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加快數字化轉型 打造電力發展“升級版”

——河源電網建設正從量變到質變跨越

2021-03-17 09:55:02 來源:河源日報

■河源供電局第100座變電站——220KV越王山變電站建成投運。

■上寨變電站有了巡維機器人,能夠 24 小時不間斷工作,完成日常巡視、特殊巡視、故障巡視、作業巡視等多種巡視任務。

■220千伏越王山輸變電工程成立臨時黨支部黨員突擊隊。

■500kV寶麗華汕尾甲湖灣電廠一期接入系統工程線行掠影

一座座鐵塔矗立在高山深處、陡峭的山峰上,一條條閃著銀光的導線從深山通向四面八方。為助力河源城市建設,近年來,河源市各級政府與河源供電局健全完善電網建設新格局,大幅度提升河源電網供電能力、供電可靠性,為河源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發展見證:電網架構“從弱到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到新豐江水電站竣工投入運行之前,原河源縣城(舊稱)用電主要是由小火電廠供應 ,且供電量小。這些可稱為發電先行者的小火電廠供電范圍有限,發電機組小,電壓不穩定,導線線徑小,電能質量差,不能適應即將到來的經濟大建設需要。

新豐江水電站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 年)的重點建設工程之一,1960年10月25日正式并網發電。

1988 年,河源撤縣建市。建市后,隨著各項事業的迅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原有的城市電網已完全不能適應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1989年,河源供電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老城區的城網整改規劃和新市區城網建設發展規劃。1993年12月9日,連平縣九連鄉正式通電,至此,全市所有鄉鎮都通了電。

1997年8月,全市實現村村通電,電網覆蓋率達 99%。在電力生產、城鄉供電、調度運行、城市配電網等方面,河源供電向現代化建設與管理轉變。

2010 年,河源首座 500 千伏輸變電工程——500 千伏上寨變電站竣工投運。該變電站投運后,打通了廣東500千伏電網南北部通道,保障了粵東近 320 萬千瓦電力的及時送出,提高了河源電網的供電能力與供電可靠性,為河源跨越發展提供充足的電力支撐。同 年 9 月 20 日,河源電網實施的“1·8·28”工程中的第“8”個 220千伏工程——220 千伏和平變電站歷時9個月建成投產,總投資2.6億元。至此,河源市五縣一區均建有 220 千伏及 110 千伏變電站,電網網架結構更為合理與完善。

“十三五”期間,河源完成電網建設投入64.35億元,建成投運35千伏及以上項目46個,變電容量402萬千伏安,較“十二五”期間電網投資規模增加了1.21倍。

截至目前,河源電網基本形成以500千伏上寨站為樞紐,11座220千伏變電站為中心,58 座110千伏變電站為支撐,南北雙環,鏈式分片供電的強大電網結構,大大提升了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上世紀 50 年代初,當時用電戶只有300戶左右,用電高峰時也未超過40千瓦時。到2020年底 ,河源全社會用電量達到99.37 億千瓦時。這一組組數據,是河源供電局當好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官”、架起黨群“連心橋”的有力注腳。

數字化轉型為電力發展提供智能支撐

河源供電局項目中心工作人員黃慧介紹,220千伏越王山變電工程于今年1月30日建成投產。作為南方電網公司首批采用V2.1設計的智能變電站項目之一,220千伏越王山變電站的建成,進一步完善了河源東南部的 220千伏網架和紫金縣的 110 千伏電網結構,對提高紫金縣電網供電能力、優化紫金縣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220 千伏越王山變電站按智能變電站標準進行配置,自動化系統由站控層、間隔層和過程層組成,站控層網絡采用雙星型冗余網絡結構,過程層網絡為每套保護、測控冗余配置雙網,實現一次設備智能化前移,二次設備網絡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變電站采用業務監控及信息主動推送技術,極大提升了變電站信息數字化水平、信息共享水平、站控層智能化程度。

