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 源

內外兼修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2023-04-14 10:19:21 來源:河源日報

cd93490f32b1dbbbbdd7c1cedc8a2b59_0414006_001_01_s.jpg

■高顏值的美麗宜居村——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1376284f2d5a7ee3284ae18937192eed_0414006_001_02_s.jpg

■環境優美、干凈整潔的東源縣順天鎮金史村。

058e5f2a75593858bf872f272362b822_0414006_001_03_s.jpg

■東源縣漳溪畬族鄉下藍村環境優美,宜居宜游。

8717f7131271d9d2257a36e099c2c54f_0414006_001_04_s.jpg

■位于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的南園古村,以其文化內涵和干凈整潔的面貌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去打卡。

84ca5b2aa624b50c244eff7407504f69_0414006_001_05_s.jpg

■東源縣船塘鎮小水村保潔員在道路兩旁保潔

核心提示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頭戲與基礎工程。近幾年來,東源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村莊清潔新路徑與新模式,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被農業農村部和國家鄉村振興局評為“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省有4個縣區上榜),是我市唯一一個上榜的縣。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東源將繼續把推進美麗宜居村創建作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域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建設強富綠美新縣域,打造廣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東源樣板”的重要載體與抓手,強化鄉風文明建設,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再加碼,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鄉村風貌提升為重點,以改善農民生活品質為根本目的,全域推進“五美”專項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目標 八成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東源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鄉村風貌提升為重點,以改善農民生活品質為根本目的,鞏固拓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成果,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全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培育廣東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樣板提供有力支撐。

經過接續發力,力爭今年新增省級以上文明鎮(村)2個以上,確保年底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0%以上,所有村都達到干凈整潔村以上標準,新增美麗宜居村18個、特色精品村4個,讓農村更和美,村莊顏值更靚。到2025年,全縣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基本普及,標準化公廁按需建設,廁所糞污得到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穩定運行,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70%以上;亂倒亂排得到有效管控;8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因地制宜建設一定數量的特色精品行政村;長效管護機制全面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力爭創建國家級美麗宜居示范村。

措施 多措并舉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措施一:

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提升農村廁所建設管理水平。合理布局、按需建設農村公共廁所,落實公廁管護責任和日常管護經費。定期開展農村廁所問題摸排,按照求好不求快的原則,持續開展問題廁所改造提升,到2025年年底存量問題廁所全部整改到位。引導農戶將廁所建設納入新建農房方案。

提高農村改廁質量。嚴格執行農村廁所標準體系,推行水沖式廁所,推廣節水型、少水型水沖設施;加強農村改廁的產品和施工質量監管,把好農村改廁產品采購質量關。

扎實推進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村“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機銜接,按照便民、適用的原則,因地制宜推進廁所糞污分散處理、集中處理與納入污水管網統一處理,鼓勵聯戶、聯村、村鎮一體處理。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動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與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建設,暫時無法同步建設的應為后期建設預留空間。積極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統籌使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逐步推動廁所糞污就地就農消納、綜合利用。

措施二:

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分區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調查摸底,統籌規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網和設施建設。優先治理水源保護區、城鄉接合部、鄉村振興示范帶主體村及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人口居住集中區域農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選擇符合農村實際的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城鎮周邊、具備條件的村莊優先納入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方式,實施農業農村污水以用促治工程。

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對排查發現的農村黑臭水體實施分級動態管理,明確治理優先順序,建立完善治理臺賬。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為重點,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模式。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建立健全促進水質改善的長效運行維護機制。

措施三:

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進一步完善“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加強日常監督,不斷提高運行管理水平。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探索符合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減少垃圾出村處理量;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污、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建設一批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探索就地就近就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擴大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服務覆蓋面,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合作融合;推進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和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試點。

措施四:

