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龍川縣

龍川縣曬出過去5年“成績單”

綜合實力穩中有進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2021-11-23 09:45:59 來源:河源日報

a03cc8f7637e53c16f73e83ad8d5c6e4_hyrbs1123008_001_01_s.jpg

■龍川縣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油茶樹成為老百姓的“致富樹”。

62b42663b00a2d093dffdd63cfe0ce99_hyrbs1123008_001_02_s.jpg

■龍川過去五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長示意圖 制圖/小小

83be78e83c0e053ed38af1f4cd8c33d7_hyrbs1123008_001_03_s.jpg

■蓬勃發展的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

核心提示

龍川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1月19日至21日召開。大會全面總結了龍川縣過去5年的工作成績,認為是龍川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實現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的圓滿收官,較好地完成了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埋頭苦干、蹄疾步穩,砥礪奮進、斬獲佳績。通過5年的拼搏奮進,龍川經濟社會發生了質的飛躍,綜合實力穩中有進,產業經濟提質增效,發展活力競相迸發,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鄉品質提檔升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民生福祉更加殷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產業經濟提質增效 綜合實力穩中有進

11月19日,龍川縣縣長劉力向龍川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作縣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對過去5年的主要經濟指標作了預計,預計到202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170億元,年均增長3.6%;農業總產值55億元,年均增長4.6%;全社會工業增加值23億元,年均增長4.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8.32億元,年均增長4.4%;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億元,年均增長6.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萬元,年均增長8.4%。

從上述指標可以看出,過去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和各類風險挑戰,尤其是兩次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龍川縣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埋頭苦干、蹄疾步穩,綜合實力穩中有進。

而支撐起龍川縣穩健發展步伐的,則是該縣咬定高質量發展不放松,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加強園區建設,主動承接“外溢”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雙區”戰略腹地的前瞻性舉措。

據統計,5年來,龍川縣成功簽約“雙區”產業項目150個710億元、動工建設項目76個179億元。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累計新增面積近4000畝,入園企業達110家、投資額超億元企業達63家,基本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空氣能、新材料和現代建筑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在全省同類園區中唯一連續6年獲評“省優秀園區”。

行業翹楚、優質企業的落戶加盟,推動龍川工業由傳統向新型轉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全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8家、省級工程中心7家、研發機構41家,專利授權3035件,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榮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建二局建成全球首例3D原位打印二層建筑,廣東邁諾工業技術有限公司制造全球最大密閉型鋼索(直徑187毫米)、蒙皮拉形機項目列入國家04專項。

一炮響,百炮鳴。工業高歌猛進的同時,農業也迎來了長足發展。5年里,龍川縣成功創建油茶、絲苗米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省級林下經濟扶貧示范縣;現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41家;龍川山茶油入選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龍川茗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糧食生產5年總產量119.5萬噸。

同時,商貿、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務行業逐漸完善壯大。霍山景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綠油花果樹小鎮、綠譽五色茶嶺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黃嶺村、小參村獲評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25個鎮級電商扶貧站點投入運營,建成203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9家。完成農信社改制,新增各類金融機構10家,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類經營主體數量每年以10%以上的增幅快速增長。

產業發展一小步,營商環境優化一大步。5年來,龍川縣扎實推進深化改革,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代辦制”,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完成縣、鎮、村三級494個單位電子政務外網建設,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獲6項營商環境“國字號”榮譽,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城鄉品質提檔升級 “顏值”“氣質”雙提升

一座城市一種記憶,一座鄉村一種情懷。剛剛過去的5年,龍川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鄉品質提檔升級,逐步朝著“顏值”“氣質”雙提升目標闊步邁進。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百姓生產生活更便捷更輕松。看一組數據:5年來,龍川縣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218億元,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25公里,完成國省縣道公路建設76公里,新建農村公路908公里、拓寬改造516公里,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820公里。可觀的數據下,是兩條高鐵、兩條高速公路的建設,其中贛深高鐵將于下月正式通車運行;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立體綜合交通路網讓龍川曾經的“出行難”成為了歷史。

