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奔康大路上
河源市殘聯推動全市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為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5月22日,市殘聯聯合市五華商會到和平縣合水鎮三聯村為村民發放雞苗和飼料等,助推三聯村脫貧。
■對盲人進行按摩培訓是最有效解決盲人就業的重要途徑,2020年市殘聯舉辦盲人按摩技能培訓班,40名視力殘疾人參加培訓。
核心提示
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持證殘疾人95871人。同在一片藍天下,共走一條小康路。近年來,市殘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殘疾人工作的決策部署,著力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切實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抓康復 完善殘疾人康復體系建設
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不僅能幫助殘疾人逐漸改善身體功能,還點燃了他們對生活的希望。市殘聯貫徹實施《河源市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2016年—2020年)》,并按照政府推動、社會聯動、項目帶動的機制扎實推進殘疾人康復工作。2020年,全市有康復需求殘疾人31074人,已服務30658人,康復服務率98.66%;為2200人提供輔具適配4996件,輔具適配率達99.77%。進一步加強殘疾預防工作,源城區自2016年開展創建全國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工作以來,堅持對標對表、精準創建,持續抓好重點干預項目、常規項目等全面殘疾預防工作,為全市殘疾預防工作提供了“源城經驗”。
近年來,市殘聯通過加強各級殘聯康復機構建設,采取公辦、民辦機構“兩輪”驅動助推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各縣(區)均建有殘疾人康復中心,因地制宜開辦了兒童康復項目,發揮公立康復機構示范引領作用。同時,鼓勵扶持發展民辦機構,把符合條件的民辦機構納入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服務機構,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全市現有定點民辦殘疾兒童康復機構19家。進一步加大對康復機構的管理和康復人員的技能提升力度,注重對殘疾兒童家長(或家屬)心理引導、輔助性康復技能培訓,確保殘疾兒童得到更高質量、更全面、更深入的康復訓練。
其中,針對0—6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訓練,是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重點工作。“我們把氣球吹大看看,然后把氣放掉看看會怎么樣好不好?”在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康復教師正在與一位自閉癥兒童進行著康復互動。據介紹,康復教師的工作是通過康復訓練提升自閉癥兒童的自立性和社交能力,幫助自閉癥兒童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2020年,全市共有906名0—6歲殘疾兒童在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訓練。
就業創業 助殘疾人自力更生
“我會好好珍惜這次機會,努力工作回報社會。”2020年,在市殘聯舉行的一場就業推介會上,一位殘疾人成功通過面試,如愿獲得了合適的工作機會時說道。據了解,市殘聯每年舉辦幾次殘疾人就業推介會,積極搭建殘疾人就業平臺,讓企業和殘疾人面對面交流,雙向選擇。
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的路途中,殘疾人是最艱難的群體。扶持就業,拓寬就業渠道,是讓殘疾人群體成功脫貧的重要措施。為讓殘疾人更好就業,積極融入社會,市殘聯科學謀劃、扎實推進工作、推動按比例就業,輔助性就業等多形式就業,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創業類大賽和殘疾人專場招聘會等。2020年,我市通過舉辦城鎮職業技能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894人,新增就業669 人;通過舉辦3場殘疾人專場招聘會,推薦就業50人;通過建立殘疾人扶貧、培訓、創業孵化、就業基地各6個,輻射帶動了193人就業;扶持殘疾人創業63人,扶持資金35萬元。2020年,全市有11729位殘疾人實現穩定就業。
2020年10月,由廣東省人社廳、省殘聯共同舉辦的“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殘疾人公益賽中,我市選送的項目“人間仙境,虎口山居——青山湖田園綜合體”和“五位一體龍川康復模式的創建”分別獲得企業組自強類銀獎和助殘類銅獎,極大激勵了我市殘疾人的創業熱情。
多措并舉 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織密織牢生活保障網,保障貧困殘疾人基本生活。市殘聯堅持圍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兩擴面”目標,積極配合民政等部門落實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按單人戶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參加城鄉居民社會保險享受個人繳費資助等社會保障政策。殘疾人“兩項補貼”實現提標擴面,非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納入重度護理補貼保障范圍。截至2020年12月,全市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達77141人次,其中重度護理補貼52506人(每人每月235元),生活津貼24635人(每人每月175元)。
開展教育扶貧行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20年,全市共有適齡入學的殘疾兒童3423人,市殘聯配合教育部門推進特殊教育工作,安置入學3249人,入學率達95%;通過實施“南粵扶殘助學工程”,市殘聯為符合條件的40名殘疾大學生發放助學金49萬元;秋季資助考取大中專院校殘疾學生67名,金額達21.9萬元;資助貧困殘疾兒童學前教育94名,資助金額達9.4萬元。開展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推廣培訓班2期,為181名殘疾青壯年文盲開展掃盲活動。
開展日間照料服務,進一步解放家庭。全市依托社區康園中心,為經過治療病情穩定的持證精神殘疾人和智力殘疾人提供全日制職業康復、生活照料、社會交往訓練及心理輔導等服務。目前,河源共有104家社區康園中心,已為2360多名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和輔助性就業服務。
開展居家無障礙改造,提升居家生活質量。市殘聯通過出臺《河源市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實施方案》,優先安排落實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居家無障礙改造,針對殘疾人實際需求,為殘疾人家庭修建輪椅坡道、改造坐便器、安裝室內外扶手等,為殘疾人日常生活需求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2020年,無障礙改造共惠及590戶貧困重度殘疾人。
營造扶殘助殘氛圍,凝聚社會力量。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和扶殘助殘良好風尚,社會各界及愛心人士紛紛奉獻愛心,開展“助明、助行、助學、啟智”等慈善募捐活動。圍繞2020年全國助殘活動的主題“助殘脫貧,決勝小康”,舉行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愛心捐贈活動,共接到捐贈款物價值250萬元。開展了系列慰問活動,為貧困殘疾人家庭發放了30多萬元慰問金和物資。開展了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手術、骨關節置換手術援助工程、助聽器適配、源城區崗古嶺公(廉)租殘疾人捐贈無障礙電梯和為市區部分重度殘疾人發放紙尿褲等一系列愛心活動,形成“愛殘、助殘、扶殘”的良好局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20523人全部實現脫貧,脫貧率達到100%。接下來,市殘聯將繼續統籌抓好殘疾人工作發展,不斷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體制機制,豐富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使全市廣大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推動我市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
組稿:本報記者 歐陽亨
通訊員 賴曉龍 攝影:賴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