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首屆數字經濟創新論壇在高新區舉行
加快數字經濟發展 描繪產業騰飛藍圖
■河源首屆數字經濟創新論壇在高新區舉行,眾多行業大咖齊聚論劍。
■郭得科
■吳益宇
■圓桌論壇現場
■撰文:本報記者 鄧燕琴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數字經濟開始向基層、向企業延伸,正在打開“下沉市場”的廣闊空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昨日,“2020河源首屆數字經濟創新論壇”在美麗的濱水之城——河源高新區舉行,眾多行業大咖聚焦“創新河源·數說未來”主題,深入對話和交流,探討數字經濟發展前沿趨勢,展望智能數字經濟產業的未來愿景,探索河源如何利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和創新資源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之路。
“2020河源首屆數字經濟創新論壇”是“河源人才月”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由河源高新區、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CCF廣州分部、CCF YOCSEF深圳、CCF YOCSEF廣州聯合主辦,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承辦。
舉辦此次活動,旨在引導社會各界關注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為河源的數字經濟貢獻智慧,促進當地企業家、產業界與國內知名專家的技術對接交流,加強“政、產、學、研、用、金”全面合作。同時,吸引更多國內外數字經濟領域的優秀人才、技術、項目和資本落地河源高新區,加快創新創業資源的聚合效應,推動河源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A【圓桌論壇】
河源高新區應找準定位
做大數字經濟蛋糕
昨日下午,眾多大咖齊聚圓桌論壇,圍繞河源如何利用新基建、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和大灣區人才及創新資源實現產業升級和彎道趕超等話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河源高新區發展數字經濟有哪些基礎和優勢?河源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志中介紹,河源高新區擁有產業優勢——主導的電子信息產業如阿里巴巴云數據中心、中興通訊、眾拓通訊5G濾波器等有很多與5G、數字經濟相關;交通優勢——面臨粵港澳大灣區輻射最前沿,且高鐵通車后將進一步拉近與大灣區的距離;政策優勢——出臺了系列創新驅動和吸引人才政策;環境優勢——打造對標粵港澳大灣區的良好營商環境。
河源在粵港澳大灣區整盤棋中該如何做好數字經濟產業定位?高級工程師、中國工業服務聯盟副秘書長兼華南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吳益宇認為,河源要找準自身定位,發揮產業優勢,充分在數字經濟上做文章,例如電子信息涉及半導體、裝備、材料要與數字經濟結合,模具產業要充分利用電子信息產業的勢能,全流程向上游擴展,激發產業效應。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譚臺哲認為,面對新基建的機遇,河源高新區在具備良好基礎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利用外部創新資源,聚集人才,了解最新的發展趨勢,跟上數字經濟的發展浪潮。經濟學博士、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教授王鵬認為,河源高新區在傳統制造業與數字經濟結合方面要進行深入思考,可以借鑒貴州等地數據產業發展的經驗。同時,要花大力氣,營造良好的創業居住環境,做好全國范圍內的品牌推廣工作,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弊端,讓更多人了解河源,吸引人口人才流入河源、留在河源,為河源高新區的經濟發展作貢獻。
B【專家觀點】
科技創新2030——“國家網絡空間安全”重大項目專家、CCF分布式計算與系統專委會副主任郭得科:
數據已經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是國民經濟和生產關系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條件。以貴州省為例,該省以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大型數字化企業入駐等為依托,實現了經濟社會較快發展。河源無論在生態環境、氣候、地理優勢等方面,都跟貴州有著比較接近適合數字經濟發展的優勢。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全國各地在大規模數據中心構建方面已經占得先機,但邊緣計算產業方興未艾,有著相當可觀的發展空間。河源可以結合自身的優勢,從整合三大電信運營商及相關企業算力入手,加大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力度,以極高的投入產出比,建設高效開放的數據中心、計算中心。同時,河源還可以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培育相關企業,圍繞“服務本土,面向周邊”的戰略,逐步為周邊地區、企業提供高效開放的算力,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區域性計算中心,實現河源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高級工程師、中國工業服務聯盟副秘書長兼華南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吳益宇:
河源作為深圳的對口幫扶地市之一,應該瞄準深圳制造基地產業向外轉移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加強與深圳的產業配套。尤其隨著“深河特別合作區”的逐步落地,河源要加強在產業發展、企業用工環境、營商環境、重大發展平臺等方面的謀劃,利用好“飛地經濟”不斷復制深圳的產業人才、科研和環境,打造深圳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協同區,實現對大灣區數字經濟的有效補充。
C【平臺攜手】
聚焦灣區
