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江東新區聚力“四態”融合

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提效破局

2019-08-26 09:47:16 來源:河源日報 黃世軍

■江東新區古竹鎮欖溪村東江農夫葡萄園。“東江葡萄”已成為江東新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一張“名片”。

■拆除危舊棄房

■江東新區越王山田園風光 袁兵 攝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江東新區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江東新區開發建設提效破局的重要支撐,也是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現實要求。

●江東新區作為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是河源發展提效破局的排頭兵,更要以對黨和人民極端認真、高度負責的態度抓緊抓實鄉村振興工作,使新區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為全市的“金名片”。

●江東新區將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牢記并落實好“形態、業態、生態、狀態”“規劃、整治、建設、管理”的八詞十六字要求,奮力推動新區鄉村振興工作提效破局。

鄉村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也是大有可為的新天地。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江東新區轄兩鎮一街(臨江鎮、古竹鎮、城東街道),共34個村、社區(30個村、4個社區),絕大部分地域為農村,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農村,大部分自然資源也在農村,“三農”工作在江東新區大局中舉足輕重。只有農業穩了,江東新區經濟才能穩、大局才能穩;只有農村發展起來了,江東新區發展才有更大的空間和動力;只有農民富裕了,江東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有堅實的基礎和保障。可以說,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江東新區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市“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江東新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步現代化的重要路徑,是推動江東新區開發建設提效破局的重要支撐,也是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現實要求。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江東新區黨委、管委會高度審視和謀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關部署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1+6+N”的工作部署,制定了五大振興計劃、五大脫貧行動、五大民生工程、五大改革舉措“四個五”計劃,黨政“一把手”親力親為,將鄉村振興工作當做“書記工程”擺上優先位置,全力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舉全區之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當前,江東新區正緊緊圍繞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的戰略定位,奮力構建“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推動全域協同平衡發展。該區提出,將當好河源發展提效破局的排頭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形態、業態、生態、狀態”“規劃、整治、建設、管理”的八詞十六字要求為指導,打造鄉村振興“金名片”,推動新區鄉村振興工作提效破局、走在全市前列,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細化部署 “四態”融合 提效破局

8月15日—17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率隊到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學習浙江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他強調,鄉村振興工作要牢記“形態、業態、生態、狀態”“規劃、整治、建設、管理”,通過新農村規劃塑造農村良好形態,通過產業引領打造農村良好業態,通過環境核心競爭力營造農村良好生態,通過干部精神引領激發群眾良好狀態,這四態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

8月23日,江東新區召開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的系列決策部署,對新區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加溫、再推進,全力推動新區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提效破局。

江東新區黨委書記孔德勝指出,江東新區作為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是河源發展提效破局的排頭兵,更要以對黨和人民極端認真、高度負責的態度抓緊抓實鄉村振興工作,使新區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為全市的“金名片”。

江東新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宇紅表示,江東新區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將發揮好市場機制和農民主體“兩個作用”,做好規范和示范“兩個引領”,解決好基礎設施滯后和統籌協調力度不夠“兩個難點”,全區上下要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擼起袖子加油干。

對此,江東新區提出,將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牢記并落實好“形態、業態、生態、狀態”“規劃、整治、建設、管理”的八詞十六字要求,奮力推動新區鄉村振興工作提效破局。

強化規劃引領

塑造農村良好形態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江東新區將按照“六個堅持”為原則指導,做細做實各項規劃:

一是堅持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理念,抓緊編制完善各村鄉村振興規劃和專項規劃,做到鄉村振興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二是堅持針對不同類型地區采取不同辦法,做到順應村情民意,既要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發力,又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目標任務要符合實際,保障措施要可行有力。三是堅持城鄉空間布局相統一,鄉村振興規劃要與城鎮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相互銜接,綜合考慮新區城鄉人口遷移變化、產業發展需求、土地集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交通網絡組織及旅游資源開發等因素,合理布局新區產業發展、村鎮體系、生態保護空間,重構城鄉空間體系,做到城鄉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四是堅持城鄉產業發展相促進。全面統籌和準確把握區域內主導產業,依托資源稟賦,提高城鄉產業的關聯度和互補性,謀劃構建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集群,形成城鄉融合的產業體系。五是堅持城鄉公共服務相一致。按照城鄉融合發展要求,統籌規劃縣域內城鄉教育、醫療、社保、交通、商業、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綜合提升鄉村公共服務軟、硬件水平,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六是堅持城鄉基礎設施相匹配。全面統籌城鄉發展對道路、給排水、垃圾處理、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大力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和水平。

