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燈塔鎮內外兼修,加速推進典型鎮建設
繪就現代化城鎮新圖景
①燈塔河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成為集賞花、觀光于一體的“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河道景觀。
②燈塔圩鎮綠美生態小公園已于10月初新建完成并正式對外開放
■燈塔圩鎮夜晚美景
編者按
推進典型縣建設,是東源2024年的“頭號工程”“核心工作”,而鄉鎮是“百千萬工程”的主陣地與主戰場。今年以來,東源縣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8”具體安排,確立了“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這一政治保證,錨定一個核心工作(典型縣建設),開展‘七大行動’,聚力‘七大攻堅突破’”的“1177”具體安排,全縣上下匯聚起奮力推進典型縣建設、當好河源綠色崛起主力軍的磅礴力量,“百千萬工程”建設熱火朝天、亮點紛呈。為全面總結、展示東源縣各鄉鎮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創新措施與亮點成效,本報從今日起推出“聚焦典型縣建設 奮力當好主力軍”東源縣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之鄉鎮巡禮,敬請關注。
從市區出發,驅車沿龍河高速公路來到東源縣燈塔鎮圩鎮,集聚在圩鎮的數十家商鋪引人注目,車水馬龍,業態豐富,各個亮化節點串聯成珠,一幅美麗圩鎮新畫卷徐徐展開。
圩鎮是聯城帶村的重要節點。顏值高、生態好、人氣旺……今年以來,隨著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加力提速,燈塔鎮緊緊圍繞“1+4+7+9+N”要求,自我加壓,以“小城市”標準系統謀劃、實施推進一批重點項目,突出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聚焦問題、攻堅克難,以“繡花功夫”精雕細琢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提檔升級,推動圩鎮建設從散“點”到擴“面”再到提“質”的躍升,實現了顏值的進一步提升,不斷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顏值高】
圩鎮煥然一新 推動街區“出圈”
圩鎮即商業繁華的集鎮,其顏值,即整體環境的美觀度與宜居性,關乎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是吸引外來游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圩鎮居住環境方面,居民認為最需要解決的環境問題,通常涉及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清理以及車輛亂停亂放,這3個問題在燈塔圩鎮已得到有效的解決。而在圩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作為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的關鍵區域,商業區往往被圩鎮居民視為最期望優先建設的設施。
主街是供本地居民進行商貿活動、外地游客感受風土人情的重要場所。今年以來,燈塔鎮圍繞“一條美麗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建設內容,對商業街區進行了整體風貌改造提升,為人行步道重新粉刷了亮眼的天藍色油漆,統一升級改造兩邊商鋪的廣告牌、路燈標識等,添置“燈塔LOGO”標識;在沿路綠化帶、景觀樹下種上了艷紅的四季茶花,輔以滿天星,進一步優化了商業街的沿線環境;新建商業街門樓入口及夜市經濟長廊,將歷史傳承與現代時尚相結合,打造集種植、生產、文創、餐飲、銷售、購物、娛樂于一體的綜合街區。通過政府引導,由本鎮富鎮強村公司(東源縣登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進駐街區,進一步盤活商業街物業,為下一步引進文創專賣店、特色小吃店、特色體驗店等夯實基礎,增強街區體驗感及游玩性,預計可推動集體經濟收入每年新增10萬元以上。
行走在燈塔商業街,筆直整潔的街道、風格鮮明的房屋外立面讓人耳目一新。環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消費,提高了商家的經營收入。每當夜幕降臨,在商業街夜市長廊,人潮涌動,冰爽的檸檬茶、美味的特色小吃、拍照打卡的游客行人,承載著滿滿的人間煙火氣。“這條街和長廊改造得好漂亮,可以遮風擋雨,很多人過來打卡,游客明顯比之前多了。”一名商家說。
除了扮靚“一條街”,燈塔鎮還織密“一張網”,投入445萬元推進“三線下地”治理,橫掃“空中蜘蛛網”,重現約12公里清朗“天際線”。
【生態好】 整合資源要素 重塑河道生態
通過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圩鎮可以增強集聚輻射帶動能力,實現鎮村同建同治同美?。
走進燈塔圩鎮,以河道為中軸線,兩岸街巷整潔美麗,商鋪鱗次櫛比;漫步河畔橋頭,河暢水清、兩岸繁花盡收眼底。夜幕之下,河岸邊的燈塔光柱格外醒目,紅橋與商業街門樓交相輝映、燈火璀璨,照亮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商販的吆喝聲、男女老幼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美麗河道,既承載著本地居民兒時的記憶,也向游客展示了當地生態保護情況、村鎮自然山水格局的重要窗口。今年以來,燈塔鎮圍繞燈塔河原生態河道,持續強化河道清淤,結合沿線交通構建慢行游線,改造紅橋,增設燈帶、繁花,沿路鋪設休閑石凳,對6處關鍵墻體實施“文化墻繪”提升,將休閑、文化與生態有機融合。如今的燈塔河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成為集賞花、觀光于一體的“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河道景觀,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健、跑、騎、玩的打卡地。
