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澗頭鎮打造生態經濟強鎮特色旅游小鎮
黨建引領辦實事 鄉村振興見實效
■正在規劃建設中的黨建文化公園
■澗頭鎮石坪頂茶葉種植基地。據悉,石坪頂茶獲評“廣東十大名茶”和“中國著名商標”稱號。馮曉銘 攝
■ 村民正在為栽好的黃梔子苗蓋膜。經過土地流轉,大往村集約200多畝撂荒地引進企業發展黃梔種植。李成東 攝
■永定橋,位于澗頭鎮東壩村。建于明朝,東西走向。永定橋連通的石鋪古道,系粵贛古驛道一部分。
■澗頭鎮墾造水田農業區田園風光
核心提示
天空湛藍,微風拂面,位于萬綠湖畔的東源縣澗頭鎮一片生機盎然。走入澗頭鎮,該鎮墾造水田項目讓人眼前一亮,一眼望去綠油油的稻田,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畫卷呈現在眼前。
墾造水田項目是澗頭鎮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澗頭鎮深入貫徹落實東源縣“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以推進項目建設、用活用足移民政策、依托燈塔盆地農高區與萬綠湖創國家5A級景區為“三大抓手”,以街鎮擴容提質為中心點,建設樂平、樂源、新壩美麗鄉村示范點,打造大往村鄉村旅游試點,以大頂公路為一條主線,實施環境提升工程,擴面輻射帶動全鎮協調發展,建設魚米果鄉澗頭,打造生態經濟強鎮、特色旅游小鎮,構建“三點一線擴面輻射”發展新格局。
【澗頭鎮簡介】
澗頭鎮位于東源縣西北部,距縣城40公里。全鎮總面積17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萬畝。下轄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總人口1.8萬人。2020年稅收收入524萬元,固定資產投資6674萬元。
澗頭鎮原名簡頭,1994年改為現名,產業發展以農業為主,文化遺址有永定橋、將軍府、覆船嶂、古井等,盛產羅非魚、鰱魚、草魚、河蝦等河鮮。代表企業有河源正能量更古潭山泉飲料有限公司、河源市石坪頂茶業發展有限公司、河源市綠純釀酒廠等。其中,石坪茶榮獲第二屆“國飲杯”全國評比一等獎,并被評為“廣東十大名茶”,石坪頂榮獲“中國著名商標”稱號。2011年,澗頭鎮被評為“全國文明鎮”,2020年11月,澗頭鎮大往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
【歷史文化】
永定橋,位于澗頭鎮東壩村。建于明朝,東西走向,系兩孔石拱橋,原是連平到和平兩縣的通道,長53米,寬6.95米,分水尖長13米,橋身、橋墩及分水尖用花崗巖砌筑,紅砂巖望柱,蓮花狀柱頭,灰沙夯筑欄板。《河源縣志》稱,“通和平連平,長60米、寬7米”。
強抓“頭雁工程”
思想引領“醒腦補鈣”
基層黨組織是連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是直接服務人民群眾的“排頭兵”。在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提名候選人階段,澗頭鎮多個村被列為重難點村,全體鎮村干部下足功夫,下沉到各家各戶做細做實做通群眾思想工作,扭轉選舉工作被動局面,全鎮提前2天圓滿完成換屆選舉工作,打了一場翻身仗,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群眾的高度認可。
澗頭鎮大往村新當選的組織委員丘立昌,放棄了珠三角地區上萬元月薪的工作,選擇回到家鄉服務父老鄉親。他表示,看到家鄉的變化,自己有信心讓家鄉變得更好。“作為一名90后的大往人,能為家鄉做點事情覺得非常有意義。”丘立昌說。
飲水安全與百姓息息相關。近10年來,自來水問題一直是澗頭鎮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近日,澗頭鎮政府發布《致澗頭鎮人民群眾的一封信》,決定在全鎮范圍內采用自來水智能IC卡水表,進一步規范鎮自來水運營管理工作,以優化社會治理推動公益事業發展,保障澗頭群眾能用上潔凈安全的自來水。其間,澗頭鎮黨員干部帶頭安裝,并發動群眾積極配合,目前該項工作已初步完成。“我家是4月份安裝的水表,只要是為大家好的、村里的工作我都支持。”新壩村村民賴秀芳說。
