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90多年前,海陸惠紫革命呈星火燎原之勢

2021-05-23 09:55:00 來源:

核心提示

90多年前,五興龍革命根據地建立,紫金、河源及海陸豐、惠陽一帶的革命火焰,逐漸發展壯大為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時期為廣東紅色斗爭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中共廣東區委(后改為省委)、東江特委和各縣黨組織的領導下,1929年夏秋間,革命風潮席卷海陸惠紫,四地革命力量匯聚成燎原之勢,海陸惠紫蘇區(1930年12月后稱海陸紫蘇區)由此形成。海陸惠紫這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從建立到解體,經歷了7個年頭。

根據《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一文(載《東江黨史資料匯編》),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從產生、發展、到受挫,后來又恢復和發展直至解體,先后經歷了7個年頭,即1927年4月至1933年5月。

1

四縣聯動 發動群眾開展武裝暴動

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海豐、陸豐、惠陽、紫金四縣,在革命年代是怎樣相互呼應最終匯合成燎原之勢的?

早在土地革命戰爭初期,海豐、陸豐、惠陽、紫金四縣就相繼開展武裝暴動,奪取政權,建立人民政府。1927年11月、12月,海豐、陸豐和紫金相繼建立縣蘇維埃政府,成為名震嶺南的東江蘇區。為加強對海陸惠紫四縣武裝斗爭的領導,海陸惠紫四縣暴動委員會于1928年5月成立,楊望任書記,顏昌頤、古鴻江、黃依農、林甦、彭桂為委員;決定以粵西北山區為重點,訓練赤衛隊,舉行夏收暴動。同年秋,國民黨重兵“進剿”革命根據地,紫金革命陷入低潮。

1928年10月上旬,中共海陸惠紫四縣縣委向省委報告,四縣“與省委交通不便,在緊張激烈的斗爭時期,遂發生指揮上的重重困難問題?!币皇撬目h黨部自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受挫至1928年10月8日,很少得到省委、東委的指示,種種困難問題如黨務整頓等,大多無法得到上級的支持和指示,開展工作時有諸多不便。二是各地暴動名義上雖有四縣暴委統一指揮的機關,但暴委并不能指揮四縣黨組織,無法形成合力,只能各自為戰。

因此,在10月6日晚,由海豐縣委召集四縣相關負責人出席四縣暴委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成立海陸惠紫臨時特委,臨時特委有指揮海陸惠紫四縣縣委及督促四縣暴委之權。

10月26日,廣東省委批準設立特委。中共海陸惠紫特委正式成立后,“各地武裝因有了切實的整頓,注意政治及軍事的訓練,都能起極大作用,無論紫金、海豐、陸豐各地的武裝都能普遍在各地攻打反動勢力,使敵人窮于應付而得到很好的成績,例如陸豐部隊之攻上護,紫金部隊之攻里坑,海豐各區武裝之攻打鄉村民團,攻后有的民團自行解散,有的幫助我們糧食,有的搬家逃跑,而一般農民更知道我們力量而接受我們的宣傳與組織者亦屬不少,這固然是群眾的斗爭犯了軍事的盲動主義,但此動作于海陸紫三縣的政治上確有大的影響。(《中共海陸惠紫特委給省委的報告——特委成立后四縣情況及第二次暴委全體委員會議經過》,1928年11月10日)”

但那時的革命形勢仍不容樂觀,除國民黨當局“清剿”外,紅色鄉村的范圍也亟須發展。海陸惠紫四縣暴委在1928年12月給省委的報告中指出,紫金工作也只有三區炮之一部分紅色鄉村約10個,僅占全區鄉村百分之一,向“白色鄉村”的滲透工作困難重重。

1929年9月,中共廣東省委發出75號通告,提出當年工作的總路線是“發動領導一切群眾的日常斗爭,引領群眾走上斗爭舞臺;加強土地革命,發動領導游擊戰爭,擴大組織紅軍,準備地方暴動的可能條件,建立蘇維埃政權?!备鶕V東省委的指示,中共海陸惠紫特委對軍事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在特委和特委軍委的統一領導下,設立東北、西南兩個總指揮處,東北指揮處指揮陸豐、紫金、公平、高潭、可塘等地的軍事行動,西南指揮處指揮海豐三、四區,東南及惠陽等地的軍事行動;紅軍49團的一、三營在東北工作,49團的二營在西南工作;廣泛發動農民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此前,海陸惠紫四縣暴動委員會改為海陸惠紫四縣革命委員會,作為公開的指揮機關。

這一部署得到了各地認真的落實,游擊戰爭迅速發展,蘇維埃區域不斷擴大。到1929年底,海豐恢復建立黨支部210多個,陸豐有中共支部84個,紫金有中共支部18個,黨員300多人,恢復了炮子等地的蘇維埃政權。4縣的廣大農民還恢復和建立了農民協會、貧農自救會等組織。

