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和平人備好革命“干柴”跨省尋找紅色星火

建立黨組織開展革命斗爭

2021-06-06 09:55:00 來源:河源日報

■羅響(方華)故居。

■羅響肖像

■羅響(方華)的中共七大代表證。

核心提示

抗日救亡運動中,覺醒起來的和平人,充分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形勢和民眾高漲的救亡圖存熱情,廣泛聯系動員各個階層,開展革命斗爭。在備好革命“干柴”的同時,他們跨省尋找黨組織,點燃和平的紅色革命星火,建立并發展了和平黨組織。

民族存亡關頭 他們熱血燃燒

抗戰全面爆發后,1937年8月,和平籍在上海工作、求學的黃驚白、陳重光、陳啟珩、陳慧生,在廣州工作求學的曾源(鏡湖)、黃志猷、羅寶萱、肖得根等,在龍川工作、求學的周寶時、駱維強、駱燦、章平(張祥鎮)、徐梓材、駱柱石、徐錦福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回到了和平縣。他們以縣立陽明高級小學、熱水東華小學、大壩小學、東水小學、古寨小學、彭寨四約小學、林寨小學、下車育成小學等為陣地,與當地進步教師、青年密切配合,積極組織發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這些進步知識分子,在和平縣創辦抗戰學校和民眾夜校,采用生活書店出版的《抗戰讀本》為指引,開展辦墻報、街頭宣傳、演出抗戰戲劇、慰問抗戰將士和傷病員等抗日救亡活動。

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在“國共兩黨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面的民族抗戰”方針,在和平人羅響(1940年底到達延安后,改名為方華)、張覺青、黃驚白等人的組織和推動下,和平縣抗敵后援會組建起來了,國民黨和平縣縣長韓甲光、國民黨縣黨部特派員陳枕溪分別為正、副主任委員,原十九路軍60師237團團長黃漢廷、原十九路軍營長周剛如、和平縣商會會長謝德齋等當地有名望者,及羅響、張覺青、黃驚白、陳啟珩、曾源、黃志猷、羅寶萱、周寶時、林鏡秋、肖得根、駱維強等人為委員,陳啟珩兼任秘書長,黃驚白負責宣傳股,羅響負責組織股,張覺青負責日常工作。隨后,各區、鄉都成立了抗敵后援會。通過國民黨縣黨部總務干事陳仁的關系,黃驚白、曾源被安排到《和平三日報》任主編,報道抗日前線消息。

黃驚白、張覺青等以縣立陽明高級小學學生為主要成員,成立了“和平縣抗日先鋒少年突擊隊”,隊員有80多人。隨后,章平、陳重光等在縣城,羅維芝等在熱水、曾源等在大壩、周寶時等在下車、駱維燦等在東水、林鏡秋等在古寨、陳啟珩等在林寨、曾憲拔等在彭寨等地,分別組織“青年抗敵同志會”,全縣共有會員七八百人。

與此同時,他們還創辦了抗戰學校和夜校,組建“奔流”劇團,組織和訓練民眾抗日自衛隊。他們按照中共中央抗日救亡十大綱領精神和“不放松一刻工夫、一個機會去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的批示,領導工農群眾在政治上爭取民主權利,在經濟上減輕負擔、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把他們廣泛動員起來。

抗日團體組織起來后,羅響、張覺青、黃志猷等知識分子,承擔起授課之任。其間,他們發動300多名青年農民參加“熱水抗日自衛大隊”,羅響任大隊長,下設3個中隊,分別由羅維之、王守中、羅芳濃任中隊長。1938年2月2日,熱水鄉成立了“熱水鄉農民協會”,羅響任會長,各進步青年任委員、干事,各保保長均為農會骨干兼任。會后,曾源、黃華明到大壩的上鎮、黃沙等小鄉建立起農民協會,有會員1000多人;周寶時、陳榮章、林鏡秋等人分別到下車、東水、古寨、青州等地建立起農民協會,全縣農會會員近4000人。

是年春,根據國民黨省政府規定,羅響、黃驚白等人通過和平抗敵后援會,推動成立“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體和平縣統率委員會”,大會推選和平縣縣長李則謀為主任委員,周剛如為副主任委員,周寶時為委員兼秘書,羅響、黃驚白等9人為委員。該委員會提出以熱水抗日自衛大隊為榜樣,號召各鄉成立抗日自衛大隊。至是年秋,大壩、大湖、青州、古寨、彭寨、下車、林寨、東水等地都成立了抗日自衛大隊,共有隊員近2000人。

