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綠色引領蹚新路 提質增效動力足

? ——東源加快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3-12-29 16:03:46 來源:河源日報

6dbe0c32f32e7bf45ad0dc5d395b0348_hyrbs1229009_001_01_s.jpg

■4月8日上午,“萬綠客鄉·茶韻飄香”——2023年河源春茶開采暨東源仙湖茶文化節及招商系列活動在東源縣上莞鎮仙湖村萬畝優質茶葉基地舉行,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休閑。圖為游客圍爐煮茶場景。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5a6f43c7b22fbfbe82cd07c7a23a7b32_hyrbs1229009_001_02_s.jpg

■茶農在云霧繚繞的上莞鎮仙湖村萬畝優質茶葉基地采摘春茶。今年,東源仙湖茶鄉入選2023年國家地理雜志·國茶地理“中國大美茶山”年度榜單。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核心提示

茶在云中長,云在茶中飄,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行至大山深處,連片的茶園郁郁蔥蔥,縷縷茶香沁人心脾……云霧繚繞中的茶園是東源一道別樣的風景。

今年,在大力發展茶產業的背景下,東源按照“提品質、創品牌、擴規模、增效益”的思路,深入開展“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傾力打響“東源仙湖茶”區域公用品牌,加快建設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推動茶產業規模發展和提質增效,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明顯的成效。據統計,截至目前,東源茶葉種植面積5.8萬畝,產量2465噸,年產值9.86億元,創下茶園面積、產量、產值新紀錄。

【謀劃篇】 順勢而為 “小茶葉”升級成“大產業”

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當前我國農業進入融合發展階段,由于茶產業文化底蘊深厚,兼具綠色生態特點,成為茶產業三產融合、綠色發展的突破口。茶文化與地方特色產業結合可以塑造獨特的鄉村優勢,促進融合發展。東源種茶歷史長達千年,產業基礎好,發展空間大,在省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何讓“小茶葉”升級成“大產業”,帶動三產融合發展?

“茶已成為城鄉居民的第一大天然健康飲品,為了進一步滿足大眾對茶葉的需求,打響特色品牌,我們開展了‘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成立了‘茶產業提質增效年’工作專班,為茶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睎|源縣有關負責人說,今年以來,工作專班圍繞東源茶產業規模小、品牌弱、效益差的問題,集中資源、集中火力、集中攻堅,現已取得不錯的成效。

截至目前,東源縣茶葉種植面積5.8萬畝,產量2465噸,產值9.86億元(同比增長23.25%),2023年計劃總種植面積突破6萬畝(較去年新增超0.5萬畝),預計總產量2550噸,預計總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速超20%);農業專業合作社350家、家庭農場38家、種植農戶4000多戶,注冊商標130多個,獲“二品一標”認證的茶葉經營主體10家,帶動就業2萬多人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新獲得全國首批生態低碳茶園2個,全國茶鄉旅游精品路線1條;東源仙湖茶鄉成功入選國家地理雜志·國茶地理“中國大美茶山”年度榜單;東源縣仙湖茶園旅游區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新認定省級生態茶園2個,SC企業1個,小作坊2個。

經過一年的努力,東源不斷整合行業品牌資源,產業集群規模不斷擴大,“東源仙湖茶”這一區域公用品牌效益日益凸顯。

【思路篇】 向高而行 探尋茶產業出圈的“流量密碼”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自年初起,東源即緊緊抓住“茶產業提質增效年”這一“總牽引”,持續探索有效路徑,全力以赴實現新種植及改造茶園種植面積1萬畝以上——廣泛開展各類茶事、參展參評、外出學習交流活動及其他宣傳推廣,支持區域公用品牌和重點企業品牌的宣傳推介;加大技術指導力度,積極擴大全縣茶葉種植面積,推動老舊、失管荒蕪的低產茶園提質升級;積極推廣標準化管理,強化食品質量監管和品牌認證;引進示范機械采摘技術,提高茶葉產量,降低勞動成本;加強茶葉加工設備設施升級,強化工藝提升研究與推廣,創建鎮級茶葉集中加工展示展銷示范基地……為東源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加速實現“提品質、創品牌、擴規模、增效益”目標。

