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市司法局:當好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者

2021-01-13 10:17:09 來源:河源日報

■市司法局大力開展法治宣傳,增強人民群眾共享全面依法治國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市已建成67個示范性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391個示范性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

■2020年10月,河源仲裁委員會成立,為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促進河源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營商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應有作用。

■群眾在鄉鎮司法所咨詢法律知識。近年來,我市在全省率先使用“智慧法援”服務平臺,并逐步向鄉鎮推廣。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2018年,黨中央從全面依法治國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司法行政機構進行重大改革,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征程。

擊鼓催征,勇毅篤行。在新使命召喚下,河源市司法局緊緊圍繞“一個統籌、四大職能”工作布局,“破難題,補短板,抓改革,促提升”,推動司法行政改革、法治政府建設、平安河源建設和公共法律服務等取得新的成效。

伴隨著決勝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的時代步伐,市司法局做好法律扶貧、法治興民的系列工作,做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者。

奮楫者先

積極履行全面依法治市職責

改革后的河源市司法局,承擔著統籌協調全面依法治市,履行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刑事執行和公共法律服務等四個方面新職能新使命。

2019年,市司法局提請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作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司法局。各縣區司法局加強與各地黨委溝通協調,依法治縣(區)專門機構均得到較好落實,河源也因此成為全省3個在縣(區)全部設立縣(區)委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股(組)的地級市之一,得到省委依法治省辦的肯定。同時,制定出臺《中共河源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工作規則》等相關工作規則、細則,保障了依法治市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

立法是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法治政府運行的可靠保障。在高質量推進重點領域政府立法過程中,該局堅持科學立法,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地方特色,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2019年,該局參與制定《河源市政府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確定政府2019年立法計劃正式項目及預備項目;積極參與開展《河源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的調研,完成《河源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合法性審核;制定《河源市公眾參與政府立法工作程序規定》,提高政府立法工作過程中的公眾參與度和參與效果,確保政府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順利完成《河源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立法項目的起草和審核工作。

同時,該局嚴格落實規范性文件事前合法性審查制度。全市共審查各類文件454件,提請市、縣政府廢止規范性文件28件,審查各縣區人民政府備案的規范性文件18件;嚴格實行規范性文件“三統一”制度,對各級政府部門發出的規范性文件進行統一編號,對現行有效的市、縣政府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梳理。

創新引領

營造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

近年來,河源司法行政系統堅持創新引領改革發展,在人民調解、法治宣傳、法律援助、基層治理、社區矯正等工作上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形成了一批創新經驗成果,持續推動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建設開創新局面。

近年來,為加快建設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增強人民群眾共享全面依法治國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已建成67個示范性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391個示范性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涵蓋省司法廳要求2020年前完成建設的41示范性工作站和178個示范性工作室目標,超額完成省定任務。2020年10月,河源仲裁委員會成立,為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促進河源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營商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應有作用。

我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立足工作職能,堅持創新創先,積極探索符合河源實際的特色調解工作法,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紫金縣龍窩鎮調委會結合實際,創新實施“五老一賢”調解工作法,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鎮、村兩級,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維穩目標。該工作法榮獲河源市首屆“河安杯”綜治創新大賽縣區板塊二等獎;2017年,龍窩鎮調委會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該鎮通過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將各村威望較高、熱心村級事務的“五老一賢”(即老族長、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老退伍軍人和外出鄉賢)群體,發展為村(社區)人民調解員或人民調解顧問,并建立“五老一賢”調解隊伍庫,充分利用“五老一賢”獨特的群眾基礎,發揮“五老一賢”在矛盾糾紛調處上的助推器、潤滑劑和“臨門一腳”的作用,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2018年7月3日,全省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打造新時代廣東“楓橋經驗”會議在我市召開,“五老一賢”工作法受到與會人員高度評價。

近年來,我市先后推出紫金縣“五老一賢”、東源縣“五老一顧問”等調解經驗和連平忠信“老吳個人調解工作室”工作品牌。

紫金縣藍塘司法所是中國第一個鄉鎮司法行政機構,其前身是紫金縣藍塘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司法辦公室,成立于1980年12月。近年來,我市全力做好這個“中華第一所”歷史資料收集、辦公場地建設、展示內容挖掘和組織宣傳發動等工作,大力挖掘“中華第一所”的根源、靈魂、精神和內涵,提升“中華第一所”歷史品位,全方位、立體化角度展現“中華第一所”的光榮歷史及法治文化建設的進程。今后,我市將以打造“中華第一所”為契機,全面推動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

