為東源農產品的鮮明特征。同時,要扶持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休閑鄉村旅游,加快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和增值空間,推動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發展。

東源還將舉全縣之力支持順天鎮在全省鄉村振興大擂臺中取得優異成績,抓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推動全縣從“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型,努力打造黨建引領、活力迸發、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東源樣板”。

■策劃:李成東 李遠來 張小龍 朱映真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李成東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林國平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