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雙江鎮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打造清新網紅小鎮
■雙江鎮寨子村的陽光玫瑰葡萄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采摘
■雙江鎮寨子村開發建設中的半月湖
■雙江鎮寨子村驛站
■經過實施外立面改造,雙江圩鎮面貌煥然一新。
核心提示
7月的雙江,是香甜的味道,“狀元瓜”(雙江西瓜)、葡萄、百香果等水果相繼上市,風中都帶著瓜果的香甜味,猶如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甜蜜。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雙江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縣委打造“一核一副三重四組團”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的目標要求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堅持黨建引領,圍繞“五大振興”和“古道明珠、萬綠果鄉、養生勝地、多彩雙江”發展定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產業興旺,堅持綠色興農、品牌強農、驛道助農,推動 “農業大鎮”向“農業名鎮”轉變,鄉村振興發展駛入快車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雙江概況】
雙江鎮位于東源縣西北部,萬綠湖北側,與燈塔鎮相鄰,屬粵北生態區。全鎮下轄11個村委會92個自然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1.6萬人(其中移民7000多人),轄區面積12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4萬畝,常用耕地0.8萬畝,林地面積14.2萬畝,區位優勢突出,生態環境良好,水果產業發達、人文歷史悠久,是傳統的農業大鎮,優勢在農業,特色在水果。目前,全鎮有“一村一品”農業莊園6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家,區域農業品牌3個(雙江西瓜、下林米酒、西施柚)。
2020年,雙江鎮黨委下設黨總支4個、黨支部18個。有中共黨員675人,預備黨員12人,其中35歲以下136人、女性165人、少數民族1人;全年發展新黨員12名。
【文化歷史】
雙江鎮文化積淀深厚,人文資源豐富,主要名勝古跡有粵贛古驛道(雙江段)、趙佗故城遺址、半月湖景區、橋頭圩橋遺址、黃招強故居、寨子村研學基地、白鷺濕地長廊、增坑村中三疊世晚期菊花石化石群、橋聯村崇德高級小學舊址、雙江村雄鎮樓、珠坑自然村馬腰磜瀑布、高陂村市級保護文物客家古屋等。雙江段古驛道是粵贛古驛道(河源市)保存最完整的其中一段,全長49.98公里,其中主道約15.5公里,支道累計長34.48公里。
堅持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盛夏時節,烈日炎炎,走進雙江鎮,眼前一排排飄著“藍絲帶”、頭戴“灰帽”、身著“白衣”的房子,給人帶來清涼的感覺,令人心曠神怡。
這是雙江鎮總投資約1200萬元的萬綠藍移民風貌小鎮改造成果之一——“灰帽白衣藍絲帶”外立面改造,全力打造清新網紅小鎮,進一步營造休閑游樂“養生谷”環境。
近年來,雙江鎮以建設全縣四大鄉村振興示范片之一為契機,充分發揮黨建“火車頭”的引領作用,深入開展城鄉建設百日大會戰和決勝全面小康百日攻堅戰活動,通過管控綠水青山、延伸產業鏈條、優化道路交通、提升公服配套、傳承歷史文化、補齊民房規劃風格短板、點線面美化綠化等七大路徑,相繼完成示范片的自來水、村道、亮化、節點打造項目和庭院美化、綠化、外立面改造項目,將全鎮的主要人文景觀、產業基地、古驛道遺跡等串聯起來,形成共建共享、景觀風格與鄉村風貌協調統一的連片發展共同體,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2020年以來,雙江鎮相繼完成了半月湖網紅景點4.087公里環湖步道建設,古驛道鞏固提升項目“一站二堂三道四館”(下林二級驛站,寨子驛站學堂和崇德學堂,雙江、下林、橋聯三段古驛道本體,狀元館、客家農耕文化館、杜康文化館和戰斗英雄故居紀念館)建設,鎮文化健身廣場7.2萬平方米綠化改造,以及街鎮、橋頭村、寨子村13公里主干道的綠化工作,種植了滿堂紅、異木棉花等綠化樹,給雙江網紅小鎮建設錦上添花。
今年來,雙江鎮結合全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進項目建設百日攻堅行動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掀起新一輪城鄉項目建設大會戰熱潮。雙江鎮委書記陳飛燕介紹,今年,雙江鎮以無負今日、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確保藍莓種植、應急指揮中心建設、供電所道路擴建工程、萬綠藍配套升級改造工程、鄉村振興示范片建設、雙江“萬綠藍”移民風貌小鎮改造工程及萬綠村旅游度假等項目建設保持良好推進態勢。目前,藍莓種植項目已完成;應急指揮中心建設項目已完成工程量的50%;供電所道路擴建工程已完成40%的工程量;萬綠藍配套升級改造工程已完成60%的工程量;鄉村振興示范片項目已完成80%的工程量;雙江“萬綠藍”移民風貌小鎮改造項目建設已基本完成;萬綠村旅游度假項目已完成本年度固投量的40%。
