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澗頭鎮構建“三點一線”擴面輻射發展新格局
“農文旅”融合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
■河源正能量更古潭山泉水飲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目前,該公司正在全力擴建年產25萬噸天然飲用水生產線項目。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1月8日,東源縣澗頭鎮舉行大頂公路提升項目竣工暨2023年“騎觀澗頭”騎行活動,倡導“魚躍澗頭,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推動文化、旅游、體育融合發展。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海拔1000多米的東源縣澗頭鎮石坪頂優質茶葉基地常年云霧繚繞,出產的石坪茶獲評“廣東省十大名茶”。本報記者 楊堅 攝
■生態優美、環境宜居、風景優美的東源縣澗頭鎮。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核心提示
好山好水好風光,六月的東源縣澗頭鎮,水稻、花生等各類農作物綠意盎然,一塊塊稻田連成一道美麗的鄉村風景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以來,澗頭鎮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按照魚米茶鄉特色旅游小鎮的發展定位,始終堅持“好山好水融灣,生態經濟強鎮”發展戰略,繼續構建“三點一線”擴面輻射發展新格局,加粗主線,放大“三點”的輻射影響范圍,增強對其余各村的輻射帶動能力,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努力實現“水是澗頭甜,魚是澗頭鮮,茶是澗頭香,酒是澗頭醇”,全力建設魚米茶鄉特色旅游小鎮,推動鎮域高質量發展。
【謀劃篇】
發揮資源優勢 做好產業文章
水系發達、河網密布、水域廣闊,豐富的水資源是澗頭鎮的一筆“幸福不動產”。澗頭鎮位于新豐江萬綠湖湖畔,鎮域內有大小河流9條,是發展水產業不可或缺的優勢。
澗頭鎮水源來自萬綠湖上游水系更古潭原始森林保護區,該保護區青山疊嶂,水源經長年深層循環和涌動,水質清澈甘甜,富含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PH值在7.3左右,呈最適合人體的弱堿性,適合長期飲用。目前,澗頭鎮的水產業主要企業為河源正能量更古潭山泉飲料有限公司,該公司占地3萬多平方米,二期擴建項目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完工。項目完成后,年產量將由5萬噸增加至25萬噸,預計年產值可達1.5億元,創造稅收約480萬元,新增就業100人以上。澗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澗頭鎮擬繼續引進水產業企業,項目落戶后,預計每年山泉水產量可達50萬噸,全鎮力爭水經濟產業在全市百億級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產業集群中占比達到5%以上。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除發展水產業外,澗頭鎮在食用菌產業、魚業產業、文旅產業、農業深加工產業等多個方面發力,推動特色農業持續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輻射帶動全鎮農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落實落細。
今年,澗頭鎮聚力抓好招商引資,先后前往東莞市、深圳市開展推介會,推廣介紹澗頭鎮各村特色農產品和旅游景點,并達成了茶葉、小球藻、食用菌等特色產品預售訂單。同時,充分利用水資源、小球藻、食用菌等現有產業優勢,積極邀請北京東莞科技促進會、化州商會、東莞鄧州商會、江西樟樹商會、巴蜀東莞促進會等商會前來考察,全力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
結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今年以來,澗頭鎮全力落實“首席服務員”制度,為正能量、大健菌業、綠安奇等企業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有序推進正能量擴建年產25萬噸天然飲用水生產線項目,積極解決項目用地、供水和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現正加快推進綜合樓裝修、道路硬底化工程、排污等基礎設施,力爭在今年年底建成投產。
同時,該鎮加快推進澗頭加油站項目建設,以滿足周邊地區各類車輛用油用電需求,支持河源市綠安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小球藻微生物產業發展,以小球藻養殖產業為核心,打造“康養+休閑+研學”的生態旅游產業基地,指導幫助企業申請建設用地指標,廠區沿線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也正在動工,幫助其解決后顧之憂、增強發展動力。
【產業篇】 生態與經濟融合 發展勢頭強勁
山林蔥蘢,溪水清靈,各種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澗頭鎮在推進水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寬其他產業鏈。
一道美味的澗頭魚是河源客家菜經典代表作之一,有著客家菜鮮、甜的特點。據了解,澗頭鎮盛產羅非魚、桂花魚、翹嘴魚、河蝦等美味河鮮,慕名前來品嘗的食客絡繹不絕。在澗頭鎮,從一條活魚到端上餐桌的佳肴,只需腌味、清蒸兩道工序,操作簡單,味道鮮甜。當前,澗頭鎮正在推進魚文化產業園建設,產業園以生態文化為本底、以魚文化為主題、以體驗鄉村文化鄉土民宿為特色,打造成集農業體驗、鄉村度假、文化休閑、餐飲娛樂、拓展運動為一體的富有鄉村文化情調的鄉村旅游綜合體。據統計,澗頭鎮內有魚文化餐飲店20余家,2022年全鎮魚產量為478噸,產值達200萬元。澗頭鎮洋潭村在萬綠湖畔有客家特色的房屋200余棟,其中約150棟可用于發展民宿、康養、魚鮮餐飲、垂釣、水上娛樂等產業。
