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麻布崗鎮以典型鎮村培育為抓手,以“百千萬工程”為筆——
繪就村美民富產業興旺新畫卷
■麻布崗圩鎮夜景。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中,麻布崗鎮高標準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奮力建設美麗圩鎮。
■群眾在公園休閑娛樂。麻布崗推動圩鎮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蝶變,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
■麻布崗鎮與企業共建“富民工坊”,大力推進第二產業發展,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美麗的麻布崗圩鎮
核心提示
冬日暖陽下,作為省級中心鎮、龍川縣域副中心及上半縣周邊鄉鎮商貿、文化、衛生、交通、經濟中心的麻布崗鎮,充滿勃勃生機,從圩鎮的街頭巷尾到鄉村的田間地頭,一幅幅城鄉融合發展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去年,麻布崗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以典型鎮村培育建設為抓手,立足資源稟賦,在產業培育、圩鎮建設、改革賦能等方面持續發力,大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繪就村美、民富、產業興旺新畫卷,奮力打造現代化的和美鄉村。
打造美麗圩鎮
繪就小城生活新圖景
走進麻布崗圩鎮,穿境而過的國道兩旁,商鋪林立,車輛停放有序,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與廣場老人小孩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幅人和業興的新圖景。
作為全省第二批“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對象,麻布崗鎮搶抓機遇,堅持把抓典型鎮培育建設作為推動“百千萬工程”的重中之重,通過典型鎮示范帶動,引領推動全域協調發展。
翻開美麗圩鎮建設工作冊,麻布崗鎮用串珠成鏈的方式,精心繪就美麗圩鎮新畫卷,“七個一”項目建設成果亮點紛呈:建成1個擁有109個攤位的干凈整潔農貿市場、1條4.5公里的美麗入口通道、1條1公里多的健康步道、1個480多平方米的綠美小公園、1個3100多平方米戶外廣場和900多平方米室內展廳的圩鎮客廳、1條長約500米的美麗示范主街、1個連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鎮容鎮貌得到極大改善,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在美麗圩鎮建設中被“改頭換面”的鎮農貿市場,見證了典型鎮建設下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全過程。
作為10多年來圩鎮建設管理的“老大難”,鎮農貿市場一度是“馬路市場”:攤販們把攤檔擺到了馬路上。尤其是每逢圩日,各類小販及群眾基本上把路堵了個水泄不通。
痛點在哪,工作的指揮棒就指向哪。在美麗圩鎮建設上,麻布崗鎮黨委政府把鎮農貿市場列入“七個一”項目范疇。通過改造升級,農貿市場煥然一新,109個攤位基本上滿足了群眾擺賣的需求。
走進麻布崗鎮農貿市場,可以看到市場有著與都市農貿市場一樣的繁華和熱鬧,109個攤位有序排列,蔬菜區、鮮肉區等10多個板塊分區經營,豐富多樣的農特產品吸引著群眾采購。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提檔升級的農貿市場解決了10多年來的占道經營問題,讓商戶有了檔位,車輛有了道路,群眾可以安全放心購物。
麻布崗圩鎮的變化,讓群眾共享“百千萬工程”帶來的豐碩成果。“圩鎮美了,商客來了,大家的錢包也鼓了起來。”提及圩鎮的變化,群眾豎起了大拇指。一位在圩鎮做了15年水果生意的黃老板表示,到麻布崗鎮做生意、居住的人數比前幾年多了,去年他的水果銷售額比上一年增加了近三成。
麻布崗鎮群眾黃勛烜說:“現在街道干凈整潔,樓宇加裝了燈光,市場擺賣整齊有序,活動廣場也煥然一新。同時,鎮政府修建了一條健康步道,為群眾休閑娛樂健身提供了良好場所。”每到夜晚,黃勛烜時常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廣場散步。美麗的燈飾、清新的空氣、舒適的環境,城市元素越來越多地融入麻布崗圩鎮居民的生活中。
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中,麻布崗鎮按照“當縣建鎮、商貿通達、魅力家園、養生福地”的發展思路,高標準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把美麗圩鎮建設作為推動城鎮建設的重要抓手,以“繡花功夫”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美麗鄉鎮入口通道、文化廣場提升改造等“七個一”示范項目建設,推動圩鎮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蝶變,助力麻布崗鎮打造為縣域副中心,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建設美麗圩鎮過程中,麻布崗鎮還探索實踐“物業圩鎮”新模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該鎮成立美墟強鎮公司,應用“大管家”“大物業”思維,將圩鎮公共設施設備、公共服務等業務委托給美墟強鎮公司進行物業化管理,讓公共設施設備有人管、有人修、有人巡,為圩鎮群眾創造更好的生產生活條件。
做大特色產業 激發鎮域經濟新活力
