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產業共建撬動經濟發展

深河兩地“飛地經濟”建設成效初顯

2021-09-26 09:33:40 來源:河源日報

cbd3d2cca46a4a406c4ccaaaad346914_0926006_001_01_s.jpg

■河源高新區的卓翼科技項目即將正式投產

4c41b2ca958625219542edf2888978b3_0926006_001_02_s.jpg

■西可通信技術設備(河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繁忙。

f5e296f8d0d9a584fd6ef6e7e40a9920_0926006_001_03_s.jpg

■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產業園積極承接深圳產業外溢,推動園區產業提質增效。

核心提示

深圳、河源兩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兩地合作由來已久,產業共建工作歷久彌新。近年來,深圳、河源兩市按照中央和省統一部署安排,落實省委、省政府對口幫扶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的橋梁紐帶作用,大力推進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深化深河產業共建,突出兩地資源互補優勢,著力打造“飛地經濟”。如今,隨著“飛地經濟”建設成效初顯,雙方將持續促進區域產業協調聯動發展,積極探索“飛地經濟”的發展新路徑。

【優勢互補】發展“飛地經濟” 實現合作共贏

從河源市區驅車出發,沿著長深高速公路向南,一路上往來的車輛絡繹不絕,珠三角地區特別是深圳的車輛來往頻繁。

“河源到深圳這條線,我們一周基本上都要走上三四次。”貨車司機鄭師傅正準備把來自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的貨物送到深圳。記者找到送出貨物的廣東筑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他表示,近期公司每天都要運出50噸至100噸的貨物。如今,頻繁的物流運輸,在深河兩地已經成為常態。

深河兩地“結緣”于1991年,深圳開始對河源開展扶持工作,全面對口幫扶始于2013年,河源是深圳迄今支持力度最大、幫扶時間最長、投資項目最多的地級市。在長期的幫扶過程中,雙方緊密合作,已走出一條從“幫扶”到“共贏”之路。

深圳市總面積1997.4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927.96平方公里。40年間,深圳常住人口從30萬人增長到1756萬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莞惠都市圈核心,深圳的地位和重要性愈發凸顯,但“缺地不缺人”一直是深圳多年以來的城市發展瓶頸。

相對應的,河源市總面積為15821平方公里,可發展空間廣闊。優良的環境和豐富的資源,成就了河源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深圳、河源兩市按照中央和省統一部署安排,落實省委、省政府對口幫扶決策部署,深化深河產業共建,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優勢互補、政策疊加、園區共建”的跨區域合作新模式,讓“飛地經濟”飛出一片“新天地”。

【乘勢而上】厚植發展動能 精準招商引資

走進位于河源高新區的卓翼科技項目,記者看到,員工們正在生產車間里緊張有序地調試設備,查看產線設備安裝情況,為即將到來的正式投產做準備。據介紹,從深圳引進的卓翼科技項目是河源近年來投資金額最大的電子信息項目,總投資額50億元,預計年產1.2億部手機。9月9日,該項目一期廠房進入收尾和驗收階段,不日即將投產。

談起深河產業共建,就不得不提2003年成立的河源高新區。在“一次創業”的進程中,河源高新區引進的企業近七成來自深圳。在“二次創業”的進程中,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大力打造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產業園(下稱南山園),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深圳產業外溢,推動園區產業提質增效,促進區域產業協調聯動發展。

“飛地”要“飛”起來,需要做好對“飛出地”企業的招商引資工作。對此,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需要結合自身產業基礎,錨準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深圳市產業外溢趨勢,大力支持推動招商引資。

在具體實踐上,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錨準電子信息、精密制造、新能源等戰略性產業集群,繪制主導產業的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圍繞產業鏈精準招商。

“外溢發展戰略”鼓勵企業在輸出產品的同時,輸出技術、管理和服務,并按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構建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對此,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會同深匯通公司,委托第三方深入開展深河產業共建試點、河源產業融深協同發展規劃、深圳外溢產業疏解清單等七方面專題研究,挖掘梳理深圳市企業外溢需求,找準河源“融深”“融灣”的切入點和結合點,著力打造產業轉移承接地。

同時,在深河指揮部的協調下,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突出重點,多次到深圳舉行招商推介會,邀請企業、協會抱團到園區考察,廣泛宣傳河源“融深”“融灣”成本優勢和產業鏈優勢,提升河源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產業的知名度,依托平臺實現精準招商。

【聚力而強】優化營商環境 集群效應初顯

“為做好企業的‘貼心人’,我們明確引進的企業項目可以享受深圳、河源以及南山區、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多重政策優惠疊加。”南山園有關負責人表示,符合條件的南山園企業可以享受南山區給予不超過300萬元的一次性落戶資助。

據了解,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的出臺,深河兩市政府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探索跨區域合作模式,構建政府合作機制,確保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落實,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從而進一步暢通人才、資金、土地、技術流動和聚集。

以南山園為例,目前,該園區吸引了21家意向入駐企業,深圳洛賽聲學、樂思高通信等16家電子信息、新材料企業已正式簽約,部分企業已入園調試試生產,產業集群效應初顯。預計全部企業達產后年產值將達60億元至80億元、年稅收約5億元。

【謀劃展望】探索共建共享新模式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歲月更替,時代變遷,改革精神一脈相承。“深圳基因”不僅幫助河源構造了產業的肌體和骨骼,更為河源注入了富有改革精神的新鮮血液。

三大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持續發力、以電子信息產業為首的三大產業集群蓄勢待發、贛深高鐵通車在即……一次次破冰試水,一項項思想上、實踐上的探索與創新,激勵著河源爭當創新發展“拓荒牛”。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河源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培育高鐵經濟,聚力發展全域旅游,扎實推進項目建設,著力推進科技創新。

與此同時,深河兩地的合作機制也在逐步完善。2018年底,河源市與深圳南山區簽訂合作協議,立足兩地比較優勢,探索“珠三角總部+河源基地”“珠三角研發+河源生產”“珠三角創新+河源產業化”等產業合作共建和利益分配機制。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雙方職責分工和權利義務,建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機制,穩定雙方未來預期,有效激發雙方合作動力。

未來,深河兩地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手段”,實現做大做強共建共享。一方面,深河兩地將堅持政府引導和推動,創造必要的外部支持環境。另一方面,兩地將堅持市場主導區域產業鏈共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有實力的國企、民企參與合作區建設和運作。

此外,兩地還將繼續借力深河指揮部這一資源要素協調平臺,健全共建共享機制,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政策疊加,確保政策落地,充分發揮政策倍增引導效應,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激發藍圖變美景的實踐力量。

■組稿:本報記者 雷宇爍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