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早的蘇維埃政權之一——紫金縣蘇維埃政府
領導農民轟轟烈烈鬧革命
■農軍用過的火銃等武器
本報記者 凌麗 文/圖
192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紫金縣在炮子鄉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建立了紫金縣蘇維埃政府,這是與海陸豐同期成立的全國最早一批蘇維埃政權。此后,全國各地才陸續建立蘇維埃政權。因此,紫金蘇維埃政府是全國第一批蘇維埃政權之一。
①1927年紫金縣蘇維埃政府成立
什么叫蘇維埃?有關史料介紹,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制度誕生于列寧領導的俄國。中共中央是共產第三國際的一個支部,要服從共產國際的領導。1927年8月9日,共產國際從俄國給中共發出指示:同意在中國建立蘇維埃政權。
當年10月20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共南方局和廣東省委在香港召開聯席會議,提出土地革命應打倒地主,把農村中貧苦農民普遍發動起來;政權應歸于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號召各級黨組織領導工農群眾起來武裝暴動,奪取政權。所以,海陸惠紫一帶,是最早執行這一指示的地區。
中共東江特委堅決執行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的指示,在東江第三次武裝大暴動勝利后,成立了蘇維埃政權:1927年11月11日、13日、18日,惠陽縣(今惠東縣)高潭區、汕尾市陸豐縣、海豐縣的蘇維埃政府相繼成立。
192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紫金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第三區炮子鄉召開,300余人參加了會議。大會由張威主持,中共紫金縣委書記吳建民作大會報告。吳建民向代表介紹了縣蘇維埃政府籌備經過,指出縣蘇維埃政府是全縣工農兵自己的政府,是代表工農兵利益,為工農兵謀幸福的政府,號召全縣工農兵要擁護蘇維埃政府,要在蘇維埃政府統一領導下,將土地革命進行到底。
大會選舉產生了紫金縣蘇維埃政府委員,鐘一強任紫金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劉琴西、吳建民、張威、傅燊霖、戴耀田、高云、鐘善道、溫國龍、黃培先、陳石進為紫金縣蘇維埃政府委員。大會通過了《一切土地歸農民》《鎮壓反革命分子》《改善農民和士兵生活》《撫恤遇難烈士及其家屬》《取消苛捐雜稅》《婦女問題》《禁止米谷出口》等決議。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辦公地設在炮子湖子倉。
紫金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的同時,龍炮區蘇維埃政府在青溪鐘家祠成立,鐘定香任主席。永坑坪塘鄉蘇維埃政府成立,朱乙任主席。爾后,全縣各區、鄉相繼成立蘇維埃政府。至1928年2月,全縣有第一區、第三區和炮子(內六鄉和永坑、龍上)、南嶺莊田等30多個鄉成立了蘇維埃政府。
在1928年的一份巡視員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提到,“東江暴動成功的,除海陸豐外,有普寧、惠來、潮(陽)三縣及惠陽、紫金、五華各有一區成立蘇維埃政府。在成立蘇維埃政府的區域,民眾均已動員起來。”
那么,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是怎么看待蘇維埃政府這一新生事物的呢?從一些資料來看,正好從反面印證了蘇維埃政府為什么能受民眾歡迎。1928年4月2日《上海新聞報》刊登了一份廣州軍閥黃旭初發給大軍閥黃紹竑的電報:“五華、紫金各縣民眾,尚多有以實行共產為甚好者,因共黨實行燒田契、燒租簿、掘田界、分田地、不交租、不納稅、不還債,目前利益甚多,故信仰甚深。”
②在敵人“圍剿”中開展蘇維埃革命工作
成立蘇維埃政府后的紫金縣的工作是怎樣開展的呢?
因為當時起步尚早,群眾基礎尚且不廣,只有第三區炮子一部分紅色鄉村約10個,僅占全區鄉村1/100,且在李濟深、黃紹竑等的指揮“圍剿”下,黨的工作在紫金縣開展得并不太順利。紫金縣委工作地搬到炮子后,工作漸有起色,紫金武裝包括炮子赤衛隊獲得了一些勝利。炮子鄉算是組織、活動都較為健全的。但除炮子之外的地區,工作很難推行。在中共海陸惠紫特委的指導下,紫金縣委拒絕了國民黨紫金當局的調和。(《中共海陸惠紫特委給省委的報告》,1928年11月10日)
1928年秋,海陸惠紫各縣蘇維埃政府均發布了保護秋收的布告,國民黨當局以為中共要領導進行秋收暴動計劃,組織了四縣大搜索,威逼利誘某一鄉的負責人或工作同志“反水”。在紫金的炮子各鄉,炮子、高潭的國民黨駐軍共2連的人,協同附近的民團約700人,對炮子六鄉及南坑等實施搶掠,農民亦多逃空,留下老弱婦孺。農民被捕者達百余人。時任國民黨紫金縣縣長等官員到炮子向被捕農民及其他農民進行宣傳“教育”。
此外,李濟深部下黃旭初用了毒辣手段對付紅色鄉村,屠殺、圍鄉、燒山、放火、絕糧,無所不用其極。李濟深失勢后,繼任的蔣介石仍采取這一手段,“以至赤色鄉村群眾全數跑了,杳無人跡。”共產黨在紫金的工作幾至完全停頓,直到1929年年中才開始恢復工作。到1929年10月,全縣有30多個鄉蘇維埃組織。
③蘇維埃之建設:發布政綱,分田廢債,組建武裝
那么,在蘇維埃區域中,將要怎么去進行建設呢?