河源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項目經理黃雨效介紹,今后可以實時監測到變電站內每一臺設備的工作狀態,大大提高供電可靠性。實時電力數據及變電站各項遙感信息可準確傳輸至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為變電站無人值守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更為穩定優質的充沛電能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如果說 220 千伏越王山變電站的建成進一步推動了河源供電局變電站數字化轉型的話,那么河源首座 500 千伏變電站——上寨變電站的投產運行,則是河源供電局在智能運維技術應用上的首次嘗試。上寨變電站是廣東省 500千伏主干電網北部通道的樞紐,其線路是粵東電力送出的重要通道。同時,作為河源供電局首個實現智能巡維的500千伏變電站,緩解了河源市 500 千伏單一電源供電的問題,對提高全市供電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河源供電局 500 千伏上寨變電站的巡維道路上,一個高約1米的白色巡維機器人時而向前行走,時而停下來抬起“頭”,用兩只“眼睛”不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并拍攝照片、讀取數據。

隨著電網的不斷發展,新建變電站將日益增多,日常巡視工作必將占用大量的人力資源。有了巡維機器人,能夠 24 小時不間斷工作,完成日常巡視、特殊巡視、故障巡視、作業巡視等多種巡視任務,大大提升巡視效率。

黨建基建深度融合

高質量建設激活力

近年來,河源供電局將黨建工作與項目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使項目黨建與工程建設全面融合共進、相得益彰。

不管是越王山變電站工程,還是甲湖灣工程,在大大小小的供電攻堅工程建設戰役中,河源供電局都會成立臨時黨支部和黨員突擊隊,統領基建現場黨建工作,將業主、施工、監理、設計、生產、調度等部門的黨員吸收到臨時黨支部,不斷提升戰斗力。

2020年,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對越王山電站項目建設的影響,河源供電局充分發揮基建現場臨時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確保防疫體系和工程管理體系同步有效運轉。在河源供電局的提前謀劃下,2020年3月,越王山變電站基建工程得以全部復工。

復工后,該項目部依托黨員帶頭創新創效,對施工流程進行優化調整,整個標段采用“大流水”作業,基礎、組塔同步鋪開,架線施工滿足一段架設一段,并用好所跨線路停電檢修期間及時開展跨越施工,先行進行導地線展放。多層面的支部聯建,充分發揮聯建黨支部的優勢,助推工程加快進度,使黨員在施工中的示范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在甲湖灣工程河源段的建設中,河源供電局也成立了重點工程500千伏寶麗華汕尾甲湖灣電廠一期接入系統工程(河源段)臨時黨支部。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該支部發揮了黨員示范帶動作用,開展黨員“一帶一”“一帶多”幫帶活動,讓黨員在工地上找到更強的歸屬感,增強了施工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河源供電局基建部主任、臨時黨支部書記歐洲華總是定期深入施工一線,與員工談心談話、征求意見,對員工反映的問題分類匯總,集體研究決策后及時給予答復和解決。

“在人文關懷上,我們也總是想方設法做到最好。”歐洲華回憶說,“我記得年關將至的時候,大家還在趕工期。一天晚上,我們在工人宿舍巡視的時候聽到有名工人在哭。原來這名工人看到工程吃緊,又買不到回家的火車票,想到家中的妻兒還在期盼他回家過年,一時悲從中來。了解到情況后,我們當即就給這名工人作出保證,會按期放假,也會幫忙買票,買不到火車票就買飛機票,無論用哪種方式,都會安全及時地把他送回家。”

正因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河源供電局全力打贏進度攻堅戰,為甲湖灣工程河源段打造成施工周期最短、施工效率最高的標段夯實了基礎。

歷史不遙遠,未來亦可期。當前,河源電力事業發展正由量變到質變跨越。這些變化過程中的“跬步”和“大步”,構成了河源電力的過去時和現在時。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河源供電局將不斷加大推進變電站智能運維探索力度,為河源高質量發展和市民高質量生活提供更加穩定、安全、可靠的供電服務。

■統籌 / 黃世軍 

■采寫 / 本報記者 黃欣 通訊員 徐猛 黃慧  ■攝影/肖斌

    上一篇:美好生活
    下一篇:周末一起踏春栽樹去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