行人紛紛駐足于此,拍照打卡、流連忘返。“以前從來沒有上過這座橋,現在這里風景好,文化氣韻足,經常來這里和朋友聊天。”燈塔鎮居民張先生說。“來燈塔圩鎮游玩,真是不虛此行。”來自惠州的游客李女士說,“河道兩岸的風景如畫,特別是那座紅橋,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希望有機會再次來到這里,感受更多的變化。”
【人氣旺】 聚焦民生福祉 提升宜居品質
圩鎮是城鄉融合的重要節點,也是推動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在燈塔圩鎮,人們享受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安居樂業的生活狀態,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也是圩鎮功能完善、居民幸福感提升的生動體現。
漫步在燈塔鎮文體中心廣場,人們或休憩聊天,或散步休閑,或跑步鍛煉,呈現出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氣象。茶余飯后在廣場休閑娛樂已成為當地居民的生活日常。
圩鎮既是服務居民、游客的公共空間,也是展示城鎮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年以來,燈塔鎮在文體中心廣場建設燈塔鎮圩鎮客廳,注重體現地域特色,留住“鄉愁記憶”,10月底前已全面完成電子屏設置、墻面展陳等改造工作。走進客廳,映入眼簾的是燈塔鎮的本土農產品和特色美食,圖文并茂的展示牌詳細介紹了燈塔鎮的概況、歷史、未來的鎮域發展格局等。沿著文化長廊向前,當地的景點景觀、特色產業、民俗文化等一一呈現在眼前。此外,客廳一樓還聯通了老年活動室、少兒活動室、群眾體育娛樂場等功能區,二樓設有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輔導創作室。圩鎮客廳正在成為集居民、游客沉浸式了解燈塔鎮歷史進展、發展新貌、未來規劃和休閑交流等功能的新空間。
更多的新空間還在持續擦亮燈塔的宜居底色。結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燈塔鎮不斷加強風貌節點設計,致力于打造“口袋公園”“美麗庭院”,綠美生態小公園已于10月初新建完成并正式對外開放,公園占地1500平方米,遠超建設要求。從空中俯瞰公園,錯落有致的植被、色彩鮮艷明亮的小徑和各式各樣的休閑設施交織在一起,木棉花開得如炬似火,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城市園林畫面。值得一提的是,小公園內的四角涼亭命名取義“同心亭”,旨在打造燈塔首個“同心同向同發力·共建共享百千萬”的窗口和門戶。
此外,為了使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燈塔鎮積極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打出管網升級改造、檔口分區、鋪面廣告整體形象改造、增設無障礙通道等“連環招”,整個農貿市場“煥新”亮相。升級改造后的農貿市場,地面干凈整潔,攤位整齊劃一,分區特色鮮明,增加人性化設計,市場內的電子屏幕滾動公示商戶出售商品的農殘檢測結果、合格率,各項數據清晰透明,老百姓有了更加舒心的購物環境。
聚焦城市管理薄弱環節,燈塔鎮持續開展圩鎮“六亂”治理、停車秩序管理、建筑立面升級改造、工業園區提檔提質、市政基礎設施提升等工作,“道歸道,路歸路,店鋪歸店鋪”標語在燈塔鎮的街頭巷尾格外醒目,引導社區居民、商鋪業主、企業主體等樹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質效。針對“停車難”問題,燈塔鎮持續開展停車專項整治,今年累計新增停車位600余個。燈塔社區居民劉女士說,今年以來,有些人居環境、電動車充電難等問題,一件一件得到解決。
圩鎮景觀生機盎然,生態公園處處皆景,農貿市場干凈整潔,商鋪招牌標識統一,街道寬敞平坦,交通秩序井然。如今,這些充滿煙火氣的城鄉融合圖景正在東源縣燈塔鎮變成現實。這背后,是一項又一項任務的壓茬推進,是一個又一個部署的有序落實。燈塔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燈塔鎮將繼續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和美麗圩鎮建設,聚焦典型鎮村示范引領、因地制宜、精心謀劃,著力開展農房風貌改造提升,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一體推進綠美鄉村生態建設,全力打造“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奮力開創“百千萬工程”新局面,為河源市、東源縣高質量發展貢獻燈塔力量。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雷宇爍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張利燕 傅澤彪 彭冰 修碩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稿件統籌: 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