初冬時節,麻布崗鎮萬畝油茶基地上,一樹樹的白色油茶花正熱烈綻放。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山茶花似繁星點點灑落翠海,純凈而又絢爛地綻放。
興一個產業,強一方經濟。作為綠色的優質特色產業,生態種植的油茶樹正在麻布崗鎮這片熱土風生水起,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搖錢樹”。通過引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規劃種植油茶5萬多畝,其中已經掛果的油茶林3萬多畝。2024年,全鎮產茶果近2000萬公斤,年產值5000多萬元。
抓產業發展,壯大鎮域經濟。產業建設是擺在麻布崗鎮黨委政府案頭上的重要事項。經過摸底調查和科學研判,該鎮明確一、二、三產發展重點,構建“3+2+1”產業體系,全方位增強產業支撐能力。
做強第一產業。麻布崗鎮選準適合本地實際的水果、茶葉、油茶等產品,按照“百千萬”三個種植業體系階梯式發展第一產業。目前,該鎮已建成超百畝的果園種植基地4個、超4200畝的茶葉種植基地和超3萬畝的油茶種植面積。
做優第二產業。結合獨特的區位優勢,麻布崗鎮謀劃做大兩個加工業來推進二產發展,其中與企業共建“富民工坊”取得較好成效。目前,全鎮共建有“富民工坊”13家,創造就業崗位1000多個,年產值達8000萬元,帶動就業群眾年人均增收超3萬元。此外,麻布崗鎮還積極謀劃推進縣域副中心農林產業園項目建設。利用龍川上半縣豐富的毛竹資源,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進駐,發展和延伸特色竹制品產業鏈,打造1個可輻射帶動上半縣的產業集聚區。
做活第三產業。該鎮正加快推進縣域副中心農副產品加工物流中心項目建設,構建可覆蓋龍川上半縣的農副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前期各項工作,預計今年上半年可動工建設。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成功引進大都康醫院和禾坑康養中心等2個重點項目。其中,大都康醫院項目投資額超7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將填補該鎮乃至上半縣社會養老服務空白;禾坑康養中心項目已完成2500萬元投資。
“有了產業,就好就業,非常利民惠民。”今年30多歲的黃女士是麻布崗向前村誠鑫源電子廠“富民工坊”的工人,作為本地村民和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實現了從東莞某工廠辭職5年后的首次就業。“家門口”的“富民工坊”讓她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穩定收入,還能照顧到兩個年幼的孩子,可以說是“上班和照顧家庭兩不誤”。
改善人居環境 勾勒宜居生態新景觀
層層疊疊的農田、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潔凈寬敞的鄉村道路……走進大長沙村,村道兩旁綠樹成蔭,山坡上的樹枝上掛滿了黃澄澄的臍橙,一幅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鋪展。
這是“百千萬工程”實施帶給大長沙村的新變化。2024年,大長沙村被列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對象,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風貌提升和綠美生態建設,發展特色產業,帶動了村內各項事業發展,將美麗鄉村的“顏值”轉化為富民興村的“產值”,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彩。
大長沙村的美麗蝶變,是麻布崗鎮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生動寫照。該鎮聚焦人居環境“短板”,全面發力,掀起全域整治熱潮。
人居環境日新月異。該鎮不斷加強風貌管控,常態化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打造景觀亮點。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鎮共設垃圾收集點511個,其中圩鎮完成23個四分類垃圾屋升級改造;完成拆除原緩拆類破舊泥磚房5291平方米;拆除老舊“三線”超106.8千米;累計建成鎮級污水處理廠1座、村級污水處理站23座。推進風貌管控,以開展城鄉風貌提升行動為抓手,拆除鐵皮棚、提升房屋風貌,推進典型鎮、典型村房屋外立面提升工作。推進鎮村綠化美化,2024年投入180多萬元,種植樹木2.8萬余棵,建成7個鎮級示范林、17個村級示范點和一批綠美景觀節點。漫步在麻布崗鎮的城鄉街頭巷尾,村莊綠化全面鋪開,綠色生態廊道串珠成鏈;鄉村垃圾處理實現革命性突破,分類垃圾桶遍布村頭巷尾;污水治理成效斐然,管網如“毛細血管”延伸入戶,凈化污水達標排放,讓溪水重歸清澈;農房改造匠心獨運,“穿衣戴帽”工程為老舊農房換上新裝,房前屋后閑置空地變身精致“四小園”,為鄉村增綠添彩。
公共設施配套加速完善。鄉村公園星羅棋布,健身器材、休閑長椅一應俱全;標準化衛生站守護村民健康,醫生定期坐診巡村,遠程診療設備連通大醫院,小病不出村、大病能轉診;鄉村學校舊貌換新顏,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孩子在家門口享受良好教育,城鄉生活品質差距日益縮小,幸福生活躍然眼前。
麻布崗鎮在典型鎮村培育建設過程中,聚焦城鄉差距“短板”,讓公共服務溫暖城鄉每一寸土地,織就城鄉融合的幸福生活網。
■策劃:鄒靜 劉豪 甘國科 丘文敏 統籌:陳小玲
■組稿:本報記者 蘇勇軍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劉標衍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 馮曉銘 孫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