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園區共建激活產業發展新動力
——深圳幫扶河源園區發展紀實
核心提示
園區共建是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近年來,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發揮橋梁紐帶和示范窗口作用,協調“深圳所能”為河源所用,創新深河園區共建新模式,產業對口幫扶成效顯著。今年1月至6月,深河共建產業園區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129.99億元,產業共建新簽約項目57個、計劃投資額179億元;新開工項目51個、計劃投資額113.52億元;新投產項目43個,當年完成投資額2.1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額39.2億元,引進超億元以上項目15個。
源城:筑巢引鳳打造“首善園區”
進入深圳大鵬(河源源城)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源城工業園),園區內道路寬闊平坦、綠化植被豐富,休閑公園、體育場地、娛樂設施一應俱全。
源城工業園位于惠河高速公路河源埔前出口處,距離市中心僅11公里,規劃面積17.69平方公里,現已開發面積約7.4平方公里,累計投入開發建設資金約30億元。園區以電子信息為產業發展方向,重點承接和發展國內外及珠三角地區轉入的電子電器產業和“四新”(新電子、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產業項目。
為改善園區環境、提升園區形象,今年1月至6月,源城工業園擴園工作加快推進,累計完成征地1013畝,三期擴園累計投入征拆資金1.2億元;基礎配套加快建設,累計投入3400萬元建設資金,完善三期擴園行人道面積5.2萬平方米、景觀綠化帶8630米,平整土地7萬平方米。
筑良巢、引鳳來。今年1月至6月,源城工業園新落地工業項目5個,合同投資額6.9億元;新竣工投產項目10個,合同投資額8.7億元;新落地投資億元以上企業3家。產業發展穩中有進,今年1月至5月,44家規上企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9.86億元,同比增長27.0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04億元,同比增長38.7%;累計全口徑稅收1.15億元,同比增長2.4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1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31億元。
東源:科技創新驅動園區共建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東源工業園)的河源市集品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展廳內,啤酒起泡器、牙刷消毒器等各類新奇的小家電十分吸引眼球。“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日本、中東、歐美等地,每年產值約2億元至3億元?!痹摴究偨浝碛酊Q松向記者介紹說。
東源工業園是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2020年12月被省政府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總規劃用地面積20平方公里,轄徐洞工業區、仙塘工業區、匯通工業園、蝴蝶嶺工業城,已建成9.7平方公里。今年1月至5月,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0.15億元,稅收1.9億元,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新電子、新材料產業為主的產業集聚發展格局。
今年,深圳市鹽田區和東源縣建設了深圳鹽田(東源)共建現代物流園。園區位于東源縣仙塘鎮,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首期開發建設1805畝,計劃投資7.5億元,其中深圳鹽田區幫扶資金2.3億元。據悉,園區將于年底建成,致力于打造成服務粵贛的物流集散地、河源市的工業產品展銷中心、東源縣的企業孵化基地、東源工業園的服務中心。目前,園區已引進落戶26個工業類項目,總投資額約84.4億元,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稅收約3.91億元。
和平:產城融合助力“融深”“融灣”
近日,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和平工業園)內的廣東普能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臺臺凝聚了先進科技的車載冰箱正從自動化生產線誕生。“園區營商環境優越、規劃全面合理、配套設施完善,這些都是我們公司第一批進駐的原因。”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在深圳福田區對口幫扶下,和平工業園加快“融深”“融灣”步伐,園區日益成為“兩個和平”建設和智慧生態現代新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以來,和平工業園開發建設不斷加速,爭取了6000萬元地方專項債資金推動大壩集聚區基建項目加快建設,完成和平工業園北擴工程征地1000畝,上半年投入園區基建資金約3億元;招商引資成果豐碩,朗軒眼鏡、瑞祥科技等一批優質項目順利開工,1月至5月園區在談項目19個,意向投資總額52.6億元,新簽約項目7個,合同投資總額5.1億元,新開工項目6個,合同投資總額7.1億元,新投產項目5個,合同投資2.1億元;經濟運行逐步企穩,1月至5月,園區完成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41.5億元、工業增加值7.9億元,完成稅收4962萬元。工業項目完成投資約8億元。