2

紅旗飄揚 蘇區群眾走上革命道路

1929年底,海陸惠紫特委根據省委指示,加強領導年關斗爭,號召各地農村暴動,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不斷壯大革命力量。

到1930年春,海陸惠紫的蘇維埃區域已日益擴大,而且形成連片格局。惠陽的高潭,海豐的赤石、鵝埠、后門、黃羌、石沙、日中,陸豐的新田,紫金的炮子,都成為蘇區;甚至一些白色鄉村也建立了中共黨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在蘇維埃區域,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群眾逐步實行土地政綱,開展土地革命。(《廣東革命根據地史》)

1929年12月1日,革命力量在海豐奪取政權后,海陸惠紫特委以海陸惠紫四縣革命委員會名義,宣布一份政綱,提出12項施政綱領:推翻豪紳地主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肅清反革命勢力;革命的工農、兵士、貧民,無論男女都有選舉權;絕對擁護工人的利益,增加工資,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沒收一切地主階級的土地,由蘇維埃分配給農民兵士;取消一切新舊債務,焚燒債券,絕對禁止高利貸及一切剝削;取消一切國民黨軍閥反動政府的苛捐雜稅;發展商業;擴大蘇維埃區域等。

蘇區施政綱領,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響應?!叭罕娨驗閰^蘇維埃存在之影響及敵人壓迫加重,表現日益革命化,如素來不與我發生關系的挑伕工人,看見紅軍圍攻某城市即能主動作向導。因蘇維埃區域中百物便宜及群眾生活的自由,的確可以推動群眾日益走上革命道路?!保ā吨泄矕|江特委給省委的報告——海陸惠紫各縣政治形勢、工作概況及軍事問題》,1930年1月9日)

上述報告詳細羅列了蘇區施政綱領的推行,帶來的積極反響和對革命形勢的助推作用:“紅色區域的群眾,都主張游擊戰爭,農民時有抗捐抗稅甚至毆打警兵的事實。河口、多祝、淡水的挑伕工人之毆打警兵;惠州菜販工人之毆打警察罷工;陸豐、梅隴農民之抗民團費;惠州印務工人之反抗工頭。海、陸豐工人自動通緝反動派,散發傳單,有些農民能起來抗租減租等。游擊戰爭的發動以后,發展極為快速,群眾參加都頗多,而且此時紅軍亦建立起來,赤衛隊亦有相當發展,蘇維埃區域亦擴大許多,而且紫金三區更恢復了蘇維埃政權,在‘八·一’‘九·一’之后,黨的政治影響,進一步擴大,群眾不但能夠散發傳單,而且蘇維埃區域的群眾,更能作武裝示威運動,群眾的革命斗爭如此,更加動搖了反動統治?!薄昂XS農民自發行動殺收租之徒;惠陽農民之抗糧、減租、賴租、抗租及反對拉夫;陸豐農民之反抗敵人圍鄉,與之武裝沖突;紫金農民之準備反抗糖捐;海豐運動工會之發展;梅隴販魚工人罷工;各地警衛隊兵之左傾?!?/p>

海陸惠紫各級蘇維埃政權建立后,中央臨時政治局給予了高度贊揚和肯定:“中國革命之中,這是第一次由幾萬幾十萬農民自己動手實行土地革命的口號,第一次組織工農兵的無限制的政權。一開始便有極大的規模,而且在土地革命的性質上也是空前的深入,極有組織、極有活動力量。這塊在十一月中旬已經擴大有五十萬居民的區域,帶著充分的革命性質,完全掃除了機會主義的余毒。一切鄉村之中,隨后便是一切區鎮之中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鄰近的鄉村縣市,都發動了廣大的農民群眾起來暴動,和工農革命軍共同圍攻地主豪紳的巢穴而能戰勝他們,擴大革命的地域?!保ā蛾P于海陸豐蘇維埃情形的報告》,1928年)

3

黑云壓境 革命武裝保衛蘇維埃

在武裝斗爭方面,1929年11月,中共紫金縣委根據中共海陸惠紫特別委員會關于“轉移敵人視線,保衛蘇維埃中心根據地”的指示,成立了中共紫河特區委、團紫河特區委和紫河游擊隊,莊羲、劉來(劉志遠)先后任書記,藍蔚林任紫河游擊隊隊長。部隊向紫河邊推進,利用秋收斗爭,在青溪組織了3次武裝起義,牽制了向海陸惠紫中心根據地“進剿”的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

同月,中共廣東省委派李大林到大南山成立閩粵贛特委(取消了東江特委,在東江地區成立中共西南、西北兩個特委,海陸惠紫和潮普惠七縣歸西南分委管轄),海陸紫三縣在碣石溪召開黨代會,成立中共海陸紫縣委員會、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會后,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機關遷至紫金赤溪寶善樓辦公,戴耀田負責開辦戰地訓練所,培養軍事指揮人才。

