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和平縣下車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鉚足干勁接續奮斗
全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駐和平縣下車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本報記者 陳星 攝
■本報記者 陳星
近日,駐和平縣下車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下稱工作隊)走進下車鎮雪峰村村民何鏡秋的新家,灰色的水泥墻外貼上了奶黃色的瓷片,明亮的鋁合窗透進陽光,屋子里干凈整潔。
2021年,何鏡秋因重病失去工作,全家只有他妻子一個勞動力,還有兩個小孩在讀書,生活困難,后來被納入低保。工作隊在了解到情況后籌集了9萬元,幫他修建房屋,改善住房條件。
這是工作隊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自2021年7月進駐下車鎮開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以來,工作隊主動作為,積極溝通協調,籌集資金600多萬元幫助下車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展產業、完善基礎設施、整治人居環境等,有力推動了下車鎮鄉村振興工作。
立足當地產業
助農致富增收
“多虧工作隊大力幫助我們解決銷售難題,短短幾天我們家的獼猴桃已銷售一空。”8月,云峰村村民葉小兵家的果園迎來了豐收,郁郁蔥蔥的枝葉下,成熟飽滿的獼猴桃綴滿枝頭。葉小兵每天穿梭在果園里,忙著摘果、運果、裝箱,滿是汗水的臉龐始終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此前,葉小兵家庭經濟困難,存在多項致貧風險。工作隊鼓勵葉小兵種植獼猴桃,并支持他參加技能培訓,還給予其5萬元產業幫扶資金。如今,在工作隊的幫扶下,葉小兵的果園發展走上正軌,逐漸消除返貧風險,獼猴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獼猴桃種植業是和平縣下車鎮的農業支柱產業,全鎮各村均種植有獼猴桃,該鎮的云峰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每年中秋節前,工作隊隊員會化身為“金牌銷售員”,主動在線上線下推銷困難群眾種植的獼猴桃,促成愛心企業、個體戶等采購下車鎮獼猴桃3萬多斤,銷售額20多萬元。“今年獼猴桃豐收,全鎮獼猴桃產值超過1.2億元,村民的收入相當可觀。”下車鎮黨委副書記、工作隊隊長吳輝晴說。
為推動當地產業進一步發展,工作隊籌集資金20多萬元為獼猴桃基地、藍莓基地建設產業道路和安裝路燈,并積極聯系幫扶單位幫助產銷困難的農戶銷售獼猴桃、大米等農副產品,促成銷售金額累計35萬元。“現在我們正全力打造全縣鱸魚養殖項目,在和一村興建1.2萬平方米鱸魚養殖基地,11個村集體全部參與入股建設,目前準備進行投產,并成功引進了漁光互補項目。”吳輝晴說。鱸魚養殖項目預計年產值超過2500萬元,可為11個村集體每年分紅約10萬元,同時帶動周邊村民就近就業和增收致富。
整治人居環境
扮靚美麗鄉村
白墻青瓦,綠草茵茵,紅色的磚塊鋪成小路,房屋前的空地經過整治,修建成了休閑鍛煉的廣場,與以前野草叢生、破舊不堪的房屋相比天差地別,成為了村民休憩娛樂的好去處。看著這巨大的變化,雪一村的村民紛紛表示,多虧了工作隊的幫助,現在的雪一村煥然一新。
以前,下車鎮存在垃圾清理不到位、破舊泥磚房較多、河道堵塞長滿雜草等諸多人居環境“老大難”問題。工作隊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制定整治方案,籌集資金230多萬元,開展破舊泥磚房拆除、河道治理及清理、房前屋后雜物、積存垃圾等專項行動,協助拆除破舊泥磚房3萬多平方米,開展家禽圈養、“四小園”建設行動,修補橋梁、水渠、路基等基礎設施。
“去年,我們籌集了16萬元為下車鎮購買了一輛垃圾轉運車,大大提高了垃圾清運效率。”吳輝晴表示,工作隊在調研時發現下車鎮僅有一輛垃圾轉運車,垃圾清運效率低下,極大地影響到全鎮的衛生狀況,經考慮決定為下車鎮增添一輛垃圾轉運車,改善人居環境。
工作隊還倡導群眾積極參與環境整治行動,主動帶頭到圩鎮、村內開展衛生清潔行動20余次,形成“干部帶領群眾干,群眾跟著干部干”的良好局面,每月不定期巡查督導各村人居環境情況,推動各村實現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經過全鎮工作人員和村民的不懈努力,下車鎮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