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謀共贏共享高質量發展
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東源誠邀四方客商來投資興業、觀光休閑
■廣東匯先豐農牧有限公司鮮雞宰殺車間,日供香港1.5萬只冰鮮雞。本報記者 楊堅 攝
■5月31日,東瑞肉食屠宰加工項目在東源縣食品加工(預制菜)產業園(一期)竣工投產。本報記者 楊堅 攝
■萬綠湖先后獲評“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 ”等榮譽稱號。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成效篇
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今年5月31日,由河源市東瑞股份肉類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東瑞公司)投資2億元興建的東瑞肉食屠宰加工項目在東源縣食品加工(預制菜)產業園(一期)竣工投產,成為該產業園首家投產企業。
據悉,項目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工程按照屠宰加工行業最高標準5A級規劃,建設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豬屠宰生產線、肉制品生產線和檢驗檢疫、辦公宿舍、污水處理廠(日處理1000立方米)等配套設施,打造一個空間結構布局合理、自動化程度高、現代節能高效的生豬屠宰及肉制品生產基地,是目前河源市最大的標準化生豬屠宰基地,預計年屠宰生豬100萬頭、年產值達20億元。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肉品深加工車間和中央廚房車間。
東瑞公司是河源市首家在主板上市的農業企業,是東瑞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延伸生豬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產業鏈而投資的全資子公司。目前,該公司與深圳市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年出欄不低于100萬頭的規模向深圳市供應生豬及豬類肉制品,將打造成為河源及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優質豬肉加工產品供應基地。
東源日照時間長、雨水充沛,處處綠意盎然,同西雙版納、鼎湖山一起被稱為北回歸線“沙漠腰帶的東三奇”,是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被省劃定為“生態發展區”,空氣質量常年維持在國家一二級標準,是廣東省唯一沒有下過酸雨的地區。境內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新豐江水庫(萬綠湖)為香港、深圳、東莞、惠州等大灣區城市近5000萬居民提供優質水源保障,水質長期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內,先后獲評“中國天然氧吧”“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 ”等稱號,具備發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水資源、氣候條件、空氣質量和物產資源。
規劃建設東源縣食品加工(預制菜)產業園是東源縣委、縣政府圍繞市“6+5”戰略性支柱產業與新興產業發展布局和“打造百億級水經濟、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發展目標,加快構建“3+2+N”產業集群升級版的生動實踐與行動體現。目前,產業園區已落戶有元漁夫預制菜、東瑞預制菜等項目。
經過接續努力,東源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的有正能量擴建年產25萬噸天然飲用水生產線(計劃總投資3億元,建設36000BPR飲用天然水500ML和2000BPH飲用天然水5L的生產線各1條,預計達產后年產值可達5億元)、霸王花食品二期工程(總投資3億元,規劃建設8條智能化生產線,總設計產能8萬噸,預計達產后年產值超15億元、年稅收約6000萬元)、品冠園休閑食品飲料(計劃總投資約6.2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可達8億元,年稅收約2500萬元)、東瑞肉類食品、匯先豐乳鴿加工基地等一批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項目。
據統計,截至目前,東源全縣有水飲料產業企業1家,規上食品產業企業6家[河源米粉(米面)加工企業3家、飼料生產企業2家、冰鮮雞加工企業1家]。
目標篇
打造“3+2+N”產業集群升級版
拼經濟、抓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東源今年工作的總基調。當前,東源上下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項目為王”,聚焦市“6+5”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全力以赴把手中的“施工圖”轉化為東源大地發展的“實景畫”,奮力推動東源又快又穩發展、當好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主力軍。
綠美東源,活力無限,商機無限。目前,東源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越良好的產業平臺、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和厚積薄發的發展優勢正釋放出強大的“虹吸效應”,成為四方客商選擇的生態凈土、休閑樂土、投資熱土和創業沃土。東源誠邀四方客商前來投資興業,共享綠水青山、共贏合作發展、共創美好未來,加快打造“3+2+N” (3是指重點發展以電子信息、先進材料、水飲料及食品產業;2是指現代高效農業、生態旅游業;N是指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產業)產業集群升級版。
企業創造財富,政府創造環境。東源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強化政策支持,整合要素資源、加強金融支持,當好項目的“首席服務員”和“金牌店小二”,全方位、全過程、全周期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保姆式”服務,讓廣大企業在東源這片熱土上投資放心、經營安心、發展順心。
