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大力推進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學史力行踐初心 化解矛盾紓民困
○本報訊 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陳靈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龍川始終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動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著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成效,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堅持調防結合,不斷改進做好群眾工作方式方法,大力推進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排查在初始、化解在基層、防范在萌芽,以實際行動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
鞏固基層,健全網絡。龍川縣進一步健全完善統一規范的縣、鎮、村三級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強化隊伍建設,筑牢化解矛盾糾紛第一道防線。縣司法局按照“五有六統一”標準規范人民調解室,全縣24個鎮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357個村(社區)也成立了調委會,并成立了6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和8個企事業調委會,每個鄉鎮配備了兩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形成完善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堅持調解員培養機制,每年9月組織集中培訓,通過組織專題培訓、學習交流,重點加強人民調解員理想信念教育,實現調解員全員輪訓,全面提升調解技能。
突出重點,排查到位。突出重點對象、時間、重點問題,龍川縣從嚴從細從實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做到排查不留死角,矛盾糾紛件件底數清、事事情況明。縣委政法委在開展2021年社會矛盾問題八個專項治理的基礎上,從4月份開始,扎實開展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重點加強對涉農涉土、環保鄰避、勞資糾紛等重點領域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共排查較為突出矛盾糾紛75宗,化解57宗。縣司法局開展村(社區)每月定期排查,嚴格實行矛盾糾紛“零報告”工作制度,建立矛盾糾紛研判預警機制,努力促進各類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今年以來,共排查出矛盾糾紛910宗,受理矛盾糾紛884宗,調解成功870宗,調解成功率98.4%。
精準調解,服務到位。龍川縣堅持用群眾工作理念統攬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講究工作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包案領導的統籌協調作用和品牌調解工作室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取得實效。落實包案領導和化解措施,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逐案分類研判,確保工作到位。龍川對排查出來的16個重點信訪人員,由縣黨政領導包案,各鎮各部門分別落實“一把手”包案措施,有效架起群眾“連心橋”。
創新調解方式方法。龍川縣在登云司法所建立“黃小球調解室”,采用情理交融的方式從中說和,推動問題在人情道德層面得到解決,有效避免信訪和刑事治安案件的發生。采取“問題疏導、分步處理”的方式,從法、理、情多角度進行耐心勸導,讓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力促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