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激活農業資源稟賦,奏響農業強縣主旋律
書寫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和平縣腐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自動化生產線
■位于彭寨鎮土厘村的和平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核心提示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和平縣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現實要求,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更是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助力構建“三農”特色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關鍵一環。
填滿“米袋子”,守好“肉案子”,裝好“果籃子”“油瓶子”……近日,走進廣袤的和平大地,“六個十萬畝”農業種植基地、四大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正迎來豐收的“黃金時節”?!稗r”墨重彩、“豐”景如畫的和平縣,正讓農業的力量匯聚在每一寸田間地頭。
今年,和平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2.62萬畝,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糧食播種任務;“三區三線”劃定耕地保有量25.11萬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4.05萬畝。
截至目前,全縣有糧食種植大戶137戶,農業社會化生產托管服務組織16個;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8個、有機食品11個、綠色食品18個、“粵字號”農業品牌16個,創建區域公用品牌3個;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6家,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23家,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74家;熱水鎮南湖村上榜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建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48個。
填滿“米袋子”
“農”墨重彩繪就糧食豐收畫卷
在和平縣彭寨鎮的田疇沃野里,機器轟鳴,現代農業機械往來穿梭,助力農業生產。“青香優19香、野香優莉絲等五六個品種,今年長勢非常好,每畝至少有濕谷1200斤,是個豐收年?!睆V東樂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學武說。
為抓好糧食安全生產,今年,和平縣完成早造糧食收獲面積15.54萬畝,其中早稻面積14.92萬畝,總產量達5.76萬噸;完成晚造糧食播種面積16.6萬畝。
同時,和平強化農資保供措施,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加大執法力度,今年以來開展打假行動7次,成功挽回損失2.6萬元。
“藏糧于技”賦能“和平飯碗”。為做好農業技術指導,今年,和平縣舉辦水稻病蟲害防治培訓及安全合理使用農藥培訓2批共216人,出動農技人員48人深入田間地頭,現場為農作物“把脈問診”。
值得關注的是,為推動落實惠民政策,和平各鎮已完成2023年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工作;目前農機補貼政策受惠農戶49戶,發放補貼共17.022萬元。
此外,和平縣持續推進撂荒耕地整治。累計完成撂荒耕地整治4.1萬畝,具備復耕條件的撂荒耕地基本完成復耕復種。
和平縣還健全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全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2.49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3萬畝;今年1.0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推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和平全縣水稻機耕率已達到 94.37%,機收率達到73.92%,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6%。
守好“肉案子” “畜”勢待發書寫山水田園詩
“雞舍的上下層我們都做好了保暖?!蔽挥诤推娇h彭寨鎮的棲嶺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場相關負責人表示,養殖場正通過鍋爐給雞舍升溫,為2萬多只雞帶來冬天的溫暖。
當前,和平縣畜牧業生產,農戶散養與專業戶、規模養殖并存發展。全縣存欄3000頭以上豬場4家,生豬養殖專業戶748家;全縣今年預計生豬出欄33.94萬頭,產值6.79億元。全縣肉雞規模養殖戶417家,今年預計肉雞出欄1815.67萬只,產值約7.08億元。
發展漁業,和平有天然優勢。和平縣不斷優化漁業養殖模式和品種結構,現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個,30畝以上規模養殖場8個,休閑漁業場所8個,休閑垂釣場6個。今年預計全縣水產品達4803噸,產值約0.83億元。
四大省級農業產業園全面發力 “果籃子”“油瓶子”滿滿當當
從空中觀看和平這片熱土,稻谷金黃,瓜果飄香,大地一片色彩斑斕。據介紹,和平縣分別于2018年、2020年及2022年成功申報獼猴桃、腐竹和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21年河源市成功申報廣東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和平縣是其中一個片區。
和平縣獼猴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18年獲批建設,總投資1.5363億元,建設核心鎮為陽明鎮、青州鎮、大壩鎮和下車鎮,2020年建成使用。和平縣是國家獼猴桃生產聯合體十六個成員之一,獼猴桃產量占廣東90%以上。
腐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20年獲批建設,總投資2.1368億元,建設范圍涵蓋陽明鎮、合水鎮、貝墩鎮、大壩鎮。目前,產業園基本建成,全縣腐竹年產量達1.55萬噸,年產值5.58億元。預計全面達產后,全縣腐竹產業年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帶動2000人以上參與腐竹產業發展。
和平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22年獲批建設,計劃總投資2.3365億元,規劃建設范圍涵蓋陽明、長塘、大壩、彭寨、古寨5個鎮。目前,產業園已完成投資9374.85萬元,已開工項目17個,正全力推動項目建設。預計到2024年,產業園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基本形成優勢產業帶,絲苗米產業綜合產值12億元以上。
