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新區防疫和發展兩手抓兩手硬
機器轉起來 園區旺起來
■作為河源高新區電子信息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西可通信加快復工復產,員工戴著口罩生產手機。肖斌 攝
■中興通訊河源基地為進入生產車間的員工測量體溫 肖斌 攝
■河源峰德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100張醫用電動病床,及時交付給武漢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定點醫院使用。肖斌 攝
■河源高新區率先設立集中觀察區,為入住人員提供生活保障服務。肖斌 攝
■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產業園項目工地復工,施工單位組織工人加快施工,全力趕工期。鄧燕琴 攝
■河源高新區組織專車,接回2000多名員工返崗,助力企業快速復工復產。鄧燕琴 攝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河源高新區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主戰場,快速響應、科學研判、精準施策,織密防控網、筑牢防控墻,在這場防疫大考中扎扎實實沉穩前行,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起磅礴力量。
疫情發生以來,河源高新區共摸排企業330家、項目工地58個、個體工商戶3187戶,發放體溫探測儀、口罩等防疫物資一批,覆蓋園區4.4萬多名務工人員,實現全區零輸入、零感染、零傳播、零病例。
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條戰線必須贏。河源高新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穩步推動工業企業和重點項目、民生工程項目全面復工復產。全區315家企業、30個在建項目、4.4萬余名復工人員,吹響了高新區復工復產集結號。
2020年,河源高新區將以更強信心和更大力度,上項目、強產業,答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這道必答題,交出優異的“答卷”。
〉〉〉黨建引領
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
越是危急時刻,越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來勢洶洶的疫情考驗著每一個基層黨組織,也考驗著每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源高新區黨工委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迅速組織黨員干部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嚴格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河源高新區管委會機關及下屬國企的213名黨員干部,迅速下沉到企業、工地、檢查站、隔離點等疫情防控一線,領導干部以上率下、靠前指揮,全體黨員沖鋒在前、一線作戰,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
春節前,河源高新區快速響應,科學研判,明確了“摸清基礎在年前、防控重點在年后、防控關鍵在企業”的工作思路,搶占防疫工作先機。關于節后企業復工復產,河源高新區謀得早想得細,緊跟疫情發展形勢,工作要求與時俱進,政策措施及時更新。
防疫形勢嚴峻復雜,防疫工作千頭萬緒,必須有統一的指揮、高效的組織。河源高新區第一時間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10個工作組、工作專班,形成了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調度、高效有力的防控組織體系。從1月24日起,指揮部堅持一天一例會、一天一調度,集中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各工作組組建專項工作微信群,24小時無延時響應。同時,高新區領導班子成員每天深入企業、建筑工地走訪巡查,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一一檢查督促,幫助企業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工作。
提前預判,做足預案。1月24日至2月9日,是園區企業未復工、員工未返崗的空檔期。河源高新區把企業防控作為工作重點,建立“三個一套”指引體系,即一套方案、一套指引、一套預案,同時全力做好口罩等防疫物資儲備工作。
企業各項防控措施是否落實到位?復工復產前期,河源高新區制定了企業復工復產標準,高新區領導班子成員按照“成熟一個復工一個、優先扶持重點”的原則,根據分工逐廠進行驗收審核,對滿足防控機制、人員排查、物資保障、內部管理“四落實”條件的企業,有序分批推動復工復產。
〉〉〉園區防疫
企業全覆蓋 防控無死角
河源高新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原則,動員企業、社區聯防聯控,對園區開展全覆蓋、無死角的地毯式排查。
外防輸入,嚴格人員管控。壓實企業主體責任,逐企摸排企業的疫情重點地區籍員工、外省籍員工的底數和行程動態情況,落實疫情重點地區籍員工暫緩返廠的措施。在4個入園主要關口設立檢查站,逢車必查、逢人必檢,累計排查外來車輛9000多輛,排查總人數1.3萬余人。
內防擴散,地毯式全面排查。河源高新區企業組、工地組等各防控一線工作組,對330家生產企業、58個建筑工地、3187戶個體商戶、17個小區、2所學校、5家酒店及流動攤販,進行“拉網式”摸底排查,切實做到不漏一企、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在全市率先設置集中觀察區。1月26日,河源高新區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率先在全市設置集中觀察區,對無發熱但有疫情重點地區接觸史、旅行史的重點人員進行隔離觀察。河源高新區按照“有住房的居家隔離、住廠區的企業隔離、其他情形的集中隔離”的原則,對重點人員進行重點管控。同時發布企業設立觀察區指引,促使各企業設立觀察區315個、房間1003間,累計解除隔離觀察人員405人。