如何推進東源茶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實現富民增收?東源見招出招,打響政策“組合拳”,先后印發《2023年東源縣“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方案》《東源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2023—2025年)》,明確目標任務、發展思路和具體措施。為了激發茶企發展活力,東源加大財政投入,出臺《東源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方案(2023—2025年)》,縣財政每年統籌安排不少于3000萬元資金用于扶持發展茶產業,不斷拓寬資金補助渠道。

此次“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實施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拔铱h出臺的政策促進了茶行業發展的良好局面,茶農、茶企的信心更足了?!睎|源縣有關負責人說。

今年,東源仙湖茶成功入選2023年國家地理雜志·國茶地理“中國大美茶山”年度榜單,東源以此為契機,以打造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抓手,深入實施茶旅融合,將茶山風光、茶葉特色文化等元素融入鄉村旅游,打造賞茶、品茶、摘茶等集觀光、互動于一體的“茶業+”旅游模式,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的發展格局。

“我們將聚焦上莞核心區域,挖掘康禾歷史,做強企業品牌,打造更多的全國茶鄉旅游精品路線?!睎|源縣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將根據客家文化觀光景點,設置特色茶文化展示點,科普茶文化,打造客家文化生態休閑旅游環,不斷提升茶旅知名度和影響力。

【成效篇】 厚植優勢 內外兼修蹚發展新路

隨著一聲鑼響,百信仙湖茶基地的茶農背上竹簍,唱起山歌,雙手指尖翻飛,忙著采摘頭茬春茶,青山綠水間一片熱鬧的收獲景象。4月8日,“萬綠客鄉·茶韻飄香”2023年河源春茶開采暨東源仙湖茶文化節及招商系列活動在上莞鎮舉辦,這是東源縣及上莞鎮深入開展“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的創新之舉,拉開了2023年茶事活動的序幕。

據悉,今年東源上莞、康禾兩鎮成功舉辦“2023年河源春茶開采暨東源仙湖茶文化節(茶旅文化節)招商推介系列活動”,吸引上百名茶企代表和上千名游客參加,現場共簽約招引項目8個、投資總額達8.3億元。

兩場大型茶旅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實現了東源“茶產業提質增效年”的良好開局。在此基礎上,東源還召開康禾、仙湖產區座談會,選出產區代表性茶產品,作為統一標準對外推廣銷售。除此之外,東源還進一步聚焦擴大開放提升,實施茶葉“走出去”戰略,積極參加潮州、杭州、深圳茶產業博覽會,提高“東源仙湖茶”曝光率,累計帶動訂單銷售超過500萬元;組團參加國家級大賽“中茶杯”第十三屆國際鼎承茶王賽,獲得“特別金獎”1項,東源縣茶葉產業協會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積極參與“粵茶杯”第十五屆質量推選活動,東源茶葉榮獲2個特等金獎,11個金獎,24個銀獎,8個優勝獎;舉辦東源好茶進灣區(深圳站)(珠海站)宣傳推廣系列活動,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60名茶界專家共品東源好茶,爭當粵港澳大灣區的“茶罐子”。

好山好水出好茶,康禾茶作為華南有名的綠茶之一,在南宋時期已有一定名氣,在清朝康熙至嘉慶年間曾作為朝廷貢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11月底,東源再傳捷報:“康禾茶”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至此,東源茶已有2項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刷新了我市縣域紀錄。

今年12月,喜訊再次傳來,2023第十三屆“中茶杯”國際鼎承茶王賽(秋季賽)評選結果出爐(賽事審評結果已通過中國茶葉學會審核),河源市天仙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的“萬綠紅(紅茶)”和東源秋月茗山農業有限公司出品的“秋月茗山仙湖紅茶”通過層層嚴格評選斬獲“中茶杯”第十三屆國際鼎承茶王賽“特別金獎”和“金獎”,這無疑是對仙湖茶品質的高度認可。