至1929年冬,海陸惠紫成立了以彭桂任團長的紅軍49團,惠陽為一營,海豐為二營,紫金為三營。第三營以林君杰為營長,與龍炮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的龍炮區聯隊80多人并肩作戰。

1930年3月,紅軍49團發展到1200多人,成為紅軍主力部隊,海陸惠紫蘇區已擁有20萬人口,不少區鄉蘇維埃政權及農民協會組織恢復活動。紅色地區擴大,形成了海陸惠紫邊區根據地。1930年10月,海陸惠紫特委與東江特委合并,改稱中共東江特委,管轄惠潮梅地區。(《中共海豐縣組織史資料》)

1930年1月,紫金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鐘定香任主席。5月1日,東江蘇維埃政府在八鄉山成立,鐘定香出席了大會,并當選為執行委員。隨后,紫金農軍聯合五華農軍在洋頭擊敗國民黨紫金縣基干大隊和香翰屏部300多人,在石門瀝伏擊從高潭來犯之敵300多人,保衛了蘇維埃政權。

1931年4月,紫河特區劃歸惠州管轄,擴大為惠紫河博根據地。7月,黃旭初糾集海豐、陸豐、惠陽、紫金、五華等地主武裝,分四路進攻紫金,均被中共海陸紫縣委和紫金革命委員會領導的農軍擊敗。9月,古大存率五華農軍聯合紫金武裝,在紫金洋頭擊敗海陸惠紫聯防軍和雜牌軍的進攻,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減少了中心區域的軍事壓力,保證了蘇維埃區域工作的順利開展。

1932年11月、12月間,國民黨重兵進駐海陸紫和陸惠蘇區,強迫群眾實行保甲制,到處筑碉堡,全面封鎖蘇區。加上1933年受黨內左傾路線影響,革命力量被削弱。經過多場戰役,1934年初,海豐、陸豐、惠陽、紫金蘇區全部落入國民黨手中。1934年秋,中央蘇區紅軍開始長征,革命進入低潮。紫金黨政軍革命組織轉為地下活動。

相關鏈接

海陸惠紫革命組織歷史沿革

1928年8月,中共海陸惠紫特委、暴委和革命委員會成立。

同年10月6日,海陸惠紫四縣縣委代表聯席會議召開,海陸惠紫臨時特委成立,陳舜儀任書記,黃依農任宣傳委員,何友逖任組織委員。同月26日,經省委批準,海陸惠紫特委成立,海陸惠紫暴委改組為四縣革命委員會。

同年12月初,中共廣東省委指示海陸惠紫特委改為海陸紫特委,書記陳舜儀,駐地海豐;惠陽由省委直接領導。

1929年5月下旬,中共海陸紫特委召開擴大會議,遵照省委指示,把海陸紫特委擴大為海陸惠紫特委,機關遷往惠州郊區;海陸紫革命委員會擴大為海陸惠紫革命委員會。同年10月,共青團海陸惠紫特委成立,共有115個支部。

1929年11月,中共海陸惠紫特委成立中共紫河特別區委員會(中共紫河特委),莊羲任書記。當月,共青團紫河特別委員會在炮子成立。

1930年6月,東江蘇維埃惠州十屬特別委員會成立。同年10月,根據省委6月17日指示,海陸惠紫特委正式合并于東江特委。

同年10月底至11月初,中央委員鄧發主持閩粵贛蘇區特委工作,在閩粵贛蘇區第一次黨代會上,決定調整東江地區黨組織,取消東江、惠屬兩特委,成立中共閩粵贛特委,組建東江地區西北分委(領導龍川、五華、興寧、梅縣、大埔、豐順、蕉嶺、平遠和贛南尋烏等縣黨組織,劉琴西任書記)和西南分委(領導海豐、陸豐、惠陽、紫金、潮陽、普寧、揭陽、潮安、澄海等縣黨組織,顏漢章任書記)。

1930年11月,中共海陸紫縣委員會成立,劉琴西任書記。

1931年5月,中共兩廣省委決定撤銷西北、西南兩個分委,恢復東江特別委員會。同年7月,中共兩廣省委指示惠陽縣委要擴大工作范圍,惠陽縣委(轄惠陽、紫金、河源、博羅和惠州)改稱為惠紫河博縣委,簡稱惠州縣委,陳允才任書記;下轄13個縣委,其中有紫河特區下轄的6個區委即附中、藍塘、青溪、古竹、埔黃臘、藍黃(河源縣屬)等區委。

(本文參考資料:《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史》《中共紫金縣黨史大事記》《中國共產黨紫金縣地方史(1919—1949)》《紫金黨史資料(第二輯)》《蘇維埃之光》等)

本報記者 凌麗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