和平縣2021年參與建設廣東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園區規劃范圍涵蓋陽明、合水、林寨、東水、彭寨等5個鎮。該產業園和平片區計劃總投資6653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6065萬元,完成計劃投資的91%,和平3個實施主體承建項目已基本建成,預計全面達產后可實現茶油年產能1500噸、茶皂素年產能3000噸、茶籽香型食用植物調和油年產能1萬噸、精煉油年產能1500噸。
聚焦打造“六個十萬畝”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近年來,和平縣結合各鎮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打造獼猴桃、油茶、絲苗米、百香果、茶葉、黃豆“六個十萬畝”農業種植基地,推動鄉村產業蓬勃發展。當前,和平縣正以六個農業產業為抓手,圍繞“六個十萬畝”種植基地,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在農業產業發展上求突破。
目前,和平獼猴桃種植面積5.6萬畝,年產鮮果近5萬噸,年產值約9.8億元。
油茶種植面積超25.3萬畝,今年預計油茶籽產量達3萬噸,產值預計達8.47億元。
為推動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平縣以彭寨等5個鎮為核心,逐步打造和平縣“十萬畝”絲苗米種植示范基地。目前,絲苗米播種面積11.68萬畝,年產量4.5萬噸,主導產業綜合年產值約10.6億元。
目前,和平百香果種植面積2.41萬畝,涉及全縣17個鎮,年產量近3萬噸,年產值達6億元?,F有從事百香果種植的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級以上示范社14家。
和平茶葉種植面積2.02萬畝,年產量1038噸,年產值2.9億元。主要品牌有河明亮綠茶、東水增坑馬增茶、浰源九連山蜆子塘綠茶、浰源九連山昶南峰陽明茶、青州金穩綠茶、大壩五花嶂綠茶、熱水低湖綠茶等。
黃豆種植面積1.18萬畝,年產量達2832噸,年產值0.28億元。同時,和平以成功申報腐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鼓勵產業園實施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帶動種植黃豆300畝,為和平縣腐竹產業發展提供優質原材料。
“豐”景如畫繪藍圖 續寫和美和平故事
蔬果飄香、稻禾滿筐、人聲鼎沸……在和平農業發展的道路上,一系列有力舉措正在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
——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提質增效。在繼續發揮好獼猴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聯農帶農的同時,全力推進腐竹、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及廣東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建設,促進和平特色產業長遠、健康、規范化發展,充分發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輻射帶動效應,逐步實現集中連片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以聚力建設規?;N植加工基地為依托,建成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促進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范、服務等相互融合和全產業鏈開發,創新農民利益共享機制,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逐步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基地。
——不斷完善“四大片區”的載體功能。立足縣域內“四大片區”(以陽明鎮、大壩鎮為中心的中部都市農業發展示范區,以下車鎮為中心的北部農旅生態康養示范區,以青州鎮為中心的南部優質水果種植示范區,以彭寨鎮為中心的東部優質水稻種植示范區)的生態、產業、交通、文化等資源優勢,不斷完善“四大片區”的產業發展布局、基礎設施,培育壯大農業產業集群,打造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
——持續推進優勢特色農業種植基地建設。積極搶抓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施“百千萬工程”機遇,圍繞六大特色農業產業,加快推動和平縣農業產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效益化和專業化發展,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用好扶持政策,建立規?;N養基地,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模式和機制,實現生產訂單化、基地規?;a銷一體化,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創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鼓勵強強聯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運行監測。實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提升計劃,推動由數量增長向量質并舉轉變。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社會化服務。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圍繞綠色食品產業鏈,統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加大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力度,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著力推動食品加工企業增資擴產。打響和平農產品品牌,持續抓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提升。大力發展鄉村全域旅游,推進旅游新業態發展,提升鄉村旅游品質和檔次。
——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細化和明確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的配套措施。鞏固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促進糧食穩產高產、節本增效。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先建后補”方式開展高標準農田提升行動。健全農田保護機制,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
■組稿:本報記者 雷宇爍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江逸倫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