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文旅消費持續升溫
去年我市旅游收入109億,同比增長162%
■本報記者 曾競 李何山
擁有豐富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河源,近年來在文旅賽道一路“狂飆”。據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數1010.64萬人次,同比增長75.87%;旅游收入108.99億元,同比增長161.99%,河源文旅市場強勢回暖、活力迸發,文旅產品供給充足,文旅消費持續升溫,已進入快速復蘇新通道,充分展現了河源文旅的魅力與實力。
旅游品質加快提升
文旅復蘇更加有力
游萬綠湖,賞一湖自然風光;從碼頭上岸,品河源特色美食……今年春節期間,萬綠湖風景區成為游客的熱門選擇之一,該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2.65萬人次,較2019年增長77%,較2023年增長109%。“這邊的河鮮非常棒!在老家很少能吃到這么鮮美的菜。”來自江西贛州的黃先生一家人今年選擇在廣東過年,從廣州“小蠻腰”到河源游萬綠湖、泡溫泉,整個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條。“印象最深的還是自然風光!”黃先生說。
依托推進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萬綠湖實現了“以創促建”的目標,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服務品質明顯提升,游客數量大幅提升。為了豐富旅游業態,我市加快推動各大旅游景區的提檔升級。2023年,我市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國家3A級旅游景區5家、復核通過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家,輻射帶動周邊村鎮的文旅產業發展,以文旅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這里山清水秀,正是大灣區市民特別喜歡去的地方,在這種地方回歸自然,你會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所以我和朋友們選擇來河源踏春。”來自深圳的何女士表示。隨著旅游業態日益變化,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河源文旅熱點更熱、冷門不冷。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市民偏愛鄉村文旅路線,主打“性價比高、人少、特色濃”的鄉村游成為旅游市場“黑馬”。
去年以來,我市加快打造新產品新業態,新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條,新獲評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1個、示范鎮2個、示范點4個,并發展露營休閑旅游等新業態,打造了貝拉小鎮、不要小院、東江小寨等一批郊野休閑旅游露營地,不斷豐富文旅消費體驗,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帶動各地鄉村住宿、餐飲、農產品銷售增長,以家庭為主的自駕游成為休閑新常態。
文旅融合縱深推進
文旅形象更加立體
你知道哪個博物館有世界上最多的恐龍蛋化石嗎?你知道恐龍修復工場什么樣嗎?你知道恐龍蛋化石的修復故事嗎……2023年8月27日,央視新聞“正直播”欄目聚焦河源恐龍博物館,用45分鐘的時間,帶網友漫游遠古恐龍世界,揭秘恐龍胚胎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恐龍蛋化石及骨骼數量、修復恐龍蛋化石等。
大年初三,天氣晴好,家住深圳的楊嘉怡驅車2個多小時,來到東源縣漳溪畬族鄉中聯村汶水塘,看700名村民下水“摸魚”,央視國際頻道“中國新聞”欄目現場連線中聯村汶水塘捕魚節,報道了河源多彩非遺和河源特色年味。
源遠流長的河源文化在文旅行業中頻頻“出招”打造文旅新名片,吸引大灣區的游客紛至沓來,成為“引客入槎”撬動文旅消費的新路徑。
去年以來,我市邀請央媒、大灣區九市主流媒體等開展“活力廣東 綠美河源”采風活動,推動河源文旅先后8次亮相央視,央視新聞還開展了“來廣東河源漫游遠古恐龍世界”網絡直播活動。
同時,我市創新文旅宣傳方式,推出“一把手”出鏡視頻,率先在全省文旅界亮相,探訪河源小眾文旅路線,沉浸式體驗了河源新文旅的魅力所在,帶動河源文旅“出圈”,極大提升了河源文旅的知名度、美譽度,線上流量成功轉化為文旅產業的線下經濟。
為了穩步承接這波熱度,各行各業也在不斷推動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優化配套服務,切實將流量變為“留量”。去年以來,我市開展“穿越萬綠湖”徒步活動、“最美萬綠湖”攝影大賽、“我在萬綠湖等著你”音樂周、唱響萬綠谷流行音樂匯等系列活動,以活動帶動文旅融合。同時,河職院成立鄉村文旅(民宿)產業學院,著力培養民宿管理技能人才,推動民宿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我市將立足河源資源稟賦,堅持以旅游為脈,以文化為魂,以整體規劃塑造、精品線路串聯、賽事活動激活、特色產業強筋、文明建設賦能,做大做強“六色”文旅品牌,加快推動文旅體融合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