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推進河源高質量發展
■吳云
2月5日召開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激發了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奔頭和勁頭。我們要以此為契機,錨定目標、整裝出發,結合河源實際,發揮河源優勢,加快構建獨具河源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河源高質量發展,以新成效努力為全省大局作出新貢獻。
一、緊緊圍繞產業建設“大會戰”,全面謀劃產業大發展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重要內容、強大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在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河源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就是要把握大勢、抓住機遇,加大創新力度,緊抓產業平臺建設,圍繞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進行一體謀劃,整體推進河源高質量發展,實現河源綠色崛起。一是不斷壯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具有創新活躍、技術密集、發展前景廣闊等特征,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河源應持續抓好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聚焦產業升級與基礎設施,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河源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二是提速改造傳統產業。傳統產業一般生產技術較為成熟,產品市場廣、產業規模大、企業數量多,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應圍繞市委市政府實施“大產業、大平臺、大招商、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摸好傳統產業底數,做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并利用科技創新、數智技術等,帶動傳統產業把質量搞上去、把品牌立起來,夯實河源高質量發展基礎。三是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支柱產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頂梁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河源應聚焦現有的產業集群,持續加強園區建設,進一步優化區域交通網絡、壯大工業集群,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培育一些韌勁足的千億級、百億級龍頭企業,打造適合河源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集群。四是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可以根據河源實際,有針對性地謀劃和培育一些產業,比如,謀劃培育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促進技術迭代升級,為河源高質量發展拓寬空間。
二、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夯實高質量發展之路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河源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河源應重點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獨具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河源樣板,做強做大主導產業、建強特色產業園區平臺、培育優質企業、精準招商引資、強化科技賦能,鞏固提升制造業當家優勢”努力奮進。一是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以大抓產業建設“大會戰”為契機,狠抓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著力夯實當家之基,加快打造獨具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河源樣板。要充分認識制造業在壯大實體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切實結合河源實際,加快主導產業升級重構和產業轉型升級,促成制造業產業聚集。二是深度推進“融灣”“融深”行動,積極引進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緊緊圍繞我市產業建設“大會戰”主題,抓項目、抓招商引資、抓園區建設、抓主導產業,并加大與大灣區無縫鏈接,引進一批綠色環保、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全力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河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是不斷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在大抓產業、大抓平臺、大抓項目、大抓企業上下功夫。緊密對接深圳和大灣區產業、科技、人才、市場等要素資源,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助推河源實體經濟壯大和制造業發展,不斷增強河源綠色發展新優勢。
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
綠色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綠色發展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潛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的目標導向。河源是廣東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飲用水水源地,也是河源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和永恒競爭力。河源必須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落實省委賦予河源以新擔當新作為加快實施綠色崛起目標任務。一是要開展綠色高質量發展模式,全面實施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工程,推行綠色制造,加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從而實現區域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二是要緊扣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路線圖”,構建河源“融灣”“融深”綠色發展新格局,加快推進生態休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整體規劃和一體化建設,持續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奮力建設綠美河源,讓河源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優美。三是在生態建設上,既要注重整體謀劃、長遠考慮,又要著眼當前實際、厚植生態環境優勢。要結合河源實際,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好河源的綠水青山,持續完善生態制度,繼續優化生態空間,加快發展生態經濟,以更高標準保護河源的藍天、碧水、凈土。四是堅守綠色發展底色。要緊緊圍繞綠色發展這個主題,培育新興產業,以水產業園為載體,積極引進優質項目,推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發展,助推我市綠色發展和綠美河源生態建設。
四、依托河源地方特色,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離不開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大力發展,需要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環節之間協同融通、高效運行來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此,全市上下要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圍繞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河源樣板,培育壯大縣域特色工業,實施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培育行動,提升縣城聚人聚商聚產能力,奮力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全力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一要進一步強化現代鄉村產業支撐,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和精深加工業集群,拓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空間。大力推進“百千萬工程”,持續壯大縣域經濟,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把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二要依托河源特色農業,創新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現代化農業產業大平臺建設。大力發展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建設高質量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培育行動,努力提升河源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推動河源農業產業提質增效。三要不折不扣地落實農業產業發展“四大行動”,發展生態畜禽、絲苗米、油茶、茶葉等現代農業“1+3”主導產業。圍繞打造“綠富雙贏”河源樣板,全力整合農旅結合產業資源,不斷完善河源農旅結合產業鏈條,壯大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養生養老等新業態,推動農文旅體融合發展,促進林業產業規模化經營,推動生態產品市場交易,大力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推進河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河源市委黨校)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