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帶面 激活“鎮”能量
連平縣全力打造典型鎮樣板,共繪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連平縣上坪鎮做強桃產業,建設美麗圩鎮,打造新時代“桃花源”。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前不久,連平縣上坪鎮、隆街鎮2個鎮共獲批3200萬元“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典型鎮培育資金;全縣首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在典型鎮忠信鎮實施,獲國開行授信2.56億元……這不僅是連平縣扎實推進典型鎮培育工作的階段性成果,還為后續深入開展相關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鄉鎮,是聯城帶村、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也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連平縣全力統籌推進典型鎮建設,通過強化鎮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房風貌管控提升,集中精力解決一批難題、打造一批樣板,以典型突破引領全面發展,書寫連平版“小鎮故事”。
忠信鎮:
做旺農工商貿,勇當鎮域經濟“排頭兵”
忠信鎮是連平縣域發展的副中心,全鎮總戶籍人口5.9萬,常住人口7.3萬,商貿市場活躍,素有“河源第一鎮”之稱,也是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
“經過多年發展,忠信鎮擁有很多資源優勢,這為忠信鎮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底氣和基礎。”忠信鎮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忠信鎮工農業總產值達40.86億元,排名全縣第一。鎮域經濟當了“排頭兵”,這跟忠信鎮堅持產業為先,始終保持農業、工業、商業高度活躍的發展方式有關。據悉,在農業方面,忠信鎮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忠信花生、黑蒜、千畝水稻等農特產品,助力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近三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幅超30%。工業方面,堅持服務和融入縣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為萬洋眾創城等園區重點項目提供用地保障,園區引進企業8家,總投資達1.97億元,帶動周邊近1600人就業。
忠信鎮還是連平縣南部片區6個鎮30萬人口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有著“廣東省商貿特色小鎮”的稱號,全鎮共有工商戶5000戶,每年鎮內商品成交額超20億元。走進冬日的忠信鎮萬悅廣場,時尚零售、潮流美食、娛樂體驗等類型商鋪應有盡有,市民在閑暇之余,流連于琳瑯滿目的商超中,在美食街走走停停,品嘗來自五湖四海的美味……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節假日,這里都是一幅熱鬧的景象。為進一步興旺商業圈,忠信鎮積極加快構建“鄉村振興+商貿+文旅”發展格局,舉辦“村BA”“花燈民俗文化周”“花生豐收月”等系列活動,線上線下帶動農特產品流通促銷500余萬元,累計吸引超60萬人次,拉動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升溫,為商貿繁榮注入活力。
為更好服務群眾和商戶,忠信鎮還全面提升了綜合服務功能,增加10個政務服務窗口,“一站式”辦理稅務、養老、醫保等243項縣級部門下放的審批事項,每年接待辦理業務的群眾達上萬人次,是連平縣內承接事項最多的政務服務中心。
上坪鎮:做強桃產業,打造新時代“桃花源”
同為典型鎮的上坪鎮,在農業發展上有著亮眼的成績。