全面提升鄉村整體風貌

實施“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系列行動,提升鄉村整體風貌。持續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加強農村“三線”維護及梳理整治,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行政村“三線”整治工作。加大田園日常整治和監管力度,全面清理整治田園垃圾雜物、廢棄線桿、田間窩棚、農藥和肥料包裝廢棄物等。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監管,推動魚塘升級改造,將河道生態治理和風貌提升有機結合,以建設萬里碧道為抓手,開展鄉村河道兩岸風貌整治和景觀打造,提升綠化美化水平。加強村域范圍內工業園、農業產業園等廠房外立面風貌管控,推進園區綠化美化。加強鐵路、公路和旅游景區、城市郊區等沿線環境綜合整治,開展沿線綠化和沿途鄉村美化建設,推進農村公路潔化、綠化、美化工程,建設美麗廊道。

切實抓好農房管控,嚴格落實“一戶一宅”的政策規定,加強農村建房全程監管,持續開展農村違法亂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堅行動,穩慎推進存量問題整治,堅決制止新增亂占耕地建房行為。推動農村村內道路建設,健全村內道路養護、管理機制,逐步推進農村村內支路、巷路硬化,到2025年年底全縣農村村內道路硬化基本實現全覆蓋。持續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突出保護鄉村山水田園、河湖濕地、原生植被、古樹名木等,積極開展荒山荒地荒灘綠化;引導鼓勵村民開展庭院、村莊綠化;充分利用荒地、廢墟邊角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小生態板塊;支持條件適宜地區開展森林鄉村建設,建成一批綠色古樹鄉村、森林鄉村等。

措施五:

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建立村莊保潔機制。以行政村為單元建立村莊公共環境保潔機制;設立“村莊清潔日”,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逐步建立專業化農村保潔隊伍,逐步提高保潔人員工資待遇,保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逐年提高農村保潔經費補助標準。

健全農村人居環境管護機制。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管護標準和規范,明確設施產權歸屬和運行管理責任,推動農村廁所、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設備運行管理和村莊保潔等一體化運維。逐步建立“農民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財政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合理確定農戶付費分擔比例。

保障 強化保障力促行動落地見效

政策保障:優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用地

加強財政投入保障。完善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縣級層面負責整合安排不少于20%的中央有關涉農資金、省級涉農統籌資金、駐鎮幫扶資金等用于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統籌安排土地出讓收入用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申請政府債券資金用于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示范帶等項目建設。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及“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等途徑,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管護項目。

創新完善支持政策。簡化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用地審批手續。落實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設施建設用地、用水、用電等保障和稅收減免政策。在土地指標安排上優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用地,優先利用村莊“四荒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設施項目建設。

推進制度規章與標準體系建設。健全村莊清潔、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農村衛生廁所管理等制度。嚴格執行農村人居環境相關領域設施設備、建設驗收、運行維護、監測評估等標準。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守質量安全底線。

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鼓勵支持科研機構企業結合綠色低碳發展,強化農村人居環境領域節能節水降耗、資源循環利用等技術產品研發推廣。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各級干部培訓內容。結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繼續選派規劃師、建筑師、園藝師等專業技術人員駐村指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

組織保障: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

強化組織領導。落實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三級書記的重要職責。建立健全縣主體、鎮村實施的分級負責機制,縣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統籌領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定期研究,抓好重點任務分工、重大項目實施、重要資源配置等工作。縣各相關責任部門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鄉鎮要履行主體責任,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當好一線總指揮。

強化分類指導。優化村莊布局,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合理確定村莊類別。其中,集聚提升類村莊重在完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與產業發展互促互進,提升建設管護水平,保護保留鄉村風貌;城郊融合類村莊重在加快實現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強化督導考核。落實“季度亮燈、半年通報、年度考核”制度,定期評估檢查各鄉鎮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進度和資金落實等情況。每年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每年下級黨委向上級黨委匯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重點內容,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先獎優、追責問責的重要參考,作為政策試點、項目安排、財政資金分配等重要依據。2025年底,落實五年行動檢查驗收,通報表揚先進鎮、村。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田清秀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甘永樂 李平

■攝影(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楊堅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