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葉劍英在河源的兩次東征戰事

2021-01-31 09:05:00 來源:

■1925年葉劍英曾居住過的三江中學(東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校舍。

上世紀20年代初,海陸惠紫的農民運動得益于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的推動,發展得十分迅速。

中國共產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者之一的葉劍英,曾在1924年、1925年分別來到連平和河源市區,參加國民革命軍東征,率軍擊敗盤踞在連平、河源的軍閥陳炯明部,展現了他杰出的軍事才能。

率兵奇襲趕走

連平叛軍李易標部

1924年7月間,占據廣東東江地區的軍閥陳炯明和林虎部,密謀率部向廣州方向進犯,企圖推翻廣東革命政府。得知這一情報后,孫中山命令建國粵軍張民達師(第二師)襲擊林虎部的主力部隊李易標軍,以牽制敵人。

張民達接到命令,親自到黃埔軍校找葉劍英。受廖仲愷先生邀請,葉劍英參與創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當時黃埔軍校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張民達將陳炯明、林虎密謀進犯廣州,第二師奉命攻打連平的情況向葉劍英作了通報,要求葉劍英擔任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并立即前往連平。

葉劍英身在軍校心在前線。得知陳炯明部欲進犯廣州,他心潮澎湃,恨不得馬上過去把陳炯明部趕走。他立即與張民達離開黃埔,乘小艇返回廣州,面見廖仲愷,請求暫時離校。

廖仲愷當時擔任廣東省省長,也是國民黨駐黃埔軍校的黨代表。廖仲愷在省政府辦公室熱情接見了葉劍英和張民達。聽完匯報后,廖仲愷立即應允葉劍英暫時離開軍校,奔赴戰場。

連平,位于東江第一支流的新豐江上游,與江西省接壤,是當時廣東省東北部比較富饒的一個縣。當時,陳炯明部的李易標有一個軍的兵力駐扎在連平。

要以一個師的兵力打垮一個軍,拔掉連平據點,進而粉碎陳炯明各路兵馬圍攻廣州的計劃,國民革命軍第二師面臨的任務極為艱巨。

作戰前,葉劍英對作戰計劃進行了反復思考,派員偵察敵情,了解出兵路線。根據偵察的情報,通往連平有兩條線路:一條沿粵北公路而上,經從化、新豐,路近且平坦好走,但沿途叛軍封鎖甚嚴;另一條線路需跨越青云山,北上英德,到達翁源,再折而向東,繞道而行,避開敵人,但道路崎嶇,行軍甚為艱難。

當時,多數軍官主張走第一條線路,理由是時間緊迫,要迅速迎擊敵人。葉劍英經過深思熟慮,提出自己的作戰計劃,他對官兵們說:“用兵貴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李易標不傻,肯定會料到我們走近路。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出奇兵,采取偷襲的辦法,攻下連平。”

葉劍英畫出一份詳細的進軍圖,同大家商量具體的進軍路線和沿途克服困難的辦法。官兵們覺得他的方案有道理,部署很周密,一致同意他的作戰方案。

1924年7月15日,第二師在張民達、葉劍英率領下,從山村開拔到花縣,從花縣再往廣韶鐵路,然后乘火車抵達英德。第二天凌晨,部隊從英德百步出發,經太鎮沿翁源、龍仙出南浦、陂頭,經過7天艱苦行軍,于7月23日進抵桃花坪隱蔽。天黑后,部隊迅速翻越崎嶇小道,直達連平城郊。李易標部毫無察覺,四門緊閉。

7月24日拂曉,突然下起了大雨,張民達、葉劍英命令先頭部隊冒雨前進,隱蔽在城下。進軍號一響,炮兵連的大炮一齊對準城墻猛烈開炮,城墻頓時被轟開幾個缺口。接著,大炮、機槍一齊向城內射擊,電閃雷鳴,步兵連在炮火掩護下,飛快沖入城內。這時,敵人才從睡夢中驚醒,慌忙還擊,亂成一團,敵師長麥勝芳被當場擊斃,守城叛軍大部分被俘,李易標率殘部逃往江西。

這次突襲連平叛軍,是葉劍英親自部署和指揮取得的勝利,體現了葉劍英的作戰才華,為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一次東征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給叛軍一個下馬威。

在河源演講號召民眾

聯合起來鏟除軍閥

1925年10月下旬的一個深夜,河源縣城三江中學(今東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昏暗的房間內一燈如豆,一個年輕而魁偉的身影時而來回踱步,時而伏案疾書。

這個身材高大的人就是葉劍英。

這年葉劍英28歲,時任黃埔軍校教官、東征軍第一支隊司令。經過幾天激戰,東征軍占領了河源。但這時的河源治安并不好,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還有一些反動分子渾水摸魚,河源群眾意見很大。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護好革命的勝利果實,并播下革命火種?葉劍英在思索。

葉劍英到河源,是因為國民革命軍的第二次東征。

1925年初,軍閥陳炯明趁孫中山北上病重之機,舉兵進犯廣州。廣東革命政府將所屬各路武裝組成東征聯軍舉行第一次東征,分三路進軍東江,討伐陳炯明部,并獲得重大勝利。

1925年7月1日,廣東革命政府進行改組,正式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簡稱廣州國民政府)。8月,廣州國民政府將所轄各軍統稱為國民革命軍,并決定再次進行東征。

同年10月1日,第二次東征開始。這次東征由蔣介石任總指揮,周恩來為總政治部主任。東征軍得到了東江流域人民群眾的支持,連戰連捷。攻克惠州后,東征軍兵分三路繼續東進,中路第一縱隊進軍海陸豐、興梅潮汕;右路第二縱隊進軍惠陽、紫金、五華、豐順、饒平;左路第三縱隊于10月22日向河源進擊。

在與敵軍陳修爵部激戰時,左路第一營一連連長黎道濃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不幸中彈犧牲。黎道濃的犧牲,令將士們怒不可遏,大家高呼為連長報仇的口號,奮不顧身沖鋒殺敵。10月23日,左路軍占領河源城。其后,三路東征軍分別占領了海豐、陸豐、紫金、河源、老隆一帶。

11月4日,周恩來率部首先進入汕頭。11月底,東征軍在粵、閩交界處全殲陳炯明殘部。至此,東征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徹底肅清陳炯明在東江地區的叛軍,結束第二次東征。

東征軍攻占河源后,留駐河源的第三縱隊派出政治宣傳隊深入城鎮附近農村,通過張貼標語、布告,派發傳單,舉行聯歡會、演講會,聲討陳炯明的罪惡,宣傳國民革命道理。東征軍“不拉伕,不籌餉,不住民房”,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擁護。

在這期間,葉劍英從博羅抵達河源,住在縣城三江中學。

在東征軍召集的縣城市民大會上,葉劍英作了激情洋溢的演講,宣傳“合群”思想,號召士農工商聯合起來,打倒列強,鏟除軍閥。這場演講很成功,葉劍英演講時,聽眾越來越多,房子里坐不下,學生們就爬到窗上、大樹上聽。

葉劍英還深入河源城鎮各地,廣泛接觸進步人士。他經常到市民家里做客,深入體察民情。葉劍英還將一位葉姓教師的兒子認作干兒子。根據群眾意見,葉劍英打擊了河源城的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鎮壓了民憤極大的反動分子,一時河源城的社會秩序井然,治安空前良好。

本報記者 凌麗 文/圖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