1938年春,王秀清(黃漢廷夫人)、陳重光等發起組織“和平縣婦女抗敵同志會”;1938年7月至8月,國民黨和平縣政府組織“和平抗敵后援會暑期下鄉工作團”,30多人下鄉50多天,走遍全縣36個鄉及當時隸屬和平的大湖、宋烈、水溪鄉,檢查、指導青年、婦女抗敵同志會組織活動情況,召開各階層人士座談會,發動民眾,開展街頭宣傳,以喚起群眾的抗日熱情。

同年11月,和平縣縣立陽明小學在徐梓材等人的指導下,成立了30多人的“抗日先鋒隊少年突擊隊”和少年劇團,利用假期到各農村、街鎮演出。

此時,中共中央改變了“土地革命時期”沒收地主田產的政策,采用減租減息政策。和平縣各鄉農民協會,在擴大農會規模、領導開展生產和移風易俗運動的同時,開展減租減息和“永佃權”斗爭。

在各種組織紛紛建立起來的同時,和平縣在建立黨組織的基礎也在夯筑并打牢。羅響分析說:“這里的國民黨沒有很大的力量,抗戰后縣黨部是為一撮小資產階級支配著,它不能代表地主階級,也不敢公開的代表農民,它是居間調和著這個矛盾,其次就是‘托派’和漢奸的活動,漢奸除了秘密的奸細不知道的以外,其他還沒有任何活動,‘托派’有一個奸細在后方醫院活動(挑撥離間),但不久后方醫院移走了?!薄坝捎诤推降牡刂髋c農民有著異常尖銳的矛盾,及小資產階級與農民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大革命的時代,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曾領導廣大農民起來反抗地主、豪紳的壓迫。即在大革命后,他們還繼續與地主、官僚進行爭取民主的斗爭,而且在這些斗爭中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箲鹨院螅糠值闹R分子有機會接受黨的政治主張和馬列主義的思想,而且在群眾中預先替黨建立了政治的威信,因此可以說,在黨未建立前已有了革命行動及思想的基礎?!?/p>

羅響認為,這個時期(1938年4月至1938年12月)是和平政治環境最好的時期:一、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和平各個階層積極廣泛參與抗日運動。二、黨的政治影響及八路軍的軍事影響,在群眾中不斷擴大。三、抗日群眾運動擴張迅速,個別黨員很好地領導了這些團體,并且贏得了部分斗爭的勝利。四、部分中小地主與鄉紳都轉向進步方向,當地政府亦相當開明。五、在主觀方面,少數黨員在各界群眾尤其是在農民當中,有很大的威信。

本報記者 凌麗 文/圖

“紅心”向延安 跨省尋找黨組織

為尋找黨組織,追隨黨的領導,羅響很早就行動了起來。1937年9月,熱水東華小學校長羅響(后改名為方華)、教導主任張覺青,致信延安,與新華社取得了聯系,訂閱《新華日報》《解放》雜志等,并請求來信指導和平縣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2月,羅響、張覺青、黃驚白、黃志猷等人在和平縣城商議決定,由羅響赴江西龍南縣城尋找開設“美而特”理發店的師傅丘火勝(熱水人,大革命時期和平縣理發工會會員),通過該店理發學徒裴漢文(熱水人,羅響學生),聯絡中共信(豐)南(雄)縣委的同志。因當時信南縣委負責人到大余縣出差,未能會面。下旬,羅響再赴龍南縣城,與信南縣委書記羅世珍(興寧縣人)見面,并請求他派人到和平縣領導開展建黨工作。

按黨的組織規定,地方縣委不能跨省領導建黨工作,但羅世珍答應向中共贛粵邊特委反映,通過特委請求中央轉告中共南方臨時工委解決。1941年,羅響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時,見到中共贛粵邊特委楊尚奎,問及此事,證實了1937年底,中共信南縣委確曾匯報廣東和平縣有人來找黨組織一事,并已取得中央答復。