科技助力,掃碼一人一表。河源高新區借助科技力量,率先制作二維碼,發放到每一家企業,并張貼在工廠門口。員工返崗入廠前必須用手機掃二維碼,登記體溫測量結果、途經省市、接觸史等信息,實現一人一表一核查。園區工作人員可在技術后臺獲得實時更新的數據,迅速掌握入園員工的動態信息,高效有序應對員工返崗高峰帶來的挑戰。
〉〉〉復工復產
防疫和發展兩手抓兩手硬
疫情要戰,發展靠干。疫情防控到位,企業才能安心開工,工人才能放心返崗,經濟才能有序運行。目前,河源高新區有315家企業復工復產,復產率達95.6%;返崗人數4.4萬余人,返崗率達86%。其中,105家規上企業全部復產。
自首批企業復工復產以來,測量體溫、洗手消毒、信息登記、逐個進廠等,已經成為河源高新區企業員工入廠的新習慣。走進各企業的生產車間,隨處可見張貼在墻上的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標語和海報,車間內干凈整潔,工人們戴著口罩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復工復產的企業正在按照訂單約定的交貨日期,全力組織生產,彌補延誤的工期,盡可能減少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影響,經濟活力有序恢復。
紓難解困,助企有力。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隨著企業集中復工潮的到來,口罩等防疫物資緊缺、招工難等成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最大難題。河源高新區認真統籌協調防疫物資,給園區企業和工地發放體溫探測儀、口罩等防疫物資一批,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物資保障。
大力獎補,助企留人。為解決企業用工問題,河源高新區制定下發了《關于實施重點工業企業定向招工措施》《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強企業用工保障的通知》《河源高新區關于實施重點工業企業定向招工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對新入職滿3個月的員工一次性補助300元,并給予交通補助200元至300元;老員工帶新員工入職,每介紹1人成功入職獎勵300元。針對企業有工不能回、員工想回沒車坐的難題,河源高新區組織專車接回2000多名河源市內、省外的員工返廠,對自行返回的非疫情重點地區的員工每人給予100元至200元的交通補助,幫助企業招人留人,加快企業全面復工復產步伐。
減租暖企,國企行動。河源高新區發起號召各行業主動減租暖企的倡議,國企富民公司帶頭向25家企業和45家商鋪減租94萬元,國企先科公司減免入孵企業1月、2月租金和網絡費、水電費、物管費等21.7萬元,支持企業共渡難關。
靈活調度,保障應急。1月30日起,根據防疫應急物資需要,河源高新區推動九明制藥、農夫山泉、峰德機械等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的園區企業,經過審批后率先復工,為疫情防控貢獻高新區企業力量。河源峰德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全力以赴開足馬力生產,于2月22日將100張病床準時交付給武漢亞心總醫院(武漢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定點醫院之一)。作為保障民生供應的重要企業之一,農夫山泉廣東第一生產基地2月初復工,生產大瓶礦泉水和桶裝水,保障廣東地區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居民的飲用水供應。
龍頭企業,有序復工。2月10日起,以中興通訊、西可通信、美晨通訊等龍頭企業為代表,河源高新區迎來首批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潮。在西可通信組裝車間的手機組裝生產線上,各道工序緊密銜接,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組裝歐洲某品牌手機。為了趕訂單,該公司員工晚上加班生產。該公司目前復產率達85%,日產手機整機超過5000部。2月20日起,中啟通訊實行白班、夜班兩班生產,46臺手機注塑機連軸轉,每天可生產手機結構件1.6萬件。
建筑工地,機器轟鳴。2月17日起,河源高新區建筑工地陸續復工。復工項目的工地響起機器的轟鳴聲,河源高新區工業項目跑出建設“加速度”。截至目前,園區共有建筑項目58個,已復工項目30個。
訂單倒逼,建設加速。“公司接的訂單倒逼著我們必須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力爭項目盡早試產投產,盡早出效益。”華冠科技項目負責人說道。華冠科技項目用2個多月完成2萬多平方米廠房建設任務,目前已全員到崗、全面復工。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興業大道、科技大道升級改造、中央活力區景觀工程、中央活力區商務會議中心等,一批事關河源高新區產城融合發展大計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率先全面復工。阿里巴巴高新區、紅蘋果、華冠科技、南山產業園等一批省市重點工業企業項目,抓住當前的施工黃金期,按下復工復產的加速鍵,全力沖刺年度建設目標任務。
機器轉起來,園區旺起來。河源高新區在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前提下,不失時機、科學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盡最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把落下的進度搶回來,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交出優異的“答卷”。
組稿:本報記者 鄧燕琴 通訊員 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