接下來,和平工業園將繼續擴大園區發展空間,推動大壩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園區北擴工程,強化招商引資,重點發展鐘表、醫藥、電子等產業,推動在建項目盡快投產見效。
龍川:園區共建實現兩地雙贏
在河源市龍川縣通衢、登云兩鎮交界處的大坪山地段,有一座總規劃面積29平方公里的工業園。作為園區共建的典范,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龍川工業園)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分工,推進構建了“總部+基地”“研發+生產”“創新+孵化”的產業合作發展新模式。
在建立之初,該園區就確定了發展“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路徑,提出“以現代建筑工業化為引領,參與珠三角產業分工,全面促進‘電子電器、空氣能、鋼結構’等三大支柱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全國十大電子品牌企業之一的景旺電子科技公司,就是被這里的發展前景所吸引。該公司入駐園區后,培育出“生產在龍川,研發在寶安”的“景旺模式”,實現兩地雙贏。據介紹,項目為當地提供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年產值超過30億元。
今年以來,園區以新項目落戶為切入點,以“實現二次創業”為目標,推動新項目引進、基礎設施建設、園區環境提質等取得重大突破。今年1月至5月,園區產值為41.89億元,同比增長24.1%;工業增加值為7.71億元,同比增長24.8%;工業固投為8.09億元,稅收(全口徑)為1.3315億元。目前,園區正在籌建項目6個,擬于近期開工項目5個,已開工建設項目2個,建成投產項目4個,8個在談項目正在緊密對接中。
紫金:打造“一二三”產業共建新局
在深圳市龍華區大浪商業中心大浪茶都二樓,一處名為“紫金茶匯”的茶室匯聚了聞名遐邇的紫金十大茗茶,茶室上方“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茶產業展銷中心”的招牌格外顯眼。近年來,深圳市龍華區大力支持打造“紫金茶”公共品牌,支持茶產業帶和茶園共建,推動了紫金茶產業加速發展。
茶產業只是龍華對口幫扶紫金的一個縮影。深圳市龍華區始終將園區共建作為主攻方向,以深圳龍華(紫金)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紫城工業園)為平臺,逐步構建起“以工促農、以貿帶農、以城帶鄉,一二三產聯動共建”的龍華(紫金)園區共建工作格局。
據悉,紫城工業園是全省57個工業園中唯一一個一年內完成征地、建設、開園目標的園區。園區距汕湛高速紫金西出入口僅2公里,離廣州、深圳等珠三角中心城市車程約2小時,至河源市區車程約50分鐘。園區以一條龍“保姆式”服務著稱,為企業從簽約、辦證到竣工投產提供貼心“代辦”服務。今年以來,園區服務人員代辦工商營業執照38家,代辦企業投資項目備案34家,為入園企業代辦事項278項。截至目前,紫城工業園簽約入園企業共45家,總投資149億元,已投產企業24家,在建企業13家,其他項目也將陸續動工。
連平:創新共建機制 破解發展難題
自2016年第三輪全面對口幫扶連平縣以來,深圳南山與連平兩地通過“政府引導、優勢互補、政策疊加、園區共建”跨區域合作,積極探索核心帶動周邊、周邊支撐核心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高水平協同發展,為兩地“飛地模式”創造了經驗,為連平全域“融深”“融灣”注入了強勁動力。
2019年4月,深圳南山(連平)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連平工業園)開園,成為深圳南山對口幫扶連平的重要載體。據了解,連平工業園占地25.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億元。為破解發展難題,園區形成了多個創新模式:一是由深圳南山區屬國企深匯通公司作為建設運營主體,以深圳標準建設運營;二是南山區注入5.2億元產業園共建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將資金規模放大至10億元;三是招商前置,為企業“量身定制”產業園。
今年以來,連平工業園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園區有規模以上企業41家。1月至4月,園區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52億元,同比增長113.7%;園區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57億元,同比增長81.2%;園區實際完成工業固投4.36億元;園區新簽約項目1個,合同投資總額1.5億元;新開工項目3個,總投資3.72億元;在建項目17個,合同投資額共40.03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7億元;投產項目7個。
■文:王亞嬌 羅天 桑曉
■圖:馮曉銘 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