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逐鹿東江戰鶴塘

2021-07-13 09:21:23 來源:河源日報


“肉搏山頭橫眉冷看一連蔣軍全殲滅;血濺江邊俯首哀悼四位烈士共犧牲。”


這副挽聯,是時任粵贛湘邊縱隊參謀長嚴尚民寫下的,用來祭奠在鶴塘戰斗中血染疆場、英勇犧牲的四位烈士。


1948年12月2日,5000多軍民聚集在河西的曾田,舉行鶴塘戰斗勝利慶功和死難烈士公祭大會,為沉痛哀悼在戰斗中英勇犧牲的戰友,心情沉重的嚴尚民親手書寫了這副挽聯,懸掛在會場一側。


鶴塘戰斗是解放戰爭時期九連地區“五戰五捷”中的第三場戰斗,于1948年11月29日發生在曾田鶴塘村。


鶴塘村是東江上的水陸要沖,位于黃田鎮的東江西岸,北與藍口鎮的派頭村相鄰,南邊是烏泥村,東邊是東江河,西邊翻過缺牙山就是曾田鎮的甫田村。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是水路交通與陸路交通交接處,過往商船在鶴塘碼頭上貨、卸貨,運往曾田、上莞等地,這里也是商船補給的地方,當時異常熱鬧。


現在,老碼頭已經荒廢,人們在下游20米處又建設了一個新碼頭。鶴塘戰斗的主戰場設在老凹自然村,從新碼頭上岸往南走500米,可以見到一座小山。小山位于老凹南邊,高約30米,聳立在東江邊,鶴塘戰斗就發生在這里。2011年,東源縣人民政府在山腳下立了“鶴塘村戰斗遺址”紀念碑,碑高1.5米,碑上刻有簡略的文字,記載了鶴塘戰斗經過和結果。


閱讀碑文,我們能想象出當年那場戰斗的激烈場景。


當時,全國解放戰爭正轟轟烈烈進行,各地解放區總的形勢進一步向好。而在九連解放區,我軍相繼取得白馬和大湖戰斗的勝利后,粵贛邊支隊控制的九連解放區更加牢固,游擊區擴大了不少,軍民士氣愈發高漲。為了創造更加有利的作戰條件,為我軍進一步擴大解放區奠定社會物質基礎,九連地委和粵贛邊支隊領導經過周密研究,決定大力發動解放區的人民群眾掀起一場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推翻“三座大山”、分田分地的農民運動。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得到了解放區廣大人民的有力支持,促使根據地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于是,粵贛邊支隊決定將主要的軍事斗爭轉移到老隆至仙塘一線的東江沿岸。


國民黨部隊知道我軍將九連武裝力量轉移到老隆至仙塘一線的東江沿岸活動意圖后,上層軍官急得不知如何應對,下層士兵軍心開始不穩定。為了保住地盤,他們不斷加強在東江上游的軍事據點老隆、藍口的軍需供給,從東江河道運輸軍需物資時格外警惕,并加大了護航力度。


1948年11月的一天,粵贛邊支隊得到情報,29日有一支國民黨船隊運輸軍需物資從河源縣城經柳城往老隆,護航的是國民黨軍保五團。和此前擔負護航任務的梁桂平稅警團相比,保五團更有戰斗力,而且保五團總結了稅警團在白馬遭伏擊的教訓,護航兵力增強為一個加強連和一個排。保五團的護航隊裝備精良,夾江而上,以西岸為主力,東岸為配合,沿途進行嚴密搜索。


粵贛邊支隊領導認為,這是伏擊消滅敵人、壯大自己的又一個戰機。經過反復研究,決定抽調三團、四團以及桂林隊、珠江隊、九江隊和云南隊參戰,在鶴塘碼頭附近伏擊敵人。戰前,粵贛邊支隊作了周密部署:主力三團、桂林隊擔任主攻任務,埋伏在西岸山地,從正面攔截敵軍,同時集中火力封鎖江面,防止敵船隊強行沖關;珠江隊、九江隊和云南隊埋伏于上下游的戰場外圍,截斷敵人的逃跑路線。四團的任務是在河東牽制東岸的敵人。


