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多措并舉穩就業促就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家門口”就業創業 增收致富振興鄉村
■龍川縣組織群眾參加“南粵家政”工程培訓。
■龍川縣開展焊工培訓,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創業。
■龍川縣技工學校
核心提示
就業是民生之本。龍川縣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穩就業保就業的各項政策,以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以產業建設開發更多就業崗位,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強化就業服務供給,大力推進培訓工程促進就業創業,進一步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多措并舉促進各類群體就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確保全縣就業大局穩定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龍川縣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萬人。其中,2020年,該縣開展企業備案線上試崗培訓10662人,新增城鎮就業5025人,精準扶貧幫扶就業7527人,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開發村居創業服務平臺357個。深入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工程,帶動就業創業超過1.5萬人。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龍川縣將堅持以高鐵新城、幸福新城、泰嵋新城三大發展平臺建設培育高質量發展平臺,在穩崗增崗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更多就業創業崗位,在創新與改革中激發“融深”“融灣”的強勁動能,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加快推進“生態龍川”“現代龍川”建設。
產業發展就業增長 群眾“家門口”賺錢又能顧家
連日來,鐘國輝很忙碌,工作日在工業園的一家企業上班,雙休日和節假日就趕回鶴市鎮芝野村的家中從事春耕。盡管肢體有些殘疾,這位1972年出生、初中畢業的男人,用勞動撐起了四口之家。
“離家不遠,工資還可以,找到了一條出路。”鐘國輝于去年底通過應聘,成為落戶工業園企業丹尼玩具(龍川)有限公司裝配部的一名員工,除掉交通、社保、食宿等費用開支,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在3000元左右。
有好工作不能忘記朋友。鐘國輝找到工作后,又先后聯系了另外兩名身患輕微殘疾的朋友。通過公司面試后,來自于鶴市鎮富石村的葉正興、車田鎮赤木村的陳文禮和鐘國輝成為了同事。在經歷數番“外出找不到工作”的挫折后,3名沒有專業技能、學歷不高且不再年輕的殘疾群眾,在“家門口”成功就業。
“龍川發展好了,有工業園有企業,就業機會多了,讓我們這些想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有了就業崗位。”今年34歲的陳文禮有3個孩子要撫養,家庭的重擔全壓在她瘦弱的肩上。這份月薪3000元左右的工作,讓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好好干,有技術活就好好學,跟上公司的步伐,才不會被淘汰。”陳文禮和她的另外兩個朋友表示,他們都非常珍惜現在的工作機會。
3名身患殘疾的群眾就業的工業園是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產業轉移園), 2006年建園,2008年被認定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經過10多年的發展,產業轉移園所在地由最初的荒山變為一座工業新城。如今,在這塊開發面積已達6平方公里的熱土地上,105家企業用他們的市場觸角和頂尖技術,勾畫出龍川新時代工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的高速發展,是龍川工業提檔升級、迎來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產業大發展,帶來了就業的高增長。據不完全統計,當前龍川縣“一產業園四小工業區”共提供崗位2萬余個,本地用工量占到90%以上。去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產業轉移園總用工人數達10112人。其中復工后新招用工1293人,總用工比上一年新增13%。
“千方百計幫助有工作需要的群眾找到工作,同時也緩解企業的‘用工荒’。” 龍川縣工業園區企業用工中心負責人丘麗婷表示,去年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選擇在家鄉務工,通過線上線下發布用工信息和招聘,不少本地勞動力實現在本地就業。
從年齡層次分析,在工業園就業的本地群眾中,30歲至50歲的務工人員占到六成以上,其中女性占到70%。丘麗婷說,這一年齡階段的就業人員,大多數需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和年老的長輩,就近就業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庭,很符合他們的選擇和需要。
創業帶動就業 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渠道拓寬
今年清明假期, “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龍川縣赤光鎮大洋村的源東美麗鄉村產業體驗園迎來一批又一批前來觀光游玩的游客。為服務好游客,產業體驗園臨時聘請了當地20多名村民,協助做好服務工作。
今年38歲的大洋村村民袁阿姨就是其中之一。3天的清明假期,她主要負責道路清掃、停車場管理等工作。袁阿姨表示,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深入推進,就業渠道多了,附近的農業公司或是合作社一年四季都有活做,不再拘泥于之前外出打雜工。
據悉,源東美麗鄉村產業體驗園是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產業,作為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該公司盤活村中260畝土地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規劃建設“七區三園一花海”,打造集觀光旅游、休閑采摘為一體的綜合體驗園,不僅為當地群眾帶來了旅游性收入,還提供了數十個就業崗位。
創業帶動就業。據了解,“十三五”時期,龍川縣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全縣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8家。“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覆蓋全縣24個鎮42個村,義都鎮桂林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6個村2個鎮入選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期間,龍川縣積極用好產業幫扶資金,大力發展符合市場規律、符合群眾期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把因產業薄弱導致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短板補起來。據統計,2016—2020年,龍川縣累計發展綠色生態優質茶油、茶葉、水稻種植產業,牛大力、金線蓮等藥材種植產業,西門達爾牛、黑山羊、肉鴿、溫氏雞等養殖產業等“造血型”扶貧項目632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49個,建立產業基地12個,全縣24個鎮、70個省定貧困村均有特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或產業基地覆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力的產業支撐。