1938年5月,東莞人麥文(麥任)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結束后,被分配回到廣東工作。3月,麥文受中共南方工委派遣,到老隆民眾抗敵后援會任文書,負責東江上游幾個縣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他在老隆鎮經黃用舒(建黨對象)介紹認識了羅響,當時羅響兼任和平三江木排業公會駐老隆理事。很快,羅響與麥羅成為莫逆之交,麥文表明身份,讓羅響閱讀《中國共產黨章程》和《抗戰手冊》。羅響向他匯報了在家鄉熱水團結進步青年、組織農會和抗日自衛大隊、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等情況,并表達了他及其至交朋友張覺青和黃驚白都熱切渴望能得到黨組織領導的意愿。5月中旬,麥文隨羅響徒步經東水、和平縣城赴熱水,先后到羅響家和東華小學,與羅響和張覺青徹夜長談。經過考察,麥文認為羅響和張覺青“具有很高革命熱情的先進青年知識分子,而且已經初步掌握了運用黨的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法寶,并積累了一些可貴的經驗,是比較成熟的發展對象”,決定介紹羅響、張覺青入黨。

羅響后來憶及這一時期和平的革命斗爭歷程時說,和平當時尚未建立起組織,只有他和張覺青兩個新黨員,和上級黨組織聯絡不便,雖然只開展了一些黨的群眾運動,但依然為接下來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群眾基礎。

和平黨組織負責人成為中共七大代表

1938年5月底,羅響到龍川老隆匯報工作時,麥文介紹他與中共龍川支部負責人黃慈寬認識,并讓他和張覺青一起編入中共龍川支部過組織生活;并安排他們回鄉開展如下工作:鞏固好農民協會,開展“二五”減租活動,掌握好抗日自衛武裝,以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通過斗爭鍛煉,吸收當地農民協會積極分子和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入黨,壯大黨的組織。

6月,經考察,羅響吸收歷經斗爭鍛煉的葉鏡芬入黨,并在熱水秘密成立中共和平第一個黨小組,羅響任組長。

8月,在熱水東華小學,羅響等秘密成立了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中共和平縣支部,羅響任書記,張覺青任組織委員,葉鏡芬任宣傳委員,隸屬中共龍川中心支部領導,其成員有久經考驗的黃驚白、羅寶萱、陳仁、羅維之、章平、王守中、朱理從,及農會積極分子羅儒科、黃佛光、羅北星,共有黨員13人。

當年10月至11月,在龍川、廣州等地入黨的和平縣籍黨員曾源、黃志猷、駱燦等先后返鄉,和平當地黨組織的力量得到加強。

11月,中共龍川臨時工委書記黃慈寬到和平縣指導工作,認為和平黨組織發展太慢,應放手發展黨組織。他將中共和平支部分為中共和平特別支部和中共城鄉支部,羅響與張覺青分別擔任書記。黃慈寬還派人到大壩、彭寨、東水、古寨、下車等地建立中共黨組織。

1939年2月,羅響到紫金縣古竹鎮參加中共東江地區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簡稱“東江特委”)成立,尹林平任書記。會議期間,經特委批準,中共和平縣工作委員會成立,由中共龍川中心縣委領導,羅響任書記,張覺青任組織部部長,羅志猷任宣傳部部長。此時,和平縣已有黨員100多人。

1939年8月,因羅響身份暴露,組織決定安排他撤離和平。9月,羅響被調往龍川中心縣委工作,隨后,被中共廣東省委推選為中共七大代表,與古大存、區夢覺、朱榮、唐初等廣東代表,赴延安參加會議。

羅響離開和平前,上級對中共和平縣委成員作了調整,周寶時接任書記,余進文(余丁運)任副書記,組織部部長為張覺青,宣傳部部長為徐梓材。

從建立支部、縣工委,到建立縣委,和平黨組織僅用了半年多時間。麥任評論說:“和平的同志在未找到黨之前,已經按照黨的方針政策做了大量工作,是他們備好“干柴”,建黨工作僅僅是把它點燃起來而已?!薄吨袊伯a黨和平縣歷史(第一卷)》這樣總結這一階段和平的黨組織工作時:“這充分體現了和平人民不僅‘迫切需要獲得黨的領導’,而且還有較好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p>

【本文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和平縣歷史(第一卷)》《中共和平黨史大事記》《和平縣志》《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匯集(1937年-1941年)》等】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