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信訪矛盾糾紛法治化實質性化解路徑研究

2025-02-24 15:56:54 來源:

■馬佳 袁威威 周越華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產生的矛盾糾紛愈加趨于多樣化、頻繁化、復雜化,檢察機關信訪工作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信訪數量高位運行、接訪效果不佳、息訴息訪難度大等現狀,對如何高質效地做好群眾信訪工作、化解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保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G省H市為例,以近年來信訪總量變化情況為標本,系統梳理近年來開展群眾信訪工作所取得的現實經驗,深入剖析當前群眾信訪工作中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進而提出檢察信訪矛盾糾紛法治化實質性化解的完善路徑,以供參考借鑒。

一、信訪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意義和基本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同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也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最大創新發展,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有利于破解當前的信訪工作難題、提升信訪工作質效。信訪工作法治化主要包括“五個法治化”(即預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辦理法治化、監督追責法治化、維護秩序法治化),著重強調信訪問題源頭治理、精準甄別轉送信訪事項、提升信訪事項辦理質效、把明責盡責追責貫穿信訪工作全過程和構建法治信訪良好生態等。

二、信訪矛盾糾紛化解形勢以及面臨的新挑戰

據統計,近5年來,H市檢察機關信訪總量呈逐年上升態勢,在2023年疫情防控解除、人員流動和經濟活動趨于頻繁后,信訪總量上升明顯。隨著H市檢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多措并舉、綜合施策,2024年以來2次以上重復信訪量占總信訪量的比值,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重復信訪連續上升態勢得到一定控制。但也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存在多部門職能交叉、信息壁壘等問題。檢察機關的信訪事項往往牽涉到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的職能范疇,如信訪人不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判、不服公安機關不予刑事立案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等相關規定,信訪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公安機關提出申訴、復議復核,也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申請立案監督。而在實踐中,由于各單位內設信訪機構之間缺乏有效的信訪信息共享聯動機制,易出現信訪人同時向多家單位同時信訪、多家單位同時受理等不規范情形。同時,多家單位都有管轄權的信訪事項,單位之間也易出現推諉現象,給信訪矛盾糾紛化解增加了難度。二是部分信訪群眾缺乏依法維權、理性信訪的意識。部分信訪群眾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認知片面和受到利益驅使等,不會正確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或憑借自身對專業法律知識的片面認識,臆測案件處理錯誤、司法不公等,有的信訪群眾為達訴求,以“穿靴戴帽”的方式控告辦案人員違紀違法,反復不斷信訪,向司法機關持續施壓,給信訪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帶來了不少壓力和挑戰。三是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平臺的構建有待進一步推進。當前,大部分地區的仲裁、訴訟、調解等還是各自運行,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聯動力度不足,基層群眾在遇到矛盾糾紛時,難以找到一個有效的讓雙方平等對話和化解矛盾糾紛的平臺,基層社會治理職能作用的發揮還不夠到位等。

三、檢察信訪矛盾糾紛法治化實質性化解工作的完善路徑

(一)加強訴源治理,促進矛盾糾紛就地及時化解。按照信訪工作“五個法治化”和“四個到位”要求,充分發揮12309檢察服務中心綜合平臺功能,多途徑、多舉措持續提升群眾信訪回復、答復釋法說理質量,推動在回復、答復環節即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深化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包案辦理信訪案件制度,持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積極開展上門聽證,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人民群眾“家門口”。全力提升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質效,持續加強與婦聯、教育、團委、退役軍人事務、鄉村振興等單位和檢察機關內設機構之間的工作聯動、信息互通,拓寬救助線索來源,強化多元化和聯合救助,切實將“檢察溫情”傳遞到困難當事人手中。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檢察信訪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積極引入律師、專家學者、心理咨詢師、人民調解員、政府職能部門業務骨干等專業力量,合力推動檢察信訪矛盾糾紛有效解決。

(二)深化檢察職能,助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強化案件反向審視工作,對控告申訴案件、撤回起訴、無罪判決等案件扎實開展反向審視,通過“一案一評查、一案一分析、一案一預警”,主動發現案件辦理在執法司法中存在的不嚴格、不規范,及矛盾化解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推動12309檢察服務中心、派駐檢察室、檢察聽證室等與鎮(街)綜治中心深度融合,開展“一站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主導作用,持續提升一審服判率。聯合司法行政部門建立“檢調對接”工作機制,對于符合調解條件的案件,邀請人民調解員參與案件矛盾糾紛化解,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聚焦基層群眾的急難愁盼和社會治理的難點堵點,圍繞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經營、道路交通安全、耕地保護、養老等民生民利問題,精準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切實減少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的風險隱患,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水平。聚焦拖欠工資、社保欠繳、勞動關系認定等重點問題,加大民事支持起訴力度,依法維護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等基層弱勢人群合法權益,有效預防矛盾糾紛事件發生。

(三)落實普法責任,提高辦案人員參與釋法說理、普法宣傳的主觀能動性。辦案人員在辦案中要秉持“謙抑、審慎、善意”“打擊與治理并重”的司法理念,對系初犯、偶犯、從犯、未成年人等犯罪案件以及因鄰里糾紛引發的輕微刑事案件,積極引導當事人達成刑事和解,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刑事和解不訴等刑事司法政策,當寬則寬,該嚴則嚴,寬嚴相濟,把辦案和消除社會矛盾統籌考慮,減少社會對抗,修復社會關系。要充分發揮辦案人員的專業優勢和親歷性作用,對于當事人到檢察機關要求釋法說理的,辦案人員要親自接待來訪群眾、開展釋法說理。推動將辦案人員開展釋法說理、普法宣傳等工作情況納入檢察官和部門業績考核,將具體辦案人員納入檢察信訪業務培訓參訓學員范疇,進一步提升具體辦案人員的釋法說理和普法宣傳的工作質效。聯合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行政和信訪等部門中從事信訪工作的人員、調解員等,創新開展同堂培訓、座談交流、經驗分享和聯合接訪下訪等活動,切實提高群眾信訪工作能力素養。

(作者單位:河源市人民檢察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