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大大拓寬了當地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渠道,激發了鄉村振興活力。以龍川縣省級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建設為例,該產業園建設范圍主要包括赤光、黎咀、黃石、四都及豐稔鎮,園區油茶種植面積達7.5萬畝,產業園實施主體共有5家。采用“產業園+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專業戶)農戶”和“公司+農戶+基地”的運營模式,帶動農戶5萬戶以上,產業園區增加就業崗位5000個,年均每戶增收3000元至4000元,產業園內農戶人均純收入顯著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0 %以上。
龍川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胡勇表示,留守在農村的中青年大多因為要照顧家庭或是自身能力所限,不能長期外出工作,對靈活就業的需求較大,鄉村產業的興起,開發了更多靈活就業崗位,為這類群眾提供了就業增收的門路。
推進三大培訓工程 促進就業創業
廣東邁諾工業技術有限公司是龍川產業園1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之一,在用工方面,技術型人才是主流。去年從龍川縣技工學校畢業的21歲小伙子黃啟宇,是該公司激光組擔任板材激光切割的工作人員。作為一名技能型人才,他進入企業3個月后就能獨立操作機器。
培養技能型人才是龍川縣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大亮點。該縣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持續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縱深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創業。
實施“廣東技工”工程。龍川縣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推進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采用專業對口、訂單實習實訓、政府適當補助的方式,全力建設一支適應該縣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龍川縣技工學校是公辦省一類技工學校,是龍川縣推進“廣東技工”工程的主要實施載體。目前,該校開設有模具制造、數控加工、汽車維修、農村電氣技術等13個熱門專業,在校生近2000人。為著力破解企業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龍川縣技工學校緊盯龍川縣的主導產業,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以訂單式培養技能人才。近年來,龍川縣技工學校學生就業率達97%。
實施“粵菜師傅”工程。自2019年底龍川縣貧困村“粵菜師傅”工程培訓班開班后,在失業人群中免費培訓、孵化一批粵(客家)菜師傅,并在企業的支持下,計劃在佗城古鎮租用、改造一批商鋪提供給受訓人員進行就業創業,全力打造廣東“粵菜師傅”工程就業創業孵化基地,以進一步挖掘本土餐飲烹飪技能人才,提升城鄉勞動者技能水平,擴大就業創業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南粵家政”工程。家政服務業作為朝陽行業,龍川縣深入推進家政培訓服務,縣技工學校、縣婦幼保健院分別承擔了實施“南粵家政”工程職業培訓基地、就業見習基地的職能,授予4家家政類公司為實施“南粵家政”工程就業訓練實訓中心。同時,龍川縣分別與河源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深圳市家庭服務業發展協會、惠州市家政行業協會簽訂“南粵家政”就業服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
在實施“三大培訓工程”過程中,龍川縣立足服務龍川,輸送粵港澳大灣區的理念,遵循市場規律、堅持需求導向,高質量高標準培訓,打造龍川縣家政服務品牌,樹立家政服務典型,將“三大培訓工程”打造成社會就業的穩定器、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據統計,2020年,龍川縣開展企業備案線上試崗培訓10662人,新增城鎮就業5025人,精準扶貧幫扶就業7527人,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開發村居創業服務平臺357個;深入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工程,帶動就業創業超過1.5萬人。
今年,龍川縣將持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持續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縱深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計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000人以上。
培養多樣性技能人才
推動振興發展
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產業蓬勃發展。2006年畢業于龍川縣技工學校、學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戴明,是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春風”的受益者之一。畢業之后的他在龍川縣城最大的商場工作,是蘇寧易購送裝一體化的一名售后維護員。累積了5年工作經驗之后,他選擇了自主創業。目前,戴明的業務范圍從龍川縣擴大到紫金縣、和平縣、東源縣4個縣,共計70多個鄉鎮。
龍川縣是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有集物流配送、電商培訓、招商引資、產品展示體驗、倉儲冷運等一站式服務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形成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建有14個鎮級服務站、203個村級服務站。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有力推動了龍川縣農村經濟轉型和農產品的快速流轉,有力支撐了縣域經濟發展,帶動了一大批群眾就業。
根據市場需要,龍川縣加大對電子商務產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龍川縣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學校累計培訓各類電商人員1.8萬余人次,為電商發展提供了各類人才保障。
近年來,龍川縣在加強普通教育發展的同時,以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為重要抓手,全面推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基礎工作,構建起以職業教育中心為龍頭、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骨干、村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教學點為基礎的縣域三級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全面提升了龍川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務能力,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龍川縣將堅持以高鐵新城、幸福新城、泰嵋新城三大發展平臺建設為抓手,大力培育高質量發展平臺,在穩崗增崗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更多就業創業崗位。龍川縣將順應時代變革,持續推進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培養多樣技能人才,在創新與改革中激發培養人才的強勁動能,為加快推進美麗龍川建設貢獻“川”流不息的人才力量。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刁國強 胡勇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