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藍口鎮立足發展優勢,找準“工業重鎮”定位,堅持制造業當家,錨定建設“東江硅谷”的目標——
努力把藍口打造成東源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東源縣藍口鎮硅產業集聚區航拍圖 資料圖片
■東源縣藍口鎮老埔場沃柑種植基地
■東源縣藍口鎮礤頭村碧湖春茶葉種植基地
■東源縣藍口鎮齊坑村優質稻種植基地 黃贊福 攝
■位于東源縣藍口鎮硅產業集聚區的旗濱集團生產車間,該鎮將以旗濱硅業為龍頭,全力建設“東江硅谷”。
核心提示
盛夏時節,在東源縣藍口鎮礤頭村內,山間茶園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壟壟茶樹吐露嫩芽,一陣微風吹來,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生態美、茶業強、百姓富的綠色崛起之路正如一幅美麗畫卷徐徐展開。另一處的工業產業園內,生產車間機器運轉不停,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
自全省高質量發展“沖鋒號”吹響以來,藍口鎮始終保持齊心奮進、實干篤行的精神狀態,找準“工業重鎮”定位,錨定建設“東江硅谷”的目標,以藍口“2園1線1帶”規劃實施和推動五類27項具體項目落地見效為主抓手,努力把藍口打造成為東源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聚焦“兩園”雙輪驅動 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
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百業興。鄉村的振興源于產業的振興。藍口鎮的多年蝶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產業的蓬勃發展。產業投資精準高效、園區開發提質增效。得益于藍口產業聚集區與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雙輪驅動”,讓藍口鎮不僅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也成為推進藍口鎮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發展新興產業,園區載體建設是基礎。為了讓產業“跑起來”,藍口鎮聚焦“兩園”雙輪驅動,由鎮委書記、鎮長親自掛帥,深入一線對土地問題進行把脈問診、對癥開方,已完成產業園二期征地約1400畝(其中換屆以來征地約400畝),助力推動藍口產業聚集區(二期)建設。同時,藍口鎮積極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和工礦企業升級改造,全力加快特諾(晶雅)等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的落地建設,并成功引進了瑞基環保建材項目,跑出了藍口產業發展的“加速度”。
在礤頭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標準建設方面,藍口鎮積極鼓勵推動偉景公司建設“茶旅融合”現代化生態茶園,進行技術更新、轉型升級,全面配套先進自動化制茶技藝設備,完成建設茶園現代化廠房2214㎡,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茶園觀光民宿項目;積極與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對接協調,并達成結對意向,以茶文旅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著力點,打造藍口礤頭茶產業品牌。
依托“一線”串珠成鏈 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隨著河源茶產業的飛速發展,河源茶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而在河源茶業的版圖上,一種名叫礤頭茶的茶產品異軍突起、聲譽日隆。巍巍五指山脈連綿不絕,茶樹便種植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之間。肥沃有機的土層,多霧潮濕的山地氣候,讓礤頭村成為“天賜茶園”,五指山脈的另一邊便是河源有名的仙湖山。在400多年種茶歷史的熏陶下,礤頭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茶、制茶,現有茶葉種植面積5000多畝,年產值960余萬元。
為了不斷擴大產業聚集效應,根據藍口鎮今年的“2園1線1帶”規劃布局,藍口鎮大力推動雙園(產業園聚集區至礤頭省級茶產業園)連接通道提升,加快推動X155線改建二期工程竣工貫通,并沿線成功引進了藍湖康養度假莊園項目,該項目目前已簽訂2億元投資框架協議,并加快申請建設用地指標。同時,盤活舊廠房資源推動和信緣精深加工項目在藍口落地,凝聚外出鄉賢資源力量謀劃推動藍口大酒店項目,為發展民宿酒店、農村電商、汽車驛站等新業態奠定了堅實基礎,進而圍繞中心大局,將產業發展串珠成鏈,形成虹吸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到藍口投資興業,助力打造藍口經濟增長新引擎。
依托優質的生態資源,藍口鎮還搶抓高質量打造東江畫廊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機遇,充分發揮東江沿線“水資源”“民俗資源”“紅色資源”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助力推動了“咸水塘談判”歷史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緊鑼密鼓推進長江頭紅色村創建、花徑畬族村特色風情村寨建設、角塘村漁業觀光、千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淡水養魚等重點項目在藍口落地實施,著力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做優做細服務配套 刷新和美鄉村新顏值
漫山的翠綠,撲鼻的清香,錯落有致的茶樹,云霧繚繞下,礤頭村宛如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畫。沿著茶山走進藍口鎮礤頭村,漫山連片的有機茶園,硬化整潔的鄉村道路向前延伸,村道兩旁的樹木挺拔俊秀,公共環境整潔優美,村口茶山旁新建的小公園成了村民飯后休憩、閑話家常的好地方,同時也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拍照打卡。
“幾乎所有來過我們村的人,都夸村里漂亮。”藍口鎮礤頭村村民表示,現在村子依托全鎮現有茶產業資源和載體,積極推進茶旅融合,打造辨識度高、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示范村。白墻綠樹干凈整潔、農家小院寧靜溫馨、水泥村路平整寬敞……走進“顏值”和“氣質”并存的礤頭村,一幅秀美的鄉村田園畫卷映入眼中。村民感慨:“這幾年村子的變化真大。現在村子里有山有水,交通便利,不僅空氣好,更有一種悠然恬靜的感覺。”
為系統性提升鎮域“顏值”,藍口鎮加快美麗圩鎮建設,加快實施街道綠化亮化美化工程、道路提升工程等項目,全面建設環境干凈、容貌整潔、管理有序的美麗圩鎮;推動東江老碼頭修復、藍口歷史文化博物館建設,推動圩鎮公共服務、休閑娛樂輻射延伸至聚集區,實現城鎮功能與產業功能的有機融合,打造生態、人文、產城有機結合的東江特色美麗圩鎮。同時,以8項具體人居環境鞏固提升項目為抓手,強化示范帶動、以點帶面,全力打造好藍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展示窗口,推動轄區內村容村貌全面改善提升,持續提升美麗鄉村“顏值”;系統推進“四沿”路線風貌管控提升、塘心村至花徑村沿線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老東江橋至欖子圍新民橋路段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項目,穩步實現全鎮“四沿”路線、鎮內主干道風貌管控大提升、周邊環境大提升。今年4月,藍口鎮被授予“廣東省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記者手記
在傳統工業里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徑
提起藍口鎮,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工業重鎮,而一提起加工制造,人們腦海中難免會浮現傳統模式下揚塵四起的場景。如何在制造業踐行新發展理念,打造花園式工廠,工業如何與綠色發展關聯?在記者近日走訪過程中,藍口鎮給了足足的驚喜與意外收獲。一路的采訪中,記者看到了天藍水清、樹木成蔭,到茶園聞茶香、在村里享受田園風光,感受著綠色經濟與工業基地的和諧共處。這背后折射出的,是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的引進建設,正是藍口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詮釋。
大雁遠行靠頭雁,產業騰飛仗龍頭。藍口鎮聚焦產業升級,引導推動園區和企業延鏈、補鏈、強鏈,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推動茶產業、相關產業的聚集,讓更多高附加值產業鏈企業在藍口發展壯大,在傳統工業里走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徑,讓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穩。
(李成東)
■策劃:張松新
■執行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黃贊福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劉曉蘇 彭冰
■攝影(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楊堅
■稿件統籌: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