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人們稱作健康食品,食用菌產業還具有“短、平、快”的特點。走進澗頭鎮樂源村,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據河源市燈塔盆地智慧大健菌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棚內重點發展香菇、平菇、木耳、猴頭菇、桑黃等產品,首期16個大棚已建成,預計年產各種菇類43.2萬斤,年產值可達300萬元。該企業擁有培育優質種苗的核心技術,負責產業鏈前端和末端的運營,業務遍及源城、東源、連平、紫金等4個縣(區)13個村,可為合作社與農戶提供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支撐,解決農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目前,樂源村食用菌產業基地占地面積200畝,預計可建200個大棚,總投資近500萬元。引進更多企業在基地落戶后,將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進一步搭建食用菌產銷平臺,促進村企合作,促成更多商家與基地達成長期的穩定合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澗頭鎮石坪頂海拔1000多米,山區生態良好、森林茂密、氣候獨特,常年云霧繚繞,土壤與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茶葉的生長。澗頭石坪茶是“廣東省十大名茶”,曾榮獲第二屆“國飲杯”全國評比一等獎,石坪頂牌紅茶、綠茶系列產品被榮選為“中國著名商標”等。河源綠純食品有限公司(澗頭鎮綠純酒廠)自2003年起攻關客家糯米酒的核心工藝,2006年研究出客家糯米酒標準化生產工藝,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07年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客家糯米酒防酸工藝技術,緊接著實施了該專利的產業化發展,并取得了省知識產權局立項。2011年客家糯米酒傳統釀造技藝被省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綠純酒廠被省文化廳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酒廠創始人李振偉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澗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澗頭鎮農產品種類多、特色足,發展前景良好,十分符合當前的市場需求,希望接下來能有更多的企業到澗頭投資興業,共同扎牢“米袋子”、豐富“菜籃子”。
【振興篇】 建設特色旅游小鎮 打造文旅融合樣板
炎炎夏日,潺潺流水在澗頭鎮大往村旁流過,清澈見底,“喝飽”了水的早稻鉚足了勁生長。
“水渠建好了,田不缺水,產量也高。”澗頭鎮大往村村民丘可艷說。近年來,大往村在做好農田水利設施保障的同時,還大力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全力保障群眾用水安全。因水質優良,澗頭鎮自來水廠就設在大往村,自來水廠建成投入使用后,大往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喝上了“放心水”,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澗頭鎮大往村黨總支書記丘澤鋒表示,接下來,大往村將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契機,走強基層治理新路子,加強黨建引領,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讓大家的生活越過越好。
大往村的發展成果是澗頭鎮建設特色旅游小鎮、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魚躍澗頭 春悅舉溪”首屆露營音樂文化節活動、慶祝大頂公路提升項目竣工暨2023年“騎觀澗頭”騎行活動、“五四”青年節青年干部騎行活動……今年以來,澗頭鎮進一步構建“三點一線擴面輻射”發展新格局,將大頂公路主線再提升,做大圩鎮中心點、五村連片美麗鄉村示范點和大往村鄉村旅游試點,實施“潔化、綠化、美化、文化”行動,推動圩鎮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蝶變,增強了輻射帶動能力。
同時,澗頭鎮挖掘粵贛古驛道和永定橋歷史文化典故,打造礤娥村舉溪鄉村露營公園、大往村深圳機場業務訓練拓展基地、石坪頂茶文化產業園、長新村野生稻“兩晚三天”四條經典旅游線路,連片發展礤娥村、大往村露營基地、民宿經濟和徒步休閑旅游產業,并推動“魚躍澗頭”鄉村振興示范帶規劃落地,主動與順天“詩畫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帶接軌打造“江楓漁火”風貌帶,成為資源共享、錯位發展的鄉村振興連片發展新標桿。
記者手記
加速“農文旅”融合 擁抱“詩與遠方”
沿著蜿蜒的瀝青路,澗頭鎮大往村的莊田河清澈見底,村內環境干凈整潔,大往村“往遇民宿”已于今年元旦開業,正在創建3A級旅游景區,促進“全域旅游”發展。
定位精準,做足謀劃文章。在澗頭鎮的發展規劃中,以魚米茶鄉特色旅游小鎮作為發展定位,成立鎮“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制定了高質量發展工作目標,整體進行規劃布局,正視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項和現實挑戰,科學制定發展“施工圖”。
行動,是最好的證明。從食品飲料與水產業的發展與招商規劃,到食用菌產業、魚產業、文旅產業、農業深加工產業,澗頭鎮準確找到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現狀、資源稟賦、區位環境的“專業”,為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推動鎮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帶動就業富民,走出一條具有澗頭特色的發展新路子。
文化是魂,產業是基,旅游為體。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才能擁抱“詩與遠方”。(王亞嬌)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朱文偉 彭冰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