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前10月旅游總收入超5億元
文旅融合激活“美麗經濟”
■全國唯一以“蘇區”命名的紫金縣蘇區鎮,已經成為“紅色打卡地”。
■廣東客家文化瑰寶花朝戲走出深山“唱響”海內外,先后赴馬來西亞、上海世博會、香港等地演出。
■鴻昌記紫金椒醬已經成為廣東非遺手信,到紫金旅游時記得帶點紫金椒醬回家。
■紫金九和裸云·在望民宿充分利用當地溫泉資源,打造風格獨特的溫泉民宿,成為許多年輕人周末度假的首選。
■紫金鷹峰山康養基地已經成為茶旅“網紅打卡點”,每個周末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前去休閑度假。
核心提示
紫金縣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可以領略山水古韻和泉水之趣,重溫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享受御臨門溫泉度假村的身心放松之旅,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紫金縣旅游產業快速發展,茶旅綜合體、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等新業態層出不窮,初步形成了到紫金看大戲、品蟬茶、泡溫泉、嘗美食、學黨史、游鄉村的旅游目的地。
文旅融合綻放火花,創新發展量質齊飛。今年以來,紫金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充分發揮自然生態、紅色歷史等資源優勢,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文旅項目為載體,促進“六色旅游”等“旅游+”和“+旅游”融合發展,推動紫金縣文旅產業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據不完全統計,1月—10月,紫金縣共接待旅客約40萬人次,同比增長47%;實現旅游總收入5.42億元,同比增長120%。
堅持頂層規劃 文旅融合漸入佳境
文旅產業的發展關乎城市的整體實力,是城市的“軟名片”。如何讓這張“名片”叫得響、能發光,把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紫金縣在思考、在行動。
產業發展,規劃先行。
今年以來,紫金縣堅決實施“旅游旺縣”政策,專門設立了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專班,堅持“六個一”常態化推進文旅產業發展,先后出臺了文旅產業扶持政策“黃金10條”、《紫金縣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總體規劃(2023-2027)》等制度措施,指導和扶持民宿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雙區”休閑旅游目的地。
“對于新建或擴建的旅游項目,以及對旅游景區內的省級、市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相關政策驗收后,紫金縣將會給予一定的扶持資金獎補。”紫金縣相關負責人說,對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也有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對開通旅游景區的接駁專線車,運營一年后,也會給予一次性扶持資金獎補;對購置運營車輛的銀行貸款將會給予3年全額貼息等。
以制度建設為引領,產業思路更加明晰。“自‘賽龍奪錦’活動啟動以來,鳳安鎮已簽約項目8個,總投資3.69億元,構建了‘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格局,以高水平招商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紫金縣鳳安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今年以來,紫金縣深入實施招商引資年行動,建立起由工業、農業、文旅產業3支招商小分隊和16個鎮、21名招商大使構成的“3+16+21”招商工作機制,進一步凝聚招商合力。7月,紫金縣成功舉辦了保護利用紅色文化促進紫金高質量發展暨文旅產業招商引資大會,簽約項目14個,計劃總投資達45.12億元。這一活動為推動紫金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活水源泉”。
同時,紫金縣還借助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等院校專家專業力量,全面開展旅游資源普查,并利用“賽龍奪錦”活動,發動各鎮積極參與,制作了文旅招商手冊、旅游資源手冊、文旅產業項目清單等資料,實行項目化管理、清單化推進。目前,已調研企業55家,儲備文旅項目33個。
游客“愿意來”,還要“留得住”。紫金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縣文廣旅體部門堅持品牌化建設,抓住民宿產業迅猛發展的契機,加快原有業態轉型升級、提質擴容,發展“民宿+”“+民宿”新業態,全力推動其規范化、特色化、集聚化、品質化發展,努力把“小民宿”做成“大產業”。
目前,紫金縣登記備案民宿共21家(今年新增5家),共有客房數398間,床位數541張,從業人數超100人。據統計,今年中秋、國慶期間,紫金縣民宿接待人數有3463人次,同比增長116%,收入約66萬元,較上年增幅明顯。
堅持項目為王 文旅產業提質升級