白馬伏擊戰和獅子腦戰斗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部隊軍心,戰士們聽說又要打仗,情緒高漲,個個摩拳擦掌。各連立功創模運動開展得熱火朝天,上至連長、指導員,下至戰士,紛紛向領導表決心,堅決打好這場戰斗。桂林隊在戰斗英雄曾超常、曾宏德的帶動下,立下了灑血奪紅旗的誓言。


29日天亮前,粵贛邊支隊各戰斗部隊按戰前部署,進入伏擊陣地隱蔽。


天剛微微亮,敵人船隊的“突突”聲就傳到了陣地上。船上物資用帆布裹得嚴嚴實實,每一條船吃水都很深,吃力地逆水而上。看著滿載軍需品的敵人船隊,我軍指戰員喜上心頭。當西岸護航敵人全部進入我軍伏擊圈時,嚴尚民一聲令下,桂林隊集中火力,機槍、步槍齊開火,幾十個手榴彈從山上飛向敵人,敵人沒反應過來,就被打死炸死五六個。國民黨保五團確實訓練有素,他們急忙組織反擊,與我軍展開了激戰。三團和桂林隊痛擊西岸敵人先頭部隊之時,東岸的敵人隔江以重機槍火力向桂林隊猛烈還擊,企圖掩護西岸敵人沖出包圍圈。埋伏在東岸的四團立即對敵人發起攻擊,此時敵我雙方在兩岸全面交戰,東江鶴塘河段槍聲大作,殺聲震天。我軍全體官兵機智勇敢,頑強作戰,抓住有利戰機,多次組織沖鋒。東岸敵人很快被四團擊垮,慌忙向下游逃跑。我軍主力三團和桂林隊以強大火力將西岸敵人圍堵在江邊,使敵人陷入絕境。經過一陣激戰,敵人見勢不妙,亂作一團。


在現場指揮的嚴尚民、鄭群等,抓住敵人亂了陣腳的時機,指揮部隊縮小包圍圈,加強有效射擊,并大聲喊話:“國民黨已窮途末路,別再頑抗了”“繳槍不殺”“優待俘虜”。戰斗到上午9時多,我軍最終取得了鶴塘戰斗勝利。


鶴塘一戰,國民黨保五團除一部分突圍逃命,被我軍擊斃敵人35人、擊傷若干人,俘虜14人。我軍繳獲迫擊炮1門、輕機槍2挺、步槍30多支、迫擊炮彈6箱、子彈3000多發、軍用物資一批。我軍陣亡4人,5人負傷。


戰斗結束后,我軍在曾田舉行慶功大會,并公祭在戰斗中英勇犧牲的4名烈士。在立功評比活動中,桂林隊因作戰英勇,戰功顯著,獲授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鋼鐵連”稱號。


在鶴塘戰斗前,當地黨組織對村民進行了動員,讓全村數十戶人家全部撤出了戰斗區,同時組織人力支持部隊作戰,提供后勤保障。戰敗后,敵人曾組織力量回村復仇,整個村莊被洗劫一空。


歷史證明,勝利最終屬于人民,鶴塘是一個經過戰火燃燒的地方,是紅色之火傳承不息之地。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7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如今的鶴塘青山綠水,生態文明,交通便利,村容整潔,村風純正,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目前,鶴塘村“兩委”正在爭取上級政府支持,準備重建鶴塘戰斗遺址,并擬將山下一處荒廢古宅進行修繕,辟為鶴塘戰斗紀念館。而在鶴塘戰斗遺址南邊不遠處,一條跨江大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著。


備注:主要參考了《東源縣黨史資料匯編(第二集)》相關文章。


■河源日報社 東源縣委宣傳部 聯合出品


■策劃:李成東 李遠來 朱映真 歐志科 張小龍 ■撰寫:葉碧權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