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粵海水務踐行國企擔當,致力打造供水安全新格局,抒寫供水服務新篇章——
擦亮河源“生態好水”的金字招牌
■粵海水務在河源接管區域內,整體構建了以城南水廠為主、涼帽山水廠為輔、三棵松水廠作備用的“一主一輔一備用”供水格局。
■在粵海水務的全力推動下,城南水廠于2022年8月開始運行,每日供水量14萬噸。
開欄語:河源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水資源,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飲用水源地。2022年,河源市粵海水務有限公司(下稱粵海水務)正式入駐河源,進一步擦亮河源“生態好水”的金字招牌。即日起,本報開設“提升供水服務 助力經濟發展”欄目,持續講好河源水故事,展示國企擔當。
水,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源泉。一滴水,折射出供水企業與城市同行共進的堅定步伐。
河源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水資源,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飲用水源地。2022年,粵海水務正式入駐河源,省屬國企粵海水務“中國水安全專家”的品牌力量與河源“以水興城”的發展思路碰撞出火花,迎來了雙向奔赴。
進駐河源以來,粵海水務根據河源市情和發展實際,秉承著“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的企業核心價值觀,積極踐行國企使命擔當,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管網管理系統、生產調度控制系統、客服系統和水質化驗中心,不斷提升河源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擦亮河源“生態好水”的金字招牌,演繹了“從一湖水到一杯水”的生動故事,也為河源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綠色崛起及高質量發展貢獻水企力量。
打造“一主一輔一備用”供水格局
實現水量水壓雙保障
在粵海水務進駐河源之前,由于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市區供水的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入駐后,粵海水務充分發揮國企多年累積的經驗,針對接管區域內多年來供水生產出現的難點,優化打造了“一主一輔一備用”的水廠組合。
一方面,投資建設了日產能20萬噸的城南水廠。在粵海水務的全力推動下,城南水廠于2022年8月開始運行,每日供水量14萬噸,是該區域內的主力水廠。另一方面,強化老水廠的精細管理和維護,對長期超負荷運作的涼帽山水廠減輕負荷,確保其正常發揮輔助功能。此外,粵海水務停用了規模較小、工藝相對簡單的應急水廠——三棵松水廠,將其轉變為備用水廠。至此,粵海水務在河源接管區域內,整體構建了以城南水廠為主、涼帽山水廠為輔、三棵松水廠作備用的“一主一輔一備用”供水格局。
針對東源縣城等地用水高峰期供水壓力不足的問題,粵海水務投入1500萬元建設東源加壓泵站,并于2023年6月正式運行,有效緩解了東源縣城長期以來的水壓偏低、群眾用水難問題。為進一步緩解東源片區水量不足的問題,粵海水務還鋪設了長達800米的DN300互通管道,聯通市水業集團管網,向東源粵海水務供水區域補水,提升了東源供水的應急保障能力。
供水管網是城市的“生命線”,粵海水務投資改造了埔前鎮、龍嶺工業園等12處供水管網瓶頸點。同時,根據用水需求科學調度,使缺水欠壓區域由之前的4處降為2處,日均缺水欠壓時長由6小時降為2小時,既夯實了民生底線,也維護了社會穩定。
這一安全供水格局的重構,明顯改善了整個供水區域的水量水壓,并能科學調整各水廠產能,保證各區域供水穩定,為河源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供水保障。
從“有水用”到“用好水”
提供“一站式”“不打烊”便捷服務
守護供水安全,既要讓群眾“有水用”,也要“用好水”?;浐K畡諊栏癜凑諊宜|檢測規范要求,以“星級水廠”的標準,采取增設監測儀表等措施,加大水質管控力度,同時完成凈水劑投加設備改造,改善沉淀過濾效果,提高出水水質。接管以來,整體水質更安全穩定,出廠水、管網水水質濁度下降,合格率由95%提高到100%。
據了解,粵海水務目前設有南門營業廳、東源營業廳、龍嶺營業廳和東江營業廳4個“一站式”服務大廳,為用戶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為民服務,并進駐東源縣和河源國家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提供供水業務咨詢、繳費、用戶報裝等業務。同時,通過導入粵海水務客服系統,升級24小時客服熱線,對管網搶修人員及客服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管網搶修及時率,全天候解決用戶反映的問題,實現供水服務“不打烊”。
為提升業務辦理的便捷度,粵海水務對接市政數局工建系統、利用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平臺,多渠道開通線上報裝服務,并推廣銀行代扣、微信及支付寶等線上繳費業務,實現“全程網辦”,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辦理業務,進一步提高用戶用水滿意度。
未來,粵海水務計劃在城南水廠設立河源水文化主題展館,向社會各界展示河源水資源優勢和制水工藝、環保理念等,將其打造成河源文旅宣傳、招商引資的亮眼名片。
■文:本報記者 劉昕
實習生 楊怡沁
通訊員 黃郭均
■圖:本報記者 楊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