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詐套路多 警惕莫上當
我市已有多人受騙,市反詐中心:不聽不信不轉賬
○本報訊 記者 林梓楷 通訊員 陳麗厲 近日,記者從市反詐中心獲悉,近期冒充警察、下載“中消協”APP、刷單、“約會”等電詐套路層出不窮,我市多人先后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市反詐中心提醒,市民務必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如遇被騙,請及時撥打110或96110報警求助。
5月下旬,市民楊先生下載了一款手機交友APP,如愿找到“美女”聊天。“美女”還向楊先生提出“墊資完成刷單任務即可提供線下服務”的要求。楊先生隨即答應要求,按照對方提示操作下載某APP,并在該平臺上墊資刷單,獲取平臺返利。見楊先生逐步陷入套路,“美女”變本加厲,以“需要完成更大的任務才能見面”為由,不斷要求楊先生多次“轉賬刷單”,轉賬總額達12萬元。最后,當楊先生要求“美女”返還資金時,卻被“美女”拉黑。此時,楊先生才意識到上當受騙,遂報警求助。
5月27日,市民李女士接到一通陌生電話,稱其網購商品被“3·15”平臺打假,現可退款。因電話里頭報出的訂單號、身份證等信息準確,李女士卸下了防備之心,并掃描了對方發來的二維碼,下載名為“中消協”的APP。該APP客服稱須以購買“國庫券”的方式退費,并誘導李女士多次向指定賬戶轉賬。經多次轉賬后未能退款,李女士才察覺被騙,共計損失6000余元。
市反詐中心分析,刷單“約會”屬復合型刷單騙局,騙子會在網絡、短視頻等平臺發布虛假“同城約會”廣告,等待受騙群體點擊,再進一步誘導受騙群體下載詐騙APP,以“完成任務即可免費提供約會服務”為名,實為“刷單”詐騙,先以小額返利取得受害者信任,誘使受害者加大金錢投入,直到受害者發現被騙,騙子會立即采取好友拉黑、失聯等措施。退費類騙局,則是騙子利用群眾對政府官方平臺和政府熱線的信任,偽造各類迷惑性極強的“高仿”政務APP,通過非法購買、竊取個人信息等方式,圈定易受騙人群,進行“精準”詐騙。
市反詐中心提醒,網絡招嫖和刷單都是違法行為,市民不要相信任何低風險、高回報的兼職廣告,不隨意點擊未知鏈接,不下載未知的APP;公安機關不會設立“安全賬戶”,如有陌生人要你轉賬或下載APP并要求開啟“共享屏幕”功能的,切莫上當受騙;正規退費流程都是通過原路返還資金,凡遇到需要另外繳納費用、要求轉賬、引導投資返利的,都是詐騙。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