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當好“娘家人”傾情服務退役軍人
■去年7月8日,東源縣退役軍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東源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掛牌成立。資料圖片
■ 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為榮立三等功的現役軍人邱少華家屬送立功喜報 資料圖片
■ 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退役軍人志愿者到燈塔鎮安平村慰問退役軍人賴玉金,并為他送上慰問金。楊堅 攝
■ 東源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工作 人員為退役軍人提供服務 楊堅 攝
■ 東源縣退役軍人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資料圖片
編者按當前,東源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任務來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目標要求,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實實在在的措施、辦法與成效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讓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更好、成色更足。為全面展示東源各級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的創新措施與亮點成效,本報今天開始推出聚焦東源“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系列,敬請關注。
核心提示
做好退役軍人事務工作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軍人軍屬切身利益。東源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這一目標任務,傾情打造五星級“退役軍人之家”,以當好“娘家人”職責使命,服務好全縣11600多名退役軍人、軍烈屬以及現役軍人家屬,進一步提升退役軍人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全縣退役軍人組織體系日趨完善、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夯實、退役軍人政策全面落實到位、社會化崇軍擁軍氛圍更加濃厚,為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開創了良好局面。
打造五星級“退役軍人之家”
成功創建省星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9個,其中五星級3個、四星級3個、三星級3個;累計走訪退役軍人2萬多人次,解決退役軍人臨時困難和醫療救助2777人次,其中為11名患重大疾病、遭受重大家庭變故退役軍人申請應急救助資金24.3萬元;累計接收安置退役士兵268人,安置退役士官6人,落實隨軍家屬安置6人。
這一組數據,是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自2019年3月24日成立以來用心、用情、用力服務退役軍人的真實寫照。
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對于更好地為退役軍人服務、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具有重要意義。
東源縣高度重視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成立了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文件,高站位、高標準部署推動全縣退役軍人事務工作。
為服務好退役軍人,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按照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實現“五化”、鄉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實現“五有”的工作思路和建設標準,積極開展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星級創建工作,全面推進和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
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按照“五化”“五有”的標準健全和完善縣、鎮、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切實加大對服務站硬軟件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完善規章制度,改善服務保障條件,落實政治文化環境建設要求,營造關愛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確保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實現全覆蓋、實體化運轉。積極開展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星級創建工作,分批分類打造具有當地人文特色的星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去年,東源縣成功創建省星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9個,其中五星級3個,分別是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仙塘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燈塔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四星級3個,分別是上莞鎮退役軍人服務站、雙江鎮退役軍人服務站、葉潭鎮退役軍人服務站;三星級3個,分別是義合鎮退役軍人服務站、新港鎮退役軍人服務站、柳城鎮退役軍人服務站。
今年以來,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按照五星級標準,全力推進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標準化建設,計劃到今年底全縣21個鄉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創建成為省五星級服務站。
“一站式”辦理保障退役軍人權益
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自成立以來,牢固樹立以退役軍人為中心的工作理念,突出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改進服務方式,全面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切實增強廣大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