強化產業引領

打造農村良好業態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

江東新區將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江東新區還提出,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家庭經營收入穩定增長,使經營農業有錢賺。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打工有錢掙。穩步推進農村改革,創造條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大力推進特色水果省級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加快推進農業物流園建設,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撬動金融資本投入,扶持和帶動小農戶和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扎實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形成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區域特色優勢明顯、市場前景較好、組織化程度較高、農民增收效果顯著的專業村、鎮。

提高環境核心競爭力

營造農村良好生態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農村生態環境好了,土地上就會長出“金元寶”,生態就會變成“搖錢樹”,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就可以成為“聚寶盆”,生態農業、養生養老、森林康養、鄉村旅游就會紅火起來。

江東新區將抓住生態宜居這個內在要求,充分發揮新區生態優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為此,江東新區將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政策支持體系,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農業空間布局體系,切實改變農業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加快推進廁所革命,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堅決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硬任務。

強化精神引領

激發群眾良好狀態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良好的鄉風家風民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在支撐。

江東新區將推動鄉風文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保護和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加強鄉村道德建設,引導農民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動;推動文化下鄉,整合鄉村文化資源,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開展文化結對幫扶,廣泛開展農民樂于參與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同時,江東新區將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重視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學習和推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推進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建設,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工作,嚴厲打擊擾亂農村生產生活秩序、危害農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涉農犯罪,堅決打掉農村涉黑涉惡團伙,堅決打擊暴力恐怖犯罪,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成效點擊 狠抓項目 保障有效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年。今年以來,江東新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切實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繼續發揚務實苦干、能打硬仗的優良作風,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不斷開創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新局面。

系統謀劃,完善組織領導機制。今年來,江東新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各級責任,對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進行調整,重新成立10個專職小組,由新區相關分管領導分別擔任組長,并設立專班。同時,江東新區制定了鄉村振興發展綱要性文件《江東新區關于對標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硬任務扎實推動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并印發實施相關方案。

加大投入,各項工作得到有效保障。江東新區拿出土地出讓金的15%,注入支持實施鄉村振興“資金池”。每個村安排1500萬元,用于鄉村振興項目庫運作,其中上級專項資金4120萬元已全額撥付至各鎮統籌使用;“三清三拆”工作已累計撥付資金1200萬元。

狠抓項目,新農村示范村工作進展順利。江東新區4個重點村建設項目共103個,目前已完成86個,完工率達83.5%;在建項目17個,主要包括公共服務設施升級、重點村村委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污水管網建設等項目,預計今年內可以完成考核任務。

抓小抓細,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初見成效。截至7月底,江東新區臨江、古竹鎮累計拆除危舊棄房共9681間、面積27萬多平方米,清理垃圾5.6萬噸,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252處10450噸,拆除違章建筑和廣告招牌面積共計1萬多平方米,治理生活污水623處,實施美化綠化1077平方米。

夯實根基,增強黨建引領作用。江東新區構建“區鎮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格局,激發助推鄉村振興的“組織動能”。全面啟動村“兩委”干部檔案管理工作,實行村黨組織書記檔案由新區組織人社局備案管理、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檔案由鎮街黨工委備案管理制度。出臺新區《村(社區)“兩委”后備干部選拔培養指導意見》,發掘優秀人才充實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加大村“兩委”干部能力提升,將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納入新區黨員干部年度培訓計劃。扎實推進“騰訊為村”平臺建設,干部群眾“連心橋”作用初步顯現。

撰文:本報記者 黃世軍 特約記者 廖志良 通訊員 陳遠揚

攝影:黃世軍(除署名外)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