1929年12月1日,中共海陸惠紫特委給廣東省委提交了一份報告,里面詳細介紹了海陸惠紫四縣革命委員會的政綱:建立工人、農民、兵士、貧民代表會議蘇維埃政府,革命的工、農、兵、士、貧民,無論男女都有選舉權。絕對擁護工人的利益,增加工資,實行八小時工作制。鹽場、漁場及反革命的工廠、商店,一律歸公,由政府與工人共同管理。建立勞動銀行,開設工廠,救濟失業工人,扶助工人合作社之創設,保護工會之活動。沒收一切地主階級的土地,由蘇維埃政府分配給農民士兵。焚燒田契及租簿,扶助農民墾荒、植樹、興修水利,修筑橋梁道路,提倡及創建農村合作社,建設農民借貸銀行,供給農民耕牛、耕具、種子等物。取消一切新舊債務,焚燒債券,絕對禁止高利貸(商場交易的數目,不在此例)。取消一切國民黨軍閥反動政府的苛捐雜稅、厘糧餉,實行統一累進稅,目前暫行征收煙酒屠及海關收入口稅。發展商業,整理市政。保護交通,保護商人營業。增加計劃教育經費,普及工農教育,建圖書館、俱樂部、公園、游藝場、體育場、幼稚園、公共食堂等。撫育鰥寡孤獨,拯恤殘廢疾病,建設養老院、嬰兒院、工農醫院等。
政綱發布后,農民愈發信奉蘇維埃政府,甘為革命奉獻。至1929年12月初,紫金縣的蘇維埃區域迅速擴大,但主要集中在以炮子為中心的三區:“古竹、藍塘、中心壩、縣城,均已進行農會的組織,農民很多表現很好,三區的工作得到發展,蘇維埃政權更加鞏固與穩定。”
紫金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即以海陸豐為榜樣,在龍炮區(原第三區)開展分田廢債工作,并領導全縣各區、鄉開展以焚燒契約、分田廢債為中心的土地革命運動,設立了土地委員會,專門負責領導實施沒收、分配土地工作,區設土地科,鄉設土地委員會或由鄉蘇維埃政府直接領導土地革命工作。分田之前,先焚燒契約,大鋤田坣;然后,區、鄉派出人員丈量土地,將區、鄉、村應參加分田的人數核實準確,做出分配方案,以鄉、村為單位召集各戶代表核準分配方案后,開始分田。分田時,縣土地委員會或區土地科派出工作人員主持各鄉、村分田,并由蘇維埃政府頒發土地使用證,有土地使用證才能享受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證不得買賣或抵押。
紫金縣蘇維埃政府開展的土地革命,使廣大貧苦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熱情,要求入黨、參軍的人越來越多。在蘇維埃區域,有蘇維埃農會的鄉村,無論男女,自16歲起至40歲止,一律編入赤衛隊的組織。有的年紀較大的編為通訊隊、偵察隊等。編制是三三制,即一大隊三中隊,一中隊三小隊,一小隊三分隊。各大隊由縣區蘇維埃政府軍務部及軍務科指揮。1930年9月,海豐縣區鄉有赤衛隊常備隊的組織者約300余人,陸豐全縣統計有200余人,紫金有170余人。調動隊在海豐有四五千人,在紫金有2000人左右。當時的武器裝備,是粉槍、尖串、刀矛等。各縣的群眾斗爭情緒非常高漲,打土豪、分田地,參加紅軍、赤衛隊,轟轟烈烈鬧革命。
但蘇維埃與黨是有區別的,“黨與蘇維埃必須職責分明,黨應在蘇維埃中建立黨團,加強對蘇維埃的指導,但須防止包辦蘇維埃。”“蘇維埃與群眾團體的組織亦分開,糾正過去蘇維埃包辦群眾團體的錯誤,今后蘇維埃必須以經濟上或政治權力幫助群眾團體,幫助群眾斗爭,群眾團體領導群眾擁護蘇維埃。”(《海陸紫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決議案》,1930年冬)
在指導蘇維埃工作中,紫金縣黨的建設也在逐步壯大。
據1929年10月時任中共紫金縣委書記鐘渭璜的一份報告稱,當時紫金縣委的組織有委員7人,常委3人;內設秘書處,各有干事1人。縣委委員7人:工人2人,學生2人,兵士1人,農民2人。(《中共紫金縣委鐘渭璜的報告》,1929年10月18日)“黨現已有18個支部,黨員已有300人左右。”(《中共海陸惠紫特委給省委的報告(第二十一號)》1929年12月6日)
④不滅的革命火種
1928年1月,繼攻下紫金縣城,活捉并公審處決國民黨紫金縣縣長丘國忠后,紅二師與紫金農軍攻占南嶺、黃布,打垮洋頭鐘關石民團武裝,攻下東溪田,開展土地革命,擴大了蘇維埃區域。1928年3月中旬,桂系軍閥及地方民團共7000余人前來“圍剿”。紫金縣蘇維埃政府在紫金工農革命軍的掩護下,安全轉移到位于海陸惠紫四縣交界處的中洞。