眼下,正值鷹嘴蜜桃冬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在上坪鎮中村村的桃園里,桃農正搶抓時機,對桃樹進行剪枝、施肥,確保桃樹安全過冬,為明年增產增收做足準備。“一箱鷹嘴蜜桃賣100元到138元不等,我家今年賣了約3000箱。”桃農謝大爺一家對今年“蜜桃季”的收成甚是滿意。得益于縣、鎮兩級政府良好的政策,鷹嘴蜜桃種植年年豐收,家里的日子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產業興則鄉村興,鄉村興則百姓富。上坪鎮擁有全國最大的鷹嘴蜜桃種植基地,是連平縣鷹嘴蜜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覆蓋5.6萬畝桃林。2024年,上坪鎮蜜桃產值超16億元,其中,古坑、小水、中村、新鎮4個村因發展桃產業成為億元產業村。說到上坪鎮鷹嘴蜜桃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的秘訣,上坪鎮黨委副書記謝輝勇介紹說,上坪鎮立足產業、區位和資源優勢,主要在擴規模、提品質、樹品牌、活經濟、強文旅、延產業鏈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今年成功推動鷹嘴蜜桃擴種1萬畝,推動鷹嘴蜜桃產業人大代表聯絡站、政協委員“百千萬工程”實踐基地、桃鄉創意工坊等平臺落地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參與桃產業發展。目前,上坪鎮還建立穩定的聯農帶農機制,在鷹嘴蜜桃開園時,設立“鷹嘴蜜桃”倉庫,通過“強村公司+經聯社+農戶”模式,實現了強村公司、村經聯社和桃農三方共贏,有力促進農民穩定可持續增收。
既要百姓富,還要環境美。“鄉村振興就是要讓農民過上美好生活,我們的思路就是通過一顆桃子打造新時代的‘桃花源’,實現‘一片桃源’的美麗布局,讓上坪鎮成為村里人值得炫耀的地方,城里人和外地人向往的地方。”謝輝勇說,今年以來,上坪鎮將“桃元素”融入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著力實現產業味、人情味、舊村味“三味協調”,將上坪鎮打造成有人氣、有煙火氣的城市“桃花源”,帶動片區集體效益、群眾收益、群眾幸福感“三提升”。如今,隨著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的完工,鎮內大到公路、河道、公園、農貿市場,小到房屋外立面、邊坡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一批具有觀賞性、文化性、生態性等元素的街頭景觀,不僅提升了上坪鎮的整體文化品位,還突出了“中國桃鄉”的特色定位,也為村民提供了游覽、休閑的場地。
隆街鎮:明確發展定位,樹立典型鎮新形象
街道寬敞平坦,交通秩序井然;農貿市場干凈整潔,商鋪招牌特色鮮明;圩鎮景觀生機盎然,生態公園處處皆景……隨著美麗圩鎮“七個一”的建設完成,各個項目連景成片,一幅美麗圩鎮新畫卷正在隆街徐徐展開。
從隆街高速收費站出來,迎面而來的以船為主體,白、紅、黃為主色調的特色鎮標格外亮眼,沿著主干道進入圩鎮,紅色雕刻的景觀燈、金龍紅鳳造型的路燈,紅、黃色調的腰線,非遺墻繪等元素,讓鎮街面貌煥然一新、靚麗整潔。
而在圩鎮客廳,記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這里布設了隆街鎮規劃展示、歷史沿革、“百千萬工程”建設成效、特色農產品等多個展示區域,為群眾提供了一個集休閑、娛樂、交流于一體的公共空間和展示窗口,進一步提升了美麗圩鎮客廳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據悉,作為第二批典型鎮培育對象,隆街鎮努力在典型鎮建設上樹形象,以 “隆隆奮進,盛市繁街”為培育主題,整體以白、紅、黃色調進行設計,結合乾隆皇帝“南巡”時賜名“龍過渡”的傳說,設計乾隆乘船渡河特色鎮標,建造“金龍紅鳳”“LJ”元素造型路燈、龍鳳圖案河道護欄彩繪和景觀燈,結合舞春牛、磨豆腐等地方特色技藝設計墻繪、腰線、路燈、道路警示線等細節設計上采取紅黃色調,店鋪招牌選擇復古風格和個性化款式,充分展現包容性,寓意紅紅火火、生機勃勃的特色隆街。
“隆街鎮是連平縣南大門,作為商貿大鎮,開放包容就是我們的主題,我們樂于吸收和接受一切美好的事物來匯聚成今后隆街高質量發展的每一份力量,共同打造‘隆隆奮進,盛市繁街’新景象。”隆街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隆街鎮以“繡花功夫”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圍繞補短板、美環境、惠民生,不斷提升圩鎮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圩鎮舊貌換新顏,實現了圩鎮建設從擴“面”到提“質”的躍升,進一步展現隆街魅力和嶄新風貌。
■文:本報記者 劉永菲 通訊員 賴艷珍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