今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該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深入群眾一線,到田間地頭了解群眾春耕情況,針對春耕期間出現的旱情,迅速召開會議分析部署,快速開放水庫放水或購買抽水機等物資送水,為群眾春耕抗旱提供了保障。進入汛期后,該鎮組織鎮、村兩級民兵營在神前水庫開展防汛救災應急演練,切實提高全鎮洪澇災害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在圩鎮舉行防災減災日科普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單500余張,讓群眾熟知防災減災知識,以更大程度保障群眾的生命安全,為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等。
堅持產業振興,為農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記得鄉愁聞得瓜果飄香”,這是記者7月15日進入雙江鎮界看到的宣傳標語。進入山清水秀、生態秀美的雙江鎮后,記者品嘗了遠近聞名的雙江西瓜、葡萄等水果,切身感受到了生態雙江瓜果飄香的魅力。
發展產業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沒有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就好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為全縣的農業大鎮,近年來,雙江鎮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穩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主動搶抓“一村一品”政策機遇,以建設“示范園”為抓手,大力推進以藍莓為“月亮”,以“狀元瓜”、西施柚、葡萄、百香果、蘋果柿、花卉、藥材等為“星星”,實現“眾星捧月”農業產業發展格局。
據統計,目前,雙江鎮特色水果種植總面積達8000多畝,其中“狀元瓜”2300畝、藍莓1800畝、蜜柚1500畝、沙糖桔1200畝、百香果450畝、葡萄400畝、沃柑230畝、蘋果柿100多畝。全鎮現有“一村一品”農業莊園6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家、區域農業品牌3個(雙江西瓜、下林米酒、西施柚),有農家樂、農村菜館和鄉村民宿共10家,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共27家。其中,2020年該鎮新增西瓜種植面積500畝,擴種藍莓1400畝,成功申報市級龍頭企業2家,“一村一品”農業莊園3家。去年8月,該鎮蘭溪村(西施柚)、橋頭村(百香果)、高陂村(菜干)、雙江村(雙江西瓜)入選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
與此同時,雙江鎮充分發揮生態、驛道、生態等資源優勢,圍繞“發展全域旅游,共創美好生活”這一目標,規劃了“春夏秋冬”四條旅游路線,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讓游客在古驛道上徒步回味歷史滄桑,可以“慢下來”;在半月湖、白鷺濕地長廊體驗山水情懷、休閑養生、聆聽自然,可以“靜下來”;在梨花屋舍、“晴耕雨讀”研學基地、萬綠村休閑度假區賞山水風情、聞瓜果飄香、品“河源茅臺”,享受山谷清風,體驗遠離城市喧囂的假期,可以“留下來”。
為推進全域旅游發展,近年來,雙江鎮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了古驛道配套設施,推進古驛道示范片“網紅”景區建設,完成了半月湖安全護欄建設和周邊景觀樹種植,完成“晴耕雨讀”連廊和研學基地建設,完成了“萬綠藍”移民風貌特色小鎮項目(一期)和街鎮道路升級、穿衣戴帽、“三線”改造、美化亮化工程建設,“萬綠藍”成為雙江街鎮特色移民風貌小鎮的標志。接下來,該鎮將爭取資金啟動“萬綠藍”移民風貌特色小鎮項目(二期)建設,對雙江鎮“南大門”(高陂村沙崗小組)村民建筑實施外立面改造整治,繼續推進主干道升級和美化亮化等工程。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要素保障,大力推進萬綠村旅游項目建設,讓游客在“慢下來”“靜下來”體驗雙江獨特的鄉村旅游風景后,既能“留下來”,以后“還想來”。
■策劃: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朱映真 ■組稿:本報記者 田清秀 李成東 特約記者 李遠來 藍天明 通訊員 朱敏芳 賴敏捷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