打造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
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建設“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戰略定位,以及河源高新區打造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的目標,當天,河源市政府分別與深圳鵬城國家實驗室簽訂“大灣區未來網絡實驗與應用環境”河源節點項目協議,與南方科技大學簽訂“河源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項目協議。兩個項目將設在河源高新區,與河源高新區企業展開深入的交流和碰撞,推動數字經濟之花在河源高新區盛開。
“大灣區未來網絡試驗與應用環境”河源節點項目實施過程中,深圳鵬城國家實驗室將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和河源的產業基礎,重點圍繞河源高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需要,尤其是圍繞新基建催生的數字經濟發展布局,凝聚一批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幫扶河源高新區。
南方科技大學支持河源建設“河源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充分利用人才、技術、成果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提供各種科技信息、科技成果及人才支撐,成為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要素共享、創新體制機制對接、創新成果轉化承接、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重要載體,以創新驅動實現河源高新區全面振興發展,助力河源高新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拓展區。
D【產業基礎】
高新區大數據產業園
發展未來可期
近年來,河源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等重大機遇,以“雙區”的高度和力度培植河源振興發展的厚度和速度,大力推進“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
以手機為主導的電子信息產業是河源高新區的主導產業,對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具有天然的優勢。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大數據發展戰略,對河源高新區大數據產業發展提出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河源高新區對大數據產業園區提出了整體定位,即打造粵東西北大數據產業科技創新園區、粵東西北大數據產業孵化中心、廣東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換句話說,就是要立足河源,輻射粵東西北,面向全國。
目前,隨著阿里巴巴等數字經濟項目的落戶和建設,河源高新區數字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投資潛力巨大。
E【人才政策】
從高配置人才政策招賢納才
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搶占人才發展先機。今天,河源國家高新區放眼全球,把遠大的目光投向了決勝未來的人才戰略,以至誠優厚待遇,廣開招賢之路,廣納天下精英,出臺了《促進人才優先發展實施意見》《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意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黃金“二十三條”》等政策。落戶高新區的人才除了享受國家、省、市政策以外,還可同時享受高新區額外獎勵,比如: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對各類國家級、省級人才,給予50萬元至200萬元以上的科研經費、生活津貼、住房保障等各類經費補助,并配備人才公寓或發放住房補貼;在引進人才團隊方面,對國家級、省級人才團隊,給予100萬元至200萬元以上的工作經費補助;在人才培育和服務方面,對不同人才給予相應的平臺和精神、物質獎勵,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引進高層次人才
一、對引進的院士,國家級科學家、技術帶頭人等國家級重要人才,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200萬元以上的各類經費補助。
二、對引進的國家杰出青年、長江學者,獲得“百千萬人才工程”“青年科學家獎”“南岳功勛獎”的國家級人才,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100萬元以上的各類經費補助。
三、對引進的省“揚帆計劃”“珠江人才”“孔雀計劃”等各類省級人才,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50萬元以上的各類經費補助。
四、對引進的博士、研究生、本科生或正高、副高級職稱和高級技工人才,除享受每年最高10萬元工作經費外,還可分別享受每月3000元、1500元、500元的住房補貼。
引進人才團隊
一、對引進的經國家相關部門認定的人才團隊,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200萬元以上的工作經費。
二、對引進的經省相關部門(含廣州市、深圳市)認定的人才團隊,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100萬元以上的工作經費。
人才培育及安居工程
一、園區企業員工獲得碩士及以上學歷或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分別給予5000元至1萬元的學費補貼。
二、每年遴選一批“優秀企業家”“先進科研人才”“技術能手”,頒發榮譽證書,給予3萬元以上獎勵。
三、年薪18萬元以上的高管、專業技術人員、研發檢測機構人員,個人所得稅高新區留成部分給予全額補助。
四、企業員工在園區內購房的,按不同學歷或職稱給予1萬元至5萬元不等的購房補貼。
五、園區企業高管來往河源與廣深港的高鐵車票全額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