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智能溫室四季飄香 山間高樓豬肥魚躍

——連平縣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5-04-01 10:18:09 來源:河源日報

image.png

■連平東瑞建設的多層樓房智能化生豬養殖項目,通過科技創新帶動養殖業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資料圖片)

在連平縣元善鎮醒獅村的藍莓種植基地大棚里,成串的“藍寶石”綴滿枝頭,果香四溢。在這里,蔬果不沾泥土,卻能實現四季不斷檔;

在三角鎮塘背村的“樓房豬舍”,12萬頭生豬住上了高端的“樓房公寓”,實現了1名工人就能管理3000頭肉豬的高效養殖;

在油溪鎮金龍村的水庫里,352個智能漁方(網箱)隨波起伏,魚兒在“水中別墅”歡快游弋……

這一幕幕充滿科技感的畫面,正是連平縣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的生動寫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發展設施農業。當前,連平縣以生態為基礎,科技為動力,加快推進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動傳統農業向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連平縣設施農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科技與政策的雙重助力。近年來,連平縣鼓勵本地農業企業與科研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搭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同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為設施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支持,解決融資難問題。連平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將貫徹落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關于利用國債資金支持設施農業建設的實施方案》,目前已收集好種植、畜牧、漁業相關需求,待政策落實后將有力推動全縣設施種植、畜牧、漁業的發展。

■文:本報記者 劉永菲 通訊員 賴艷珍

“棚”勃生機:科技解鎖四季豐收密碼

時下,正是藍莓豐收的季節。春日暖陽下,走進連平縣元善鎮醒獅村的藍莓種植基地,652畝的大棚內,成串的“藍寶石”晶瑩飽滿,單果最大果徑超過22毫米,散發著誘人的果香,令人垂涎欲滴。

該基地由河源甜甜藍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與露天藍莓種植相比,這里的暖棚藍莓“科技范兒”十足。該公司技術總監丁學友介紹,基地以科技賦能實現“精栽培”,依托華南農業大學科研成果,精選1年豐產、5年穩產的“南高系列”優質品種,采用大棚、單苗盆栽、全自動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等現代化種植技術,實現藍莓果徑、甜度、爽脆度等按需調整,已實現年產量200噸,產值1500萬元。“對每一棵藍莓植株進行精準調控,既節水節肥又節本增效。同時,投放了蜜蜂進行授粉,保證了果實的優良品質。” 丁學友說,自去年12月上市以來,基地一直處于下單量暴增狀態,日采摘量可達3噸,采摘期可持續到4月份。

科技賦能的效應在連平縣溪山鎮東水村的開味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也尤為顯著。基地里,層層疊疊的種植架上,數十種瓜果蔬菜迎來了最新一茬的采收。綠油油的生菜、五彩小番茄、日本水果青瓜等應有盡有。“我們采用荷蘭無土栽培技術和智能恒溫系統,四季皆可產果。”該基地負責人介紹,基地通過輪作種植、錯峰上市,將傳統“春種秋收”變為“月月有鮮果”。去年7月,在連平縣委、縣政府的推動下,該基地成功掛牌“深圳農場”,為該縣設施農業發展帶來資金、技術和市場渠道。

在連平,像開味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這樣的現代化溫室正蓬勃發展,成為推動設施種植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目前,連平縣的設施種植涵蓋了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多個品類,總面積約830畝,去年設施種植業總產值達2900萬元。與此同時,該縣高度重視品牌建設,積極促進農產品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深度融合,已成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3個、省級“菜籃子”基地4個、市級“菜籃子”基地16個,有力推動了鷹嘴蜜桃、蜜柚、砂糖橘等特色水果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遠銷海外。

“樓”宇養殖:12萬“二師兄”入住“智能公寓”

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溫室大棚上,還體現在“立體向上”的養殖模式上。在連平縣三角鎮塘背村,由東瑞股份全資子公司連平東瑞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連平東瑞)建設的多層樓房智能化生豬養殖項目,通過科技創新帶動養殖業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讓12萬“二師兄”住上了高端的“樓房公寓”。

走進這家現代化的養殖基地,一棟棟現代化樓房拔地而起,這是東瑞生豬的“豪宅”。在這里,12萬頭生豬享受著恒溫、恒濕、空氣凈化的舒適環境。該項目占地面積46257平方米,總投資約2.5億元,已建成9棟5層樓房豬舍,年出欄生豬可達12萬頭。

與傳統平層豬舍不同,連平東瑞將生豬養殖劃分為多個功能樓棟,包括妊娠樓、分娩樓、保育樓及五棟育肥樓等,每棟樓獨立運作,頂層為祖代種豬,下層為父母代。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棟養殖的豬群,通過封閉式連接長廊,可在同層平行流轉,避免垂直移動壓力,實現“批次化生產管理”。

樓房豬場不僅節約土地,更在提高勞動效率方面展現出巨大優勢。據介紹,已建成的豬舍配備了智能溫控系統、機械刮糞系統、自動除臭系統、自動供料系統等先進設備。依托這套智能化系統,10個人能管理1500頭母豬,肉豬則可以實現人均管理3000頭。

此外,完善、先進的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也是連平東瑞一大降本增效利器。為了讓養殖廢料得到充分利用,項目配備了先進工藝的污水處理廠、沼氣發電、高床發酵豬糞處理等設備。廢水通過污水廠處理完成后,通過中水回用系統可用于豬舍除臭和沖欄用水,每年可節水50萬立方米;糞污轉化為有機肥,沼氣發電年供電530萬千瓦時。此外,樓頂鋪設4萬平方米光伏板,年發電量約450萬千瓦時。通過資源化綜合利用,每年可節約成本將近100萬元。

“樓房養豬不僅是空間革新,更是農業現代化的實踐。”連平東瑞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探索綠色養殖技術,助力連平打造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體系,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智慧漁業:352個“水中別墅”激活漁業新生態

走進連平縣油溪鎮金龍村聰明魚小九寨基地,只見青山環繞、碧水蕩漾的水面上,整齊有序地排列著352個智能漁方(網箱)。

“這些智能漁方只選用了水庫的1/10水面養魚,養殖水體更干凈,并且隨水位而升降,整體抗汛能力較強。” 聰明魚連平公司負責人何鎮龍介紹,智能漁方就像魚兒的別墅,讓它們在更加舒適、安全的環境中生長。每個智能漁方有36立方米水體,可投放300斤魚苗,一年可產1000斤魚。

值得關注的是,每個智能漁方都配備了攝像頭、人工智能、5G通信、太陽能光伏、水質在線監測、實時智能增氧等設備。這套智能系統,正是聰明魚“聰明”的秘訣所在。何鎮龍打開手機APP,智能漁方的實時畫面和相關數據一目了然,“通過登錄手機小程序,我們可以隨時查看智能漁方的實時監控畫面、水質指標等生產數據。依托這個數字化平臺,我們把魚浮頭的死亡率降到了零,大大提升了產能。”據悉,憑借這套科技感滿滿的智能設備,聰明魚在長坑水庫80畝水域實現了智慧養殖,年產量比傳統養殖方式高出近5倍,年產值提升了20倍。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連平縣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生態優勢,為智慧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天然基礎。去年,連平縣引進廣東龍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落戶三角鎮向陽村。該公司專注于斑鳠(芝麻劍)、墨瑞鱈等多種名貴淡水魚的種苗研發、繁育、養殖及銷售,擁有超2萬尾種魚資源,年孵化能力達3000萬尾以上。目前,該公司已建成15個標準化魚池、配備增氧機5臺、玻璃鋼孵化桶12個,初步形成規模化、現代化的淡水魚繁育體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