眼下,正是泡溫泉的黃金時節。驅車進入紫金縣九和鎮,粵A、粵B、贛B等號牌的車輛來來往往。
在九和鎮,有獨具巴厘島風情的御臨門溫泉度假村,也有具有鄉村特色的紫筑瀾庭山居溫泉民宿、裸云·在望民宿……充沛的地熱資源,為當地發展旅游業創造了良好條件,不僅吸引廣州、深圳等地投資者合作經營,也讓返鄉創業的青年充滿信心,更是帶旺了當地民宿產業的發展。
今年,九和鎮圍繞“文旅名鎮”發展定位,引進了3個文旅項目,總投資達4.46億元,這些項目對補齊溫泉旅游產業鏈條,助推民宿產業提質升級具有重要作用。
裸云·在望民宿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企業將帶領村民發展持續、健康的特色民宿產業,讓溫泉真正‘活起來’、老百姓真正富起來,讓一方山水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客茶谷作為我省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紫金縣茶葉產業園的核心示范區,陸續打造了生態共享蟬茶園、蟬茶生態度假區、蟬茶文化休閑區、茶旅融合核心區、產村融合示范區、產學研教育基地等功能片區,形成“一園四區一基地”布局,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11月28日,客茶谷·茶里王國旅游區項目動工。該項目總投資1.75億元,將建設集茶休閑、茶游樂、茶度假、茶研學、茶演藝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綜合體。
客茶谷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將重點構建紫金蟬茶、客家文化、紫金文旅等產業集群聯動融合,實現一、二、三產業大融合,建設成為帶動紫金縣茶業發展核心區和未來北回歸線上的萬畝茶旅綜合體。
與此同時,紫金縣還有序推進東南五鎮旅游公路、永安古城、黃花古驛道等項目建設;上義鎮飛云寨綜合旅游風景區項目,將對標國家5A級旅游景區設計建設;客茶谷、鷹峰山等茶園提檔升級成為“網紅打卡地”;龍窩鎮嶂下村舉辦田園文化節及外嫁女回娘家活動……“項目為王”的理念和舉措,有力促進了紫金縣文化與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也見證著紫金縣文旅產業的蓬勃興起。
堅持融合發展 全域旅游遍地開花
乘車沿著盤山路緩緩而上,800多米高的承龍嶂一點不用擔心轉彎的局促。
“感謝政府修建的這條新路,對茶園今后的發展幫助很大。”紫金縣承龍嶂龍王綠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熾林說,該公司正在謀劃茶旅融合發展,計劃引進專業的旅游企業,合作打造制茶體驗、星空茶園、登山越野等項目。
目前,紫金縣按照“一縣一推廣、一鎮一路線、一村一策劃,一景一賣點”的思路,圍繞生態發展功能定位,打造5個農文旅深度融合優質品牌,即以黃塘為代表的體育休閑特色小鎮、以九和為代表的溫泉康養特色小鎮、以蘇區為代表的紅色主題特色小鎮、以紫城為代表的中國蟬茶特色小鎮、以龍窩為代表的森林康養特色小鎮。
創新,是激活紫金縣全域旅游的新密碼;傳承,是城市發展的底蘊。
在鴻昌記紫金椒醬生產車間,濃濃的蒜香味撲鼻而來,聞著就已經令人食欲大開了。“我們采用優質獨頭蒜和辣椒作為主要原材料,用陶瓷大缸腌制半年左右,再進行接下來的制作。”企業生產負責人張裕康說,鴻昌記紫金椒醬既保留了原來的味道,又傳承了非遺保護技藝,很受過往游客青睞。
近日,鴻昌記紫金椒醬在廣東非遺手信公示名單中上榜,這讓擁有250多年歷史的傳統名優產品更具發展信心。
7月13日,保護利用紅色文化促進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紫金縣蘇區鎮舉行,現場啟動的項目中包含了紅色蘇區保護利用項目和電影《紫金風雷》拍攝等,這將帶動蘇區鎮乃至紫金縣的文旅發展,切實幫助蘇區人民持續享受紅色文化帶來的實際紅利,為紫金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紅色動能”。
“生態游、鄉村游、紅色游”……紫金縣全域旅游強勁發力,處處是風景。
紫金縣相關負責人表示,紫金縣堅持系統化推進,全力促進“文化+旅游”“非遺+旅游”等融合發展。今年以來,紫金縣充分挖掘客家、紅色革命、溫泉、生態、美食等特色旅游資源,全力打造和提升獨具紫金特色的“綠色”生態旅游、“古色”人文旅游、“紅色”革命旅游、“特色”溫泉旅游、“夜色”休閑旅游,進一步擦亮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花朝戲、紫金縣蘇區紅色革命舊遺址群、御臨門溫泉等文旅名片。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推出的廣受好評的紫金數字美食地圖,讓紫金非遺美食伯公凹涼粉、牛肉丸、八刀湯及紫金鐵鍋等銷售火爆。其中,花朝戲赴京參加全國票友大賽獲銅獎,創排的大型花朝戲《接你回家》成功進入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決賽,紫金籍運動員朱鑫代表國家隊在亞洲激流回旋青年錦標賽上奪冠,有效提升了紫金知名度、美譽度。
一路耕耘一路歌。乘著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東風,紫金縣正沿著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將散落的景點串珠成鏈,在豐富旅游內涵的同時,不斷豐富文旅融合內容,延長產業鏈條,把“過客”變“留客”,讓“流量”變成“留量”。
■本版統籌:田紅秀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