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穩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
齊心聚“綠”美家園 繪就“興綠”新畫卷
□本報記者 陳星 通訊員 游惠強
我市目前已完成林分優化面積33.21萬畝,完成率106%;縣鎮村“四旁”“五邊”種植閩楠、紅錐、樟樹等苗木200.09萬株,完成率145.29%,完成量排名全省第1。
今年以來,我市錨定打造“綠富雙贏”的河源樣板,加快實現綠色崛起目標,持續深入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全力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深入開展縣鎮村綠化工作,持續擴綠量、提綠質、增綠效,不斷推動綠美河源生態建設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建設綠美勝地
厚植綠色底蘊
今年暑假,春沐源、七寨湖等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成了熱門旅游休閑勝地,吸引大灣區游客紛至沓來。其內綠意蔥蘢,樹影婆娑,不僅為游客打造避暑天堂,更彰顯出生態之美,成為假期必游之地。
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為民”的建設初心,秉承“以綠為核心”的建設理念,落實“共建共享”的建設模式,依托各地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優越的森林資源,突出自然野趣、嶺南特色、現代氣息,打造了13個集觀光休閑、科普教育、康養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綠美示范點,成了群眾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去處。
在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中,我市堅持高位推動,將示范點建設列入年度重點工作,采取“三定期一主動”措施推進示范點項目落實。同時,采用部門聯動、全民發動、鄉賢帶動等方式,共建共享綠美生態,并堅持“示范帶動”的建設目標,有力有序推進示范點建設。
截至8月底,全市13個示范點完成林分優化1.44萬畝、森林撫育2.32萬畝,共計植樹60.79萬株;建設森林步道40.99千米,打造景觀節點24個,累計接待游客15萬余人次,為群眾提供了游憩休閑的好去處。此外,2024年規劃新建山地公園、郊野公園類示范點5個。
筑牢生態屏障
推動鄉村齊美
走進龍川縣鶴市鎮河布村,盎然綠意點綴成的清新美景躍入眼簾,村道兩旁綠樹成蔭,黃楊樹、桂花樹、紅花檵木等各類樹木,與鱗次櫛比的屋舍共同點綴著和美鄉村畫卷。
為推進縣鎮村綠化工作,河布村開展實地勘察、入戶走訪等工作,摸清了全村可用于種植綠化的重點區域,為制定“河布村綠美生態建設作戰圖”提供數據支撐。
與此同時,河布村針對當地氣候特征,結合樹木生長習性,合理規劃種植適宜本地水土的綠化苗木,確保綠化苗木存活率高、觀賞性強,并創新推廣應用“積分制+綠美生態建設”模式,對當地群眾參與綠化種植的行為進行量化評分,進一步激發黨員干部群眾的熱情,發動全民積極參與綠美生態建設,營造全民愛綠植綠的濃厚氛圍。
河布村植綠興綠是我市推進縣鎮村綠化工作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市結合實施“百千萬工程”,著眼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堅持“六個聚焦”,全力推進縣鎮村綠化工作,充分拓展綠化空間,見縫插綠、應綠盡綠,增加生態福祉,打造生態與景觀俱美的城鄉綠美環境。
目前,我市已完成縣鎮村綠化植樹200.09萬株,超出計劃62.37萬株,完成率145.29%,完成量全省排名第1,投入資金8369萬元,主要種植閩楠、紅錐、樟樹、桂花等品種,不斷擴大我市“綠色版圖”。
立足資源稟賦
激發林業潛力
走進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放眼望去,漫山翠竹連綿起伏,“翠山竹海森林公園”幾個大字十分醒目。目前,翠山竹海森林公園建設已基本完工,將于今年國慶黃金周對外開放。
作為粵東地區最大的毛竹產區,上陵鎮毛竹種植面積約12萬畝,每年可產出毛竹200萬株以上。我市將發展竹產業作為綠富雙贏、振興鄉村的抓手,立足竹資源優勢,激發竹產業發展活力,認真組織開展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龍頭企業的申報評定等工作,重點推動和平縣上陵鎮、龍川縣細坳鎮等竹資源豐富的地區打造集毛竹種植、產品加工、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竹文化產業基地”。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拓展“綠富雙贏”振興路,大力推廣“特色林業產業+”經營模式,挖掘林業產業潛力,大力發展油茶、竹子產業和林下經濟等,提高油茶、茶葉、南藥、竹子等產業精深加工水平,延長產業鏈,拉動三產融合發展,讓廣大群眾既能享受生態,又能“豐富口袋”。
作為廣東省最大的油茶產區、重點發展區,我市把油茶作為特色主導產業之一,是全省唯一成功爭取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和中央財政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項目(中央獎補4億元)的地市。目前,我市油茶種植面積98.9萬畝,占全省三分之一,油茶籽產量8.5萬噸,茶油產量1.9萬噸,油茶產值超30億元,開發了山茶油、洗發水、精華油等系列加工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此外,我市還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喬灌草”植物配置模式,在示范點林下種植南藥、菌類等特色經濟作物,營造高低錯落、色彩斑斕的森林景觀的同時,挖掘林地生產力,提高林地產出值。紫金縣一圓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和平縣玉嶺農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林下種植無患子、五指毛桃、牛大力、馬南、天冬等中草藥十余種,種植面積5000多畝,每年可帶動林農戶均增收6萬元;龍川縣計劃利用梅子坑示范點的167畝油茶林,建設教育和觀光設施,普及油茶知識與文化。
作為林業大市,我市將以油茶、南藥、竹子產業為重點,積極開展油茶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打造“河源林產品”名片,實現“兩山”有效轉化,著力打造“綠富雙贏”河源樣板。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