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理論支撐 開拓精品課程
■楊天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必須要勤學苦練、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無論是對學員干部,還是對黨校教師,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校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黨員干部的光榮使命,要做好“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培訓事業,就得有較好的精品課程和過硬的教學本領。
一、黨校精品課程的衡量標準與基本特征。
精品課程是“道”與“術”的兼備,它既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也是一道藝術的大餐。一般而言,有五個方面的衡量標準:堅持黨校姓黨、要有學術框架與科研含量、理論維度與現實維度要相互照應、要有國際視野與歷史比較、要有獨特的語言風格與適宜的表達技巧。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把握和理解。
(一)堅持黨校姓黨,是黨校精品課程最本質的要求。黨校教育培訓與其他教育培訓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突出黨性教育,《黨校工作條例》也指出:“黨性教育是黨校的必修課。黨校要增強黨性教育的針對性……黨性教育要貫穿于黨校教學全過程。”因此,黨校精品課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也就必須突出黨性教育,這就要求黨校教師和參訓學員從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彰顯時代性,是黨校精品課程最重要的體現。黨在不同歷史時期,肩負的歷史使命不盡相同,科學理論指引的發展階段也是不同。比如在新時代,我們講授馬列主義課程,雖然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很重要,但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精品課程中一定要濃墨重彩。同時,總書記在各種場合中的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得到凝練,在課程中得到“引領性”地體現。精品課程必須要圍繞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來建構和打造。
(三)蘊含獨特性,是黨校精品課程的典型特征。要具有底氣十足的黨性色彩。不可人云亦云,不要從概念到概念,要從黨性教育中獲取物質力量,從現實分析中推進理論創新。要具有涇渭分明的地域特色。黨校精品課必須著眼于地方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特征,通過挖掘這些特色資源,根據培訓需求來組織課程。要具有立場鮮明的主體特征。黨校精品課必須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及實踐性,要能夠啟發或者引導領導干部解決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
二、開拓精品課程的關鍵之處和著力之點。
開拓黨校精品課的關鍵點是什么?其著力點又是在哪里?一般而言,打造出一堂好的、能夠充分體現黨校特色的精品課程,關鍵之處在于課程選題把握與邏輯層次安排;著力之點在于課程內容要有厚度廣度,理論分析與推演要有學術框架支持。
(一)課程選題務必要做到精準。精彩的授課題目往往能激發廣大學員的學習興趣。首先是畫龍要點睛。精品課程的“睛”就是題目的內容和價值,內容不能老生常談,而是要有深度。其次是題材要新穎獨特。選題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能充分反映黨建最新成果和社會關心的熱點前沿問題。其三是要堅持問題導向。選題內容應緊緊圍繞黨和政府在新時期的新思想、新提法、新論斷和當地的中心工作,體現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二)邏輯層次務必要做到精致。內容精致就是指課程邏輯層次要經得住推敲、理論和事實依據要經得起考驗,其體現就是課程結構設計要精細。因為教學就好比一出戲,有序幕、有高潮、有尾聲。首先,開頭要引人入勝,用一個典型生動的事例,或一些前沿時事引入課題,把學員推進教師預先設計的“故事”里,使教師真正實現“牽著”學員走。其次,中間要波瀾起伏,抓準學員的“疲勞點”,根據專題內容不失時機地設疑、激疑,“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員情緒不斷高漲。再次,結尾要留有余味,學員聽了這堂課以后,深刻感到眼前一亮,豁然開朗。
(三)課程內容要有厚度廣度。眾所周知,黨校教學是以理論深度為特色,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講究理論邏輯的嚴謹性。一堂精品好課需具備一定的理論厚度與視角廣度。所謂厚度,是指精品課程要有歷史維度的參照。所謂廣度,是指精品課程還應具備寬闊的世界眼光,善于從身外乃至全球的視野來認識歷史發展大趨勢。同時要站在大歷史視野上看問題,從歷史的得失中尋求答案,給學員以有益的啟迪。要善于通過中外對比分析,為學員對國際國內問題的認識和分析提供有益的借鑒與參考。
(四)理論分析要有學術架構。理論研究是教學的基礎,要想出精品沒有一定的研究積累是行不通的。例如,在解讀黨的全會精神時,不僅要指出文件上怎么說,更要講清楚文件為什么這樣說,文件背后的理論依據是什么。只有把問題背后的規律性東西講清楚,才能幫助學員進一步把握其精神實質。真正的精品課不是“傳聲筒”,它需要教師的獨創觀點來支撐。實踐證明,授課人講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是拼湊他人的觀點,學員一聽就能聽出來,因此精品課程一定要有自身的邏輯架構與學術框架。
三、講授精品課程的輔助方法和實現形式。
英國著名學者鮑門在《幽默教學: 一門表演的藝術》中說道:“理想的教師應當達到藝術化的教學水平。”黨校教學雖然是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講究邏輯的嚴謹性,但無論如何也離不開對教學藝術的運用。
(一)講授方法要激情幽默。雖然在黨校講課,有思想是第一位的,然而好的語言表達和講課技巧也同樣重要。即好的東西往往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好的內容也只有找到合適的形式,才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講課聲音要抑揚頓挫,就是要求教師講課時語言要高低起伏,充滿激情,學員聽了要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特別是恰到好處的停頓,可以收到敘述清晰、引導學員思考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以一堂課從頭到尾都是聲如洪鐘、震耳欲聾,要適可而止。
(二)表述方式要簡明扼要。黨校教師講課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抓住關鍵。貌似全面,實際上抓不住要點。有的教師為了吸引學員,熱衷于講故事,而且一個接著一個;有的為了片面追求“課堂效果”而偏離了教學目標;有的課件每一張PPT都布滿密密麻麻的文字……這些都不是最好的選擇。簡明扼要才是致勝法寶,也就是教師在講課時,做到概念要準確、旗幟要鮮明、立場要明確,能用一句說得清的,就不說兩句。忌粗話、臟話與口頭禪。
(三)課堂形式要借助多媒體。多媒體能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信息,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特點,是觸動學員興奮點的最好工具。打造精品課程,就要充分用好多媒體技術的強大優勢,發揮好視頻、動畫的解析功能,通過精美的課件制作,把課程內容體現其中,把深度復雜的內涵用簡單明了的科技手段展現出來,這也是“精品”的其中要義。
然而,學無定式、教無定法。經驗與實踐不同,必然造成對精品課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不管分歧如何,精品課都有一個共同點: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深奧的原理形象化、把枯燥的理論趣味化,讓功底深的學員不覺得淺,底子薄的學員不覺得難,合理做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作者系市委黨校政治與統戰理論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