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強化”扎實推進欠薪治理全力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

保障農民工工資權益是提升農民工群體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尤其是去年5月我國第一部保障農民工工資權益的專門性法規《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施行以來,我市人社部門錨定“根治欠薪”目標,強化督導、輿論宣傳、苗頭預警及源頭治理等,根治欠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市欠薪治理主要指標呈“兩穩三降”態勢,即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和欠薪案件結案率穩定在100%,案件數、勞動者人數和金額同比分別下降23.98%、21.3%、13.6%。在今年年初開展的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中,全市共檢查用人單位577戶,為1578名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待遇2268.87萬元,切實護住了農民工的“錢袋子”,讓農民工安心更安“薪”。
強化督導,
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落實屬地監管,轉變責任主體。采取對各縣區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進行年度專項考核的方式,考核結果實行A、B、C三級等級評價。通過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和“風向標”的作用,以考核指標的導向性、牽動性和可考性,進一步壓實了各縣區人民政府屬地監管責任,基本實現了根治欠薪工作責任主體由人社部門向市、縣政府的轉變。
擴大成員單位,推行“五三一”工作法。我市將根治欠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擴大到23個相關職能部門,工作方式由人社部門單打獨斗向多部門聯動轉變。與此同時,建立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對全市根治欠薪工作形勢進行研判,每年制定根治欠薪工作計劃,將根治欠薪工作細化為各項具體指標項目,每個指標項目均明確牽頭單位、參與單位、完成目標及完成時限,壓實了成員單位部門監管責任。尤其是在建設領域,人社聯合住建、交通、水務等行業主管部門推行“五三一”工作法,即:一是抓好在建項目簽訂勞動合同、實行工資保證金、實名制管理、開設工資專用賬戶、設立維權信息告示牌等五個常規化管理工作,將其作為必要性檢查項目;二是抓好在建項目推行工程款支付擔保、分包委托總包代發工資、通過銀行卡發放工人工資等三個長效化管理工作,將其作為主要性檢查項目;三是抓好在建項目按月足額支付工資這個常態化管理工作,將其作為重要性檢查項目,全力從源頭上防范建設領域欠薪問題。
強化輿論宣傳,
筑牢根治欠薪“紅線”
用好“新舊載體”,積極宣貫《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在市區主要路口、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現場、重點生產制造類企業廠區等醒目位置,張貼《條例》宣傳標語,印制并派發《條例》白皮書、農民工維權宣傳口袋書和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制作動漫宣傳小視頻,并在多媒體滾動播放,擴大宣傳覆蓋面。
組織專題培訓,提升宣傳深度。2020年,市、縣兩級人社部門聯合住建部門舉辦了9期在建工程項目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培訓班,共1332名在建工程項目施工負責人和勞資管理專員參加了培訓,基本實現了對在建工程項目相關企業的全員輪訓。培訓中由專人對《條例》進行了詳細解讀,在明確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單位、分包單位的責任以及違法風險和成本的基礎上,指出了在建工程項目用工管理共性問題,進一步壓實了建設領域各方主體的工資支付責任。
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做到“邊執法邊普法”。針對《條例》重點聚焦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的特點,結合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對建設領域開展了兩輪工資支付情況專項執法檢查,由專人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違法責任和成本的生動講解,并提供現場政策咨詢服務,確保建設領域各方主體積極對標對表《條例》,規范項目和用工管理臺賬。
強化苗頭預警,
構建根治欠薪“防火墻”
堅持抓早、抓小,通過舉報投訴案件專查、日常巡查和專項執法檢查等渠道,滾動排查化解欠薪風險隱患。自去年12月全國根治欠薪問題線索反映平臺開通后,我市及時導出、核實、回復平臺內相關欠薪問題線索,為勞動者提供了“指尖上的便利”,進一步拓寬了勞動者維權渠道。經統計,截至2021年6月底,我市已妥善辦結平臺內欠薪問題線索588條,并安排執法人員逐一進行電話回訪。
建立“河源市欠薪預警信息交換微信群”,統籌稅務、供電、市場監督管理等20個部門的數據資源,對企業繳納租金、水電費、稅費及支付工資等指標動態進行循環監控,形成綜合監管強大合力,確保苗頭性、傾向性欠薪隱患得到及時有效處置。今年以來,全市共排查欠薪隱患38件,通過第一時間落實領導包案制度、制定一案一策和專人負責跟蹤調處等措施全部予以妥善化解,有效避免了小問題、小矛盾釀成大事件、大矛盾。
強化源頭治理,
織密根治欠薪“保障網”
針對建設領域欠薪問題多發易發的情況,嚴格落實相關制度,從源頭上規范建設領域用工管理和項目管理行為。
落實勞動用工實名管理制度。住建部門開發“河源市智慧工地綜合管理平臺”,與省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實現互聯共享。住建部門于2020年10月份開始實行信用信息平臺與實名制管理平臺聯動,對不落實實名制管理制度的企業進行誠信扣分,并實行系統自動計分,確保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項目入庫率達100%。
實施工人工資分賬管理制度。規定新報建工程項目施工合同必須按規定增設工人工資支付專用賬戶相關條款,要明確約定農民工工資占工程造價的具體比例(如房屋市政不低于合同造價20%、裝飾裝修工程不低于30%等),并督促在建施工企業推行由分包企業委托總包企業通過設立的專用賬戶來發放工人工資。
推行工人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推行現金、銀行保函、保證保險等三種形式繳存工人工資支付保證金。通過政府、企業、銀行、保險公司等4方主體共同參與保證金制度的實際運行,在減少施工企業現金支出、釋放資金流動性的基礎上,通過發揮保證金墊付兜底功能,實現了“保支”與“惠企”的雙利好。
實行維權信息告示牌制度。要求在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置維權信息告示牌,明示項目基本信息及農民工維權渠道,并要求每月張貼并公示工人考勤表及工資發放表。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督促884個新報建工程項目,通過企業自主選擇現金、銀行保函或保險公司保單等三種方式繳交了工資保證金,除按規定退還外,目前我市保證金專戶余額約1.91億元;工人工資分賬、勞動用工實名制和維權信息告示牌等制度已全覆蓋我市各在建工程項目。
(彭沖 程子躒 黃詩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