不僅如此,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用電、通信及農業生產等領域,在建設上也實現了質的飛躍。5年來,全縣完成電網建設投資11.76億元,220千伏霍山站、110千伏蓮塘站等23個主網項目及1123個配網項目建成投入運行,“村村通電”普及率達100%。廣電高清雙向互動網絡加快建設,新建通信基站3852座,315個行政村超高速無線局域網基站建成使用,實現光纖寬帶、4G網絡全覆蓋。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1.9萬畝,新增墾造水田2200畝,建成水稻高產示范點10個。完成水利投資10.08億元,完成中小河流治理325公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18個,新建和維修引水陂103座。

刷新農村“顏值”,提升城市“氣質”。編制《龍川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同步編制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幸福新城、高鐵新城、寶龍新城規劃建設有序推進。完成縣城一環路、“一江兩岸”、縣城背街小巷道路硬底化建設、老城區主干道升級改造、文化體育公園景觀升級改造。城市“六亂”問題得到控制。依法拆除違章建(構)筑物11.4萬平方米。全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任務。豐稔鎮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點建設通過驗收。創建干凈整潔自然村1088個、美麗宜居村584個,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目標基本實現。

天藍水綠齊努力,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龍川縣扎實推進環保督察整改工作,中央、省環保督察交辦案件全部辦結。全面實行河(湖)長制,完成“互聯網+河長制”建設。推進楓樹壩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等重點區域綜合整治和河湖“清四亂” “五清”專項行動,清理東江干流及楓樹壩庫區餐飲船43艘,依法拆除庫區違法建筑1.2萬平方米、違法網箱養殖59.7萬平方米。新建鎮級污水處理廠20座、村級污水處理設施154座,完成縣城無害化垃圾填埋場二期擴建及24個鎮級簡易生活垃圾填埋場整治任務。新建57個省級鄉村綠化美化示范村,創建10個森林鄉村,建成2個古樹公園。完成森林碳匯造林6萬畝、森林撫育任務4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4%。楓樹壩水庫水質常年保持一、二類標準,東江干流龍川段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二類標準,全縣飲用水源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民生福祉殷實 

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5年來,龍川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民生為本、普惠共享,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在最重要的位置,持續在教育、養老、社會保障等方面發力,堅持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歷年民生支出均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以上,累計263.2億元,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書寫了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打贏脫貧攻堅戰。5年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超12億元,9649戶26257名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7391元增長到2020年的16929元。70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省定貧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的11934元增長到2020年的21123元;道路實現硬底化,農網供電可靠率100%、通寬帶率100%。

讓孩子們開心上學堂。五年,龍川教育工作收獲滿滿,“廣東省教育強縣”順利通過復評,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新(改、擴)建學校37所,新增學位3.15萬個。

百姓健康放心上。龍川縣通過“廣東省衛生縣城”復審,縣人民醫院、中醫院成功晉升三級醫院,中醫院中醫綜合樓、保健院兒科綜合樓投入使用,完成縣第二人民醫院、24間鄉鎮衛生院、315間村衛生站、27間接種門診升級改造,連續4年縣域內住院率達90%以上,全省排名保持在前10位。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疫情防控網,做好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尊老愛幼保民生。5年來,全縣實現新增城鎮就業2.8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5%。累計發放低保資金、特困資金、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補貼、臨時救助資金等各類困難群體保障資金10.6億元。完成25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設。

文化設施惠于街坊。高標準完成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并入選國家級試點,福建會館獲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川縣獲評“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 縣老年人體育協會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共享平安龍川。信訪形勢逐年向好,被國家信訪局評為“無重復上訪、無集體上訪、無信訪積案”縣。深入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颶風系列專項行動和“八大專項行動”,扎實推進“雪亮工程” “智慧新警務”建設,實施道路交通安全“龍九條”,加快建設森林防滅火“三大戰區”,扎實推進綜合應急網格化管理試點建設。

眾志成城抗災防疫。2019年,面對兩次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龍川第一時間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及時搶修災毀設施,幫助20萬受災群眾恢復生產生活,奮力奪取了抗洪搶險、救災復產、重建家園的全面勝利。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龍川第一時間構建起“1+1+11”疫情防控組織體系,組織動員黨員干部和群眾團結一致抗擊疫情,實現疫情防控零輸入、零疑似、零感染。

一樁樁民生實事,見證了龍川縣民生事業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切實讓群眾感受到了該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溫度”、幸福的“質感”。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鄺羽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