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龍川縣深化宅基地改革

試點推進農村集中建房

2024-12-09 15:43:58 來源:河源日報

■本報記者 王亞嬌

落實農村宅基地改革,對提高農村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2023年9月以來,龍川縣引導鼓勵鎮村以改革開路、干字為先,按照“集約土地、統一規劃、戶有所居、三生融合”要求,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率先開展農村集中建房試點工作,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龍川實踐,努力為全省在化解農村占用耕地建房、削坡建房、風貌管控、村集體經濟增收等問題上做試點示范。

錨定“規范、規劃”兩大關鍵 健全“宅改”制度體系

龍川縣學習借鑒先進地區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經驗做法,出臺《龍川縣農村住房集中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龍川縣農村集中建房工作指引》等制度,成立縣、鎮農村集中建房試點工作小組,指導村級成立集中建房理事會,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作、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規劃龍頭引導作用,聘請專業技術單位,深入開展問卷調查和群眾評議,指導編制出臺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及“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對有特色的村莊突出風貌塑造,構建鄉村景觀格局。

今年4月,龍川縣在通衢、佗城兩鎮探索農村集中建房試點工作。佗城鎮佳派村推廣農房建筑圖集,實行“帶圖報建、帶圖驗收”模式;通衢鎮玳瑁村村民建房前須繳納2萬元保證金,并承諾按統一規劃設計要求施工,經驗收合格后將保證金退還給村民,有效約束村民建房遵循風貌管控要求,實現統一規劃目的。

圍繞“供給、需求”兩大角度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宅基地“三權分置”是在堅持宅基地集體所有權性質不改變的前提下,穩定農民宅基地的資格權,確保農民“戶有所居”,保障農民基本的居住權利。

龍川縣堅持從供需兩側發力,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形式。在摸清村民需求方面,龍川縣堅持“一戶一宅”原則,全面摸清宅基地現狀及村民建房需求,以村為單位建立宅基地分配資格登記臺賬制度,確認集體成員宅基地建房資格,依法保障村民建房需求和權益。通衢鎮玳瑁村將涉及13個經濟合作社共計9602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到村經濟聯合社,將零散閑置土地資源進行以小并大、連片整合,滿足集中建房用地要求。

同時,龍川縣創新供給機制,依法高效推進土地流轉,創新制定擇位競價、有償使用、有償退出等利益共享機制,大膽探索宅基地跨村組、跨區域調劑,有序擴大宅基地供給,促進“人”“地”“錢”等資源要素有序流動。目前,通衢鎮玳瑁村集中建房項目總面積9602平方米,規劃建設宅基地30戶,首批11戶集中建房戶宅基地已全部動工,擇位競價收入共計144.5萬元,村集體實現增收99.91萬元,增長431.6%;佗城鎮佳派村首批10戶集中建房戶宅基地擇位競價收入共計171.63萬元,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130萬元,其中村民土地流轉分紅100萬元,村集體實現收益30萬元。

聚焦“宜居、宜業”兩大目標 打造和美鄉村樣板

走進佗城鎮佳派村,村里特有的民居風貌、農業景觀、鄉土文化讓人耳目一新。

在工作推動過程中,龍川縣綜合考慮集中建房試點村用地現狀、鄉土文化、村莊風貌及村民就業需求,邀請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展集中建房項目規劃設計、戶型設計,并同步配套道路、廣場、供水和污水治理等基礎設施及綠化美化項目,全面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創新鄉村建設管理運營模式,在集中建房點周邊布局生產性項目,建設就業容量大、帶動能力強的富民工坊,支持村民就地就業,讓“村里辦廠、門口就業”成為鄉村新潮,讓示范點成為“生活宜居、生態優美、生產高效”的示范樣板。

據了解,通衢鎮玳瑁村利用集中建房點周邊閑置校舍,引進企業在村里建設2條仿真綠植、仿真花生產線,首條生產線投產后直接帶動當地30多名村民就地就業,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

突出“安全、有序”兩大導向 重塑鄉村治理格局

在試點推進農村集中建房工作中,龍川縣堅持疏堵結合,化解山區縣占用耕地建房、削坡建房等突出問題。

強化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探索落實“五公開”“三到場”監管機制,通衢鎮玳瑁村通過設立宅基地協管員,明確宅基地管護區域與管護職責,成功處置多起農村違規用地行為。

健全完善保障機制。結合改革試點工作,全面開展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摸排,有序化解非集體成員占用、一戶多宅、超面積使用、削坡建房等問題,維護鄉村和諧穩定。特別是在宅基地改革擇位競價、有償退出等方面,充分保障削坡建房戶的優先參與權,通衢鎮玳瑁村首批11戶集中建房戶中涉削坡建房風險戶4戶,佗城鎮佳派村首批10戶集中建房戶中涉削坡建房風險戶3戶。

截至今年9月底,龍川縣試點鎮村規劃建設宅基地81戶24602平方米,其中首批21戶集中建房戶已全部動工,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229.91萬元,解決了7戶削坡建房風險戶建房問題,惠及了一批無地可用的宅基地需求戶,初步形成了可復制、能推廣、惠民生的改革成果。

    上一篇:5萬人次大灣區游客打卡游河源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