區位優越 交通便利 大灣區1小時經濟圈
東源縣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東江中上游,區位優越,是大灣區向北出省和向粵東方向的主要通道,交通四通八達,京九鐵路、粵贛高速、河梅高速、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等多條全國性交通大動脈貫穿東源全境,距離大灣區核心城市廣州、深圳均約200公里,一大批交通重點項目正加快建設或謀劃實施,廣汕高鐵、杭廣高鐵將陸續建成通車。
特別是縱貫東源5個鄉鎮、在黃田鎮設立河源北站的贛深高鐵于2021年10月建成通車,結束了東源不通高鐵的歷史,讓東源人民在家門口圓了“高鐵夢”,讓東源深度融入了大灣區1小時的交通圈、經濟圈與生活圈,實現與大灣區發展同頻共振,邁入“高鐵經濟”新時代。
生態優美 物產豐富 大灣區“六子”供應基地
東源區域總面積407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0萬,轄21個鄉鎮,森林覆蓋率達70.48%,是廣東省地域面積第二大的縣和北部生態發展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物產豐富,歷來是廣東省糧食主產區、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東源有30萬畝良田,成功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是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正在申報創建的國家級農高區燈塔盆地的核心區就在東源;全縣有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農業龍頭企業150家(國家級4家、省級30家),蔬菜水果品種齊全、鮮禽生豬供應充足,能夠滿足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的原材料供應。有廣東省農科院東源農業發展促進中心等系列創新平臺,引進了中國工程院羅錫文院士團隊。目前,東源根據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分類發展,致力打造成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油瓶子”“水缸子”。
政策優惠 服務優質 大灣區同等水平營商環境
東源有相對便宜的用地、用水、用電、用工等成本優勢,在工業、現代農業、生態旅游、現代物流等各個投資領域,出臺了上規上限獎勵、盤活利用低效用地、激發老企業新活力、工業項目建設獎勵、技術改造、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業以及融資上市、貸款貼息、人才發展、科技創新等“一攬子”優惠政策,涵蓋了從項目落地到投產達產全過程,累計設立惠企獎補項目20余個,全力扶持企業發展。
東源實行招商項目“一事一議”制度,建立招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工業項目首席服務員制度,實行縣領導掛鉤聯系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機制,全力當好企業的“聯絡員、服務員、導航員、破解員、輔導員”,全程為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提供“一對一、全方位、全過程、零距離”的專業服務,讓項目招得進、落得下、發展好;實行服務企業“二十條”“十不準”“十必須”,為服務企業工作立規矩劃紅線和保駕護航,努力打造與大灣區深度接軌的一流營商環境。
產業平臺 擴容提質 園區三期開發建設
河源東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9年12月被省政府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下稱河源東源高新區)自開發以來,在深圳市鹽田區的傾情傾力幫扶下,積極探索“產業園區+主題產業園”發展模式推動園區提質增效,相繼在園內創辦了智能制造集聚區、深圳鹽田(東源)共建現代物流園和東源縣新材料產業園,園區建設、項目招商、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實現齊頭并進。園區6次獲評“省級優秀園區”、連續3年獲評“省環保優秀園區”。目前,共有入園企業252家(其中已投產192家),規上企業6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0家、上市企業1家,以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為主導產業集聚發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河源東源高新區于2022年啟動園區三期開發建設,總規劃面積約3.5平方公里、總投資約31億元,其中啟動區面積1.26平方公里、總投資約14.8億元;自啟動區開發建設以來,東源縣以園區工作專班為抓手,大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園區配套不斷完善、承載能力持續提升,為入園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深圳鹽田(東源)共建現代物流園。由鹽田區和東源縣共同建設經營,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首期建設1805畝、計劃投資7.5億元。目前,園區已引進物流項目28個,總投資56億元,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值可實現143億元以上、年稅收可實現4億元以上。
——東源縣新材料產業園。產業園總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總投資6.1億元。目前,已引進晟源永磁、惠集、英吉瑞等14個項目,合同投資總額45.5億元,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67.3億元以上、年稅收2.76億元以上。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薛宇航 彭冰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