澗頭鎮黨委書記陳偉輝表示,澗頭鎮通過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模式,真正把農村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優勢轉化為推動農村發展優勢,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今年以來,澗頭鎮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大力開展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設立青年志愿服務崗即交通安全勸導站,切實保障群眾出行安全。此外,澗頭鎮正在規劃黨建文化公園、街鎮道路改造提升、大頂公路沿線環境提升、鎮主干道風貌提升、鎮文化公園等項目,以新氣象、新風貌慶祝建黨100周年。
塑造文化品牌
鄉村振興“強筋壯骨”
鄉村振興,文化是“魂”。澗頭鎮啟動 “魚躍澗頭”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立足于把“建設美麗鄉村”向“經營美麗鄉村”理念轉化,集中打造魚文化產業園、文旅農旅融合旅游觀光區、服務提升墾造水田農業區三大主題板塊,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項目將澗頭鎮的漁業文化、魚飲食文化、移民文化、古驛道文化與旅游資源相融合,進一步盤活優化集體資產資源配置,并引進高效農業、旅游業產業項目,讓美麗鄉村再升級。同時,澗頭鎮正在規劃街鎮擴容提質項目,實現街鎮與村同治、同建、同美。
推進茶文化產業園建設,以石坪茶為基礎,推進河源市石坪頂茶業發展有限公司茶葉基地建設,打響澗頭茶品牌。魚文化產業園覆蓋樂源、樂平、洋潭等3個村,規劃建設規模化、產業化生態水產養殖示范基地,挖掘傳統客家美食,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魚餐飲特色美食于一體。
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澗頭鎮敢于亮劍出擊,做好耕地保護文章。墾造水田項目是澗頭鎮眾多項目中的一個,位于樂平村、新壩村、樂源村,這個建設規模1116畝的項目建成后,澗頭鎮將新增水田總面積1050畝,耕地質量由平均國家利用等級7等提高為6等,有效破解水田占補平衡困局。該鎮儲備補充耕地整改工作總任務2600多畝,現已基本完成目標任務,為產業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力推項目落地
產業發展“立柱架梁”
產業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更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
記者在大往村的中草藥種植基地看到,10多位村民正在為栽好的黃梔子苗蓋膜。“前幾天下雨,村里搶種了一批,目前做后續工作。”該基地負責人說。
據大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丘澤鋒介紹,該基地約200畝,過去一直撂荒,沒有耕種,今年,大往村村“兩委”每家每戶地走訪、做工作,讓這片土地實現重新開發利用。“土地流轉了,村民不僅能夠得到租金,而且也解決了村民的就近就業的問題,實實在在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丘澤鋒說。
澗頭鎮千畝藍莓產業園涉及長新、澗新、礤娥等3個村,已完成藍莓種植640畝,配套推進農旅設計和建設,發展藍莓觀光旅游產業,煥發千畝藍莓基地活力。長新村藍莓種植戶朱子勇說:“得益于上級的優惠政策,我們的藍莓才能越種越好、越賣越好。”
目前,澗頭鎮現已形成規模的茶葉、油茶、柑橘、藍莓等產業基地,其中茶葉產值達4000萬元。另外,客家娘酒、蜜蜂養殖、紅黑米種植等產業形成了一定的基礎,大往五洞蜂蜜、“鴨稻”大米等農產品和農副產品通過大往農業專業合作社向外銷售,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在東源項目建設百日攻堅大會戰中,澗頭鎮產業項目引進再開新局。5月27日,總投資4億元的廣東華源康食藥同源健康產業園項目正式與澗頭鎮簽約;總投資6.3億元、落戶新壩村的東源縣齊昌順物流供應鏈項目于5月注冊成立廣東齊昌順倉儲物流有限公司;正能量二期建設項目等多個項目正在謀劃加快實施,將有力推動澗頭鎮高質量發展。
“澗頭鎮始終堅持走綠富雙贏之路,秉持‘好山好水融灣,生態經濟強鎮’理念,努力實現‘水是澗頭甜,魚是澗頭鮮,茶是澗頭香,酒是澗頭純’,打造特色旅游小鎮,建設魚米果鄉澗頭。”陳偉輝說。
■策劃: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朱映真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劉璐
■攝影(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