今年,東源茶產業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各項指數均創新高,帶動了“東源仙湖茶”市場的整體提升,使茶葉真正成為百姓的“金葉子”。

愿得茶香飄四海,不負青山不負人。東源藉此成績,拾級而上,正大力籌備舉辦茶產業博覽會,給了東源一個洞察中國茶業脈動、鍛造自身能級的“C位”。如今,以舉辦茶博會為紐帶,東源茶產業不斷注入更新、更豐富的時代內涵,加快推動茶園面積擴大、加工能力提升、品質質量優化、特色品牌打造、技能人才培育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東源茶葉全產業鏈,切實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茶資源全價利用、茶產業全鏈開發、茶品牌全縣共建、茶效益全民共享。

【政要之聲】

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

用心用情把“小葉子”做成“大產業”

今年,東源開展“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全縣上下堅持“市場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多元化”的發展思路,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傳推介“東源仙湖茶”區域公用品牌,共念“茶字經”、齊做“茶文章”已成為全縣人民的共識。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表示,東源將繼續在找準方向路徑和強化服務保障上下功夫,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和茶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真正實現提質增效,讓“小茶葉”托起富民強縣“大產業”。

一是在找準方向路徑上下功夫,用心用情把“小葉子”做成“大產業”。突出市場化,以市場化手段做大“東源仙湖茶”區域公用品牌,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市場營銷模式,提升影響力;突出規?;罅﹂_展招商引資,擴大茶葉種植規模,堅持集群發展,提高生產力;突出標準化,推動種植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加強質量監管,提高競爭力;突出品牌化,深入挖掘和開發東源的茶文化內涵,為東源茶文化注入新元素、展現新形象,廣泛宣傳推介,提高知名度;突出多元化,著力延長產業鏈條,深入研發和引進茶葉衍生產品,推動茶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提高附加值。

二是在強化服務保障上下功夫,凝心聚力開創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凝聚合力,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擔當使命、發揮作用,團結各方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著力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茶產業發展“大格局”;齊心協力,強化政策、要素、科技、金融支持,形成“硬支撐”;不遺余力,加強督導,明確獎懲,壓緊壓實各有關單位職責,切實調動全縣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確保真落實。

東源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大榮:

實施“三個三”之策 打響東源仙湖茶品牌

面對市場的不斷變化,東源茶人始終保持著“做一杯好茶”的定位,致力讓東源仙湖茶更香、韻更長。東源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大榮表示,東源茶產業發展將繼續實施“三個三”發展之策,開展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新穎的品牌興茶活動,讓更多茶友愛上東源仙湖茶,打響東源仙湖茶品牌。

一是打好“三張牌”。打好茶文化牌,講好東源茶故事,深入挖掘研究歷史淵源、文化本源,營造濃厚茶文化氛圍,做好茶文化傳承;打好茶產業牌,堅持品牌化、規模化、品質化,抓好種植、加工等各個環節,促進茶產業全鏈條發展;打好茶科技牌,加強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強化人才引進和技術攻關,為全領域、各環節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是建立“三大機制”。建立完善茶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強化統籌協調,確保工作運轉有序有效;建立完善茶產業發展調度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讓“綠葉子”長成“金葉子”;建立完善茶產業發展督查機制,圍繞茶產業發展政策落實、責任落實開展定期督查,確保督出效益、督出成績。

三是實現“三個提升”。提升品質標準,堅持茶園管護生態化、茶業建設標準化,強化基地建設和產品認證,打造綠色優質茶產品精品;提升營銷水平,推動線上線下資源全面對接和深度融合,提高東源茶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競爭力;提升融合發展,推動“茶+旅游”“茶+文化”融合發展,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

■總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曾敏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蘇道華 彭冰 修碩

■稿件統籌: 李成東

    上一篇:新豐江庫區有了“森林義警”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