該局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采取“一站式”辦理、“一體化”服務模式,讓“數據多跑”“黨員代跑”,為退役士兵辦理退役報到、黨(團)關系轉接、社保接續、預備役登記、一次性經濟補助申領、教育培訓報名等事項,用心用情服務好退役軍人。
兩年來,全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累計接收安置退役士兵268人,安置退役士官6人;為退役士兵申請高等教育補助153人,推薦退役士兵就讀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全日制大專學歷提升班成功錄取102人;通過組織開展技能培訓,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和推送招聘信息等形式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向退役軍人提供1100多個就業崗位,使退役士兵實現充分就業。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接續工作基本完成。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全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組織開展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開展社保接續工作,累計受理辦理376人,辦結率達100%。
為掌握退役軍人的動態情況,東源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把常態化聯系走訪工作作為聯系退役軍人主要抓手,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實現聯系走訪全覆蓋。通過常態化走訪,建立“一人一檔”動態跟蹤機制,及時了解掌握退役軍人的思想動態、家庭信息、生產生活狀況,對困難退役軍人家庭開展救助幫扶,搭建起了一座心與心溝通的橋梁,傳遞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
據了解,兩年來,全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累計走訪退役軍人2萬多人次,解決退役軍人臨時困難和醫療救助2777人次,其中為11名患重大疾病、遭受重大家庭變故退役軍人申請應急救助資金24.3萬元。
樹典型立標桿展示退役軍人新形象
“80后”退役軍人李國棟,退役后選擇回鄉創業。經過10年探索,他從販賣蔬菜的商販,干成了東源縣曾田鎮種養業大戶,創辦老班長農場,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創收,助推鄉村振興。今年,李國棟被東源縣關工委評為“農村創業青年優秀帶頭人”;省農業農村廳認定李國棟為“2020年省農村鄉土專家”。
退役不褪色,從退役軍人到農村鄉土專家,李國棟是東源縣退役軍人回鄉創業帶動群眾就業增收的典型之一。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退役軍人就是一根標桿。兩年來,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通過開展年度“最美退役軍人”評選活動,樹典型立標桿,邀請“最美退役軍人”講國防、講先進事跡,在《河源日報》刊發“激情燃燒的歲月——東源縣退役軍人風采”系列報道,組織拍攝“不忘兵之初 建功兵支書”微視頻,激勵退役軍人在干事創業中弘揚正能量、展現新形象。
為發揮退役軍人的作用,全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均組建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共有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隊員362名,在社會經濟發展、文明創建、綜合治理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全縣2000多名退役軍人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展現了退役軍人“若有戰,召必回”的職責使命和“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軍人風采。
雙江鎮寨子村黨支部書記、退役軍人黃建輝,連續四屆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他借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通過集約土地的方式,發展特色優質農業產業,使“沉睡的資源”煥發新生機、實現效益最大化。截至去年底,寨子村村集體年收入從當初的2萬多元增加至13萬元,17戶貧困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
據了解,像黃建輝這樣的“兵支書”全縣共有148名,為東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了退役軍人的智慧和力量。
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東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全面貫徹《退役軍人事務部等20部門關于加強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工作的意見》要求,嚴格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及時足額發放優撫待遇,扎實做好隨軍家屬安置工作,組織開展幫扶援助工作,扎實開展“四尊崇”“五關愛”“六必訪”,全力打造“新兵入伍—部隊服役—退役返鄉”全鏈條服務等,營造尊軍崇軍濃厚氛圍。
據介紹,2020年,該局解決臨時困難和醫療救助退役軍人1617人次,其中為7名患重大疾病、遭受重大家庭變故的退役軍人申請應急救助資金17.2萬元;開展春節、八一、“送醫送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頒發紀念章等專題慰問活動,全年走訪慰問困難退役軍人636人次,走訪慰問部隊15次,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送進每一位退役軍人的心坎里。
■相關鏈接
東源縣退役軍人基本情況介紹
東源縣現有在冊退役軍人約11600人,全縣享受優撫政府定期定量補助的退役軍人為3354人。其中,“兩參”人員896人,殘疾退役軍人246人,60周歲以上農村籍退役軍人1577人,三屬(含烈士子女)105人,困難企業軍轉干部36人(含1名無軍籍退休職工);在鄉復退軍人452人(其中包括:孤老復退軍人17人,1954年前入伍的復員軍人81人,病退249人,參戰殘疾病退89人),五老人員144人。上述優撫對象撫恤待遇根據河源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河源市財政局《關于調整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生活補助標準的通知》要求,全部落實到位。全縣行政村中有30名以上退役軍人的村(居)委會共246個。
■ 統籌:李成東 李遠來 朱映真 歐志科 張小龍
■ 組稿:本報記者 田清秀 李成東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謝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