河源司法行政系統通過創新建設信息化、可視化、移動化執法指揮平臺,創新實施矯正人力資源配置“1+4”模式,創新社區矯正方式和內容等監管措施,不斷提升社區矯正執法質量,取得了社會效益好、普惠性廣、公民參與力度大的效果。該項舉措榮獲河源市第二屆“河安杯”綜治創新大賽一等獎;2018年被廣東省司法廳確定為首批開展“智慧社區矯正”的試點單位;2018年5月24日,國家司法部在廣東召開全國社區矯正教育管理工作座談會上,我市的社區矯正創新項目作為演示項目之一,得到上級領導充分肯定。

做好法律援助 守護弱勢群體

法律援助事業是一項便民利民的民生事業。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國為促進司法公平公正而采取的以國家資源服務特殊群體法律需要的一種制度。

近年來,為推進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實施和設定作用的充分發揮,我市司法行政部門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為民宗旨,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上級司法部門的指導下,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我市法律援助事業發展譜寫了新篇章。

在市、縣兩級法律援助機構的基礎上,我市在100個鄉鎮(街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00個,依托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設立村(社區)法律援助聯絡點1437個,實現了法律援助鎮村全覆蓋。在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委、殘聯、人社局、退役軍人事務局、法院、檢察院、看守所等單位和部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63個,實現了法律援助服務網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域覆蓋,為廣大群眾尤其是困難職工、婦女兒童、殘疾人、農民工、老年人、軍人軍屬等特殊群體申請法律援助提供了便利的服務平臺。

2017年,河源在全省率先研發推廣使用“智慧法援”服務平臺。該平臺集大數據、移動定位、人工智能、實時音視頻等新技術于一體,申請人只要輸入身份證號碼即可通過手機或電腦在網上約見律師進行視頻咨詢和法律援助申請,享受到足不出戶讓數據跑步的“掌上辦、指尖辦”便利,極大地節約了時間和費用,得到普遍好評。截至目前,該平臺共接受法律援助申請和法律咨詢400余宗。該項目榮獲首屆“河安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大賽二等獎。目前,“智慧法援”服務平臺正向鄉鎮推廣,將實現全市司法所全覆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減證便民、優化服務的部署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我市自2019年7月起推行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承諾制,享受特困供養待遇證明、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低收入困難家庭等18種情形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只需書面承諾已經符合法定的法律援助條件、標準、要求,并愿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法律援助機構不再要求出具有關證明而依據書面承諾辦理相關法援事項。

有了法律援助的參與,弱勢群體面對困難不再孤立無助,百姓能夠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盡享法治陽光的溫暖。

引導律師發揮優勢

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共有律師事務所51家,有執業律師420人,其中社會律師309人。在市司法局黨組的指導下,我市律師隊伍始終堅持黨對律師行業的領導,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助力法治河源建設,為我市“融深”“融灣”和“示范區”“排頭兵”“兩個河源”建設全面提效破局,全力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桿,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和優質的法律服務。

我市律師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確保政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履行職能。目前,我市各級黨政機關普遍設立法律顧問、公職律師,所有村(社區)全部配置法律顧問,市、縣(市、區)黨委和政府以黨內法規工作機構、政府法制機構為平臺設立了法律顧問室。截至2020年8月,我市律師共擔任813家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的法律顧問。

自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我市律師較好地履行了律師依法辯護、依法代理職責,有效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了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兩年多來,全市共收到律師代理涉黑涉惡案件報告備案178宗次。

自2018年1月開展試點工作以來,我市建立了有100名律師的法律援助律師庫,為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提供人員保障。2020年1月至8月,我市律師承辦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案件有1536宗,占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87%,市直律師辦理跨縣區涉黑涉惡法律援助43宗。

為加強民營企業司法保障,發揮律師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作用,市司法局招選優秀律師,組建民營企業律師服務團,為企業提供法治體檢公益服務,推動企業法律保護關口前移,提升民營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維權能力。同時,在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專項活動中,一大批律師圍繞政策宣講解讀、公司治理結構完善、法律風險防范化解等主題,持續開展“送法進企”、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活動,推動法律保護關口前移。

2020年4月以來,服務團律師通過“坐診”“網診”“巡診”等方式,為豐華電子廠、堅基商業公司等128家民營企業出具有針對性的“法治體檢”報告128份,開出“法律處方”164條,梳理風險點76個,審查完善規章制度32項。另外,服務團律師還開展法治宣講活動87場,接受法律咨詢785人次,發出“法治體檢”調查問卷3000余份。

“法潤民生、法植民心?!弊鋈嗣袢罕娒篮蒙畹姆墒刈o者,濃縮在每一個法律服務、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宗調解案件中。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時代的奮斗目標。市司法局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緊聚焦民生做好法律保障,繪就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幸福畫卷。

■組稿:本報記者 蘇勇軍 通訊員 袁藝 (圖由市司法局提供)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