1929年11月,中共紫金縣委根據中共海陸惠紫特別委員會關于“轉移敵人視線,保衛蘇維埃中心根據地”的指示,成立中共紫河特區委、共青團紫河特區委和紫河游擊隊,向紫河邊推進,利用秋收斗爭,在青溪組織了3次武裝起義,在紫河和惠紫邊山區開展游擊戰爭,牽制了向海陸惠紫中心根據地“進剿”的國民黨大量兵力。同月,中共海陸紫縣委員會、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成立。1930年5月1日,東江蘇維埃政府在八鄉山成立。
1931年4月,紫河特區劃歸惠州管轄,擴大為惠紫河博根據地。7月,黃旭初糾集海、陸、惠、紫及五華地主武裝分四路進攻紫金,均被中共海陸紫縣委和紫金革命委員會領導的農軍擊敗。9月,古大存率五華農軍聯合紫金農軍,在紫金洋磜擊敗海陸惠紫五聯防軍等武裝的進攻,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減少了中心區域的軍事壓力,保證了蘇維埃區域工作的順利開展。
1933年,因黨內“左”傾路線的影響,加上國民黨派重兵對蘇區進行圍剿,革命力量被削弱,紫金黨政軍組織轉為地下活動,不滅的革命火種在后來的革命進程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黨史專家認為,紫金縣蘇維埃運動為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創造了前提條件,紫金縣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是中共較早的一次農民政權“演習”,是紫金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蘇維埃道路的早期嘗試與探索,這種開創性的嘗試與探索無疑對后來中國革命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歷史意義。
⑤紅色蘇區鎮
據現存的上世紀20年代海陸惠紫特委會向上級黨委的匯報材料,炮子鄉的蘇維埃運行狀況,占有相當的比例。炮子革命根據地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里,彭湃、周恩來、徐向前、劉琴西等革命先輩先后在此指導革命工作,紅二師、紅四師、紅十一軍、東江縱隊曾在此進行軍事活動。
紫金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之前,周恩來曾二次到紫金。第二次到紫金是在1927年10月初,在楊石魂、古大存等人的陪同下,周恩來來到炮子鄉,在中共紫金縣委駐地湖子倉住了三晚,指示鐘一強、戴耀田等人,要建立蘇維埃政權。
徐向前在1927年12月30、31日,率部智取紫金縣城與龍窩鎮,活捉縣長丘國忠。
紫金的農民運動是彭湃直接領導發展起來的。國共合作后,彭湃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主持開辦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招收了紫金的戴耀田、鐘一強、鐘應天、劉戰愚、鐘盧、劉福泰、劉乃宏等為學員,向他們傳授農民運動思想,并委任戴耀田、劉戰愚為中央農運特派員。戴耀田、劉戰愚返回紫金,各自建立農會,指導紫金成立農民自衛大隊。后來這些學員,在1927年紫金“四·二六”暴動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數十年的革命斗爭中,炮子鄉(今蘇區鎮)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統計,蘇區先后被國民黨當局“圍剿”32次,被殺害的干部群眾有3200多人。全村280座房屋,有278座被燒。1928年4月、10月,國民黨當局在湖子倉門古井坵,先后兩次用機槍屠殺黨員干部和革命群眾450多人,是為“血田慘案”(《紅色紫金》)。
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炮子被命名為“蘇區”。在現存的全縣革命遺址中,蘇區鎮最為集中,有19處,遺址群主要分布在以炮子村為中心的方圓1公里范圍內。2011年,這19處革命舊遺址、紀念設施得到全面修繕。同年,該遺址群被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史教育基地。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紫金黨史資料》(第二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