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稅務持續聚焦特色農業產業需求
助力鄉土品牌做優做強
■“青創驛站”工作人員為企業講解稅惠政策。(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陳思芬
■通訊員 曹鈺菁 李憶
去年,我市預計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0元,增長6.5%。特色農業助力產業鏈條完善、農民增收,已成為我市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在這其中,河源稅務部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以特色服務品牌、精細靠前輔導支持各類特色農業農企紓困解難、扎穩根基駛向擴產升級的快車道,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從花生深加工到鱸魚生態養殖,從智慧茶業到現代農業集群,河源稅務持續聚焦特色農業產業需求,不斷創新服務舉措,助力鄉土品牌做優做強,助力特色農業在高質量發展新路上行穩致遠。
助力企業走出
“高營收低利潤”困境
走進連平縣旺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旺良實業)的車間,甜酒花生、陳皮花生等產品正通過智能化生產線走向市場。這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年前曾一度陷入“高營收低利潤”的困境。
“創業初期,廠房建設耗資巨大,收購花生時又不懂取得進項發票,稅務利潤核算總對不上賬。”旺良實業創始人陳志杰說,轉機出現在當地稅務部門的一次上門服務中。當時,河源稅務“青創驛站”工作人員在為企業進行“一對一”專屬服務時,通過比對申報數據,精準推送涉農稅費優惠政策,輔導企業做好農產品收購發票抵扣,并建立“視頻連線即時答疑+上門服務跟蹤回訪”機制,為企業解決發展難題。
陳志杰口中的“青創驛站”是當地稅務部門助力青年創業者的一項特色服務品牌,以半個月為周期,定期安排青年業務骨干深入當地工業園、政務服務中心、青年創業企業等開展稅法政策宣傳、系統操作輔導、意見建議收集等服務。在“青創驛站”的幫助下,2021年以來,旺良實業享受多項稅費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款43萬元,并將該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與市場開拓。
助力鱸魚產業
“游出”致富路
在和平縣下車鎮和一村的山泉鱸魚養殖基地,稅務服務同樣奏響了助農的樂章。針對水產行業季節性強、開票需求波動大的特點,當地稅務部門通過線下“走訪調研問需”+線上“訴求快速響應”服務模式,助力鱸魚產業“游出”致富路。
“春節前鱸魚訂單特別多,我們著急開票卻發現發票額度不足,正焦慮怎么處理時,就看到網格化稅企服務微信群推送了發票提額申請流程指引。”該企業法人黃傳彬說,提出申請后,稅務部門工作人員快速響應,第一時間幫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助力茶產業做優做強
視線轉向紫金縣斗記茶業,智能化篩選車間里,紅外傳感設備正精準識別茶葉形態、色澤等20項指標,該企業負責人何東波坦言,稅收支持政策給予了企業技術革新的底氣。據介紹,春茶開采前夕,稅務青年先鋒隊提前了解企業在技術革新、硬件設備維護、茶園管護等方面的生產經營情況,梳理好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并開展針對性輔導,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涉稅問題。
“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新形勢,我們一直在推動制茶技術的改進和加工設備的升級,稅務人員輔導我們做好涉稅管理,教我們手機辦稅,讓我們節省了許多人力物力,更好地投入到設備養護升級和生產中去。”何東波說。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