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持續采取強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大“雙打”工作力度
聯合打擊侵權假冒 保障“雙打”有效開展
最近召開的全市質量強市暨“雙打”工作會議強調,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全市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力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落實“雙打”工作責任制,形成上下聯動、協同作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聯合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機制,有力保障各項“雙打”工作有效開展。
據悉,去年以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牽頭協調抓總和“雙打”主力軍作用,共查處案件1731宗,移送涉刑案件38宗。其中,紫金縣案件數排在全市各縣區首位;東源縣查處某公司涉嫌銷售假藥案,涉案貨值1266萬余元。全市林業、文廣旅體、農業農村、郵政管理、煙草、公安司法、衛健、發改、水務、稅務等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開展“雙打”工作。我市先后舉行2021年銷毀假冒偽劣商品(煙草專賣品)現場會、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銷毀活動等。共發放宣傳資料超過10萬份,接受群眾咨詢5萬多人次;處理消費投訴舉報9492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93.79萬元;建立“消費維權服務站”114個,發展ODR企業40家,發展“放心消費承諾單位”和“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店”808家;共銷毀假劣食品2.99噸,銷毀假煙、假鞋等假劣商品一批,貨值達6000多萬元。
持續開展重點治理
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今年持續開展重點產品、重點市場、重點領域治理。以防疫用品、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兒童用品、服裝鞋帽、家居家裝、汽車摩托車配件(含鉛蓄電池)、電線電纜、塑料購物袋、建材、農資、消毒產品、電動自行車、車用汽柴油、車用尿素、煙草制品等消費品為重點產品,將我市群眾反映強烈、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和制假售假嚴重的農村和城鄉接合部市場、網絡市場、進出口市場、寄遞市場等為重點區域,持續開展重點產品、重點市場、重點區域整治行動。
持續加強安全監管
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持續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各類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提升行動。當前重點開展好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聚焦食品生產領域市場占有率高、銷售覆蓋面廣的企業和消費量大的重點品種,連鎖銷售餐飲企業、網絡訂餐生鮮配送等領域,校園食品安全、濕粉類食品生產經營、餐飲服務重點環節、特殊食品等“七個重點”,全面深入排查風險隱患,強化整改落實。持續深入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圍繞藥品研制生產、藥品經營使用、醫療器械、化妝品四大領域十七項風險隱患進行全方位排查,加強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對象的整治,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兩品一械”、互聯網違法銷售“兩品一械”、生產銷售假劣藥等“十大違法行為”,繼續深入開展“利劍行動”“云劍行動”以及“亮劍行動”等三大專項行動,嚴懲重處藥品領域尤其是疫苗違法犯罪行為,保障廣大群眾用藥用械安全。
保持嚴打高壓態勢
打造高質量發展環境
保持嚴厲打擊高壓態勢,全力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深入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食用油摻雜摻假”“聲稱減肥、壯陽等食品非法添加”“油品質量違法和加油站計量作弊”“神醫神藥等虛假違法廣告”“醫療美容領域虛假宣傳”“‘黑氣瓶’和劣質燃氣具”“超期未檢電梯”“面向未成年人開展‘無底線營銷’”“不合格電線、電源組件”“侵權假冒兒童玩具”“農藥、獸藥殘留超標的食用農產品”“珠寶玉器質量、機動車安全性能等虛假檢驗檢測”等違法行為。深入開展“控事故、保安全、護穩定”安全防范專項行動。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強化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環節、重點商品的質量監管和價格監管。強化重點民生領域廣告監管。加強商標專用權及其他商業標識權益保護以及地理標志保護,加強專利侵權行政裁決和假冒專利執法。加強反走私工作,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
開展打假打私整治
構建長效監管體系
持續開展打假打私整治,構建“打防一體”監管體系。全市各級煙草部門持續深入開展“藍劍”專項行動。全市各級衛健、林業、農業農村、住建、文廣等其他成員單位結合職能,持續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全市各級公安部門強化刑事打擊力度,及時受理行政部門移送案件。全市各級法院、檢察部門及時推進涉刑侵權假冒案件的審查審判,實現全鏈條精準打擊制售侵權假冒違法行為,構建“打防一體”監管體系,維護我市市場經濟秩序。
加大網絡監測監管
促進電商健康發展
加大互聯網領域整治力度,努力營造開放、規范、誠信、安全的網絡交易環境。持續加強網絡監測監管,依法嚴厲打擊網絡銷售侵權假冒商品和虛假廣告、虛假宣傳、刷單炒信行為,進一步規范“直播帶貨”等網絡經營活動。深入開展網絡文化市場規范整治行動。強化互聯網企業監管,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營造開放、規范、誠信、安全的網絡交易環境,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形成互聯網線上線下監管的“雙合力”。
發揮部門聯動作用
推進協作機制建設
加強部門聯動,大力推進協作機制建設。充分發揮“雙打”辦統籌協調作用,整合各成員單位行政執法力量,形成“雙打”工作合力。進一步強化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強化信用監管。加強隊伍建設,加強法治建設,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持續推廣使用廣東省行政執法信息平臺和行政執法監督網絡平臺,進一步規范執法辦案行為。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著力構建社會共治格局。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通過不斷完善投訴舉報機制,強化消費糾紛調解,深化“訴轉案”工作。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建立健全“雙打”工作長效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積極性。嚴格組織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活動績效考核工作。(本報記者 張偉燕 通訊員 張奕聰 謝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