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工程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段)今日正式投產——
山河之間揮灑汗水 青山腳下艱苦奮戰
■驗收團隊在高空檢查、驗收線路等設施。
核心提示
433座基塔、207千米新線路……今日,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段)正式投產。該項目的投產,將滿足粵東沿海地區清潔電源需求,進一步優化廣東電網骨干網架,增強電力互濟和事故支援能力,提高廣東省供電安全性和可靠性。
沖鋒鼓聲緊,進軍馬蹄疾。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橫跨汕尾、惠州、河源三市,是廣東省電網“十四五”規劃重點工程項目。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紫金縣、江東新區及相關鄉鎮的大力推動下,南方電網廣東河源供電局以黨建引領工程高質量建設,提前全線貫通了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段),用責任和擔當確保了項目順利建成投產。
業主項目一部:
“每一步都要無縫對接。”
“走在泥濘的山間小道,一個腳印一鞋泥,走著走著就十分沉重,更何況每個基站開工、結束時,要運輸300多公斤的型材,近50公斤一個的壓鉗、卷揚機等器具,生怕一腳滑就摔倒。”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里,南方電網廣東河源供電局業主項目部項目經理黃雨效與4名同事,全程參與項目建設,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
他們組建的業主項目一部,以“主動承擔三大責任,全力做好工程推進工作,打造金質品牌項目部”為建設目標,以“同心同德,精誠合作”為班組文化核心,以“忠誠干凈擔當”為己任,時刻牢記“誠信、服務、和諧、創新”工作理念,團結一心、開拓創新,最終完成項目建設。
“全線路均需要在高山作業,地勢險峻,存在施工設備、導線等材料運輸難問題,在雨水多、山路泥濘時,施工作業更加困難。”黃雨效說,雖然已經參與多個重點項目建設,但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段)線路施工是一個新的領域,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橫跨河源兩縣(區)八個鄉鎮,溝通協調工作就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為了優質完成任務,項目部提前查看設計圖紙,熟悉三措一案,熟悉電網建設相關支持政策、法律法規及相關合同,學習線路規程和施工有關安全規定,一次又一次前往相關鄉鎮溝通。
工程開工前期,項目部積極與監理、業主、運行單位溝通協調,籌劃部署、完善各項資料,組織施工力量。項目管理人員根據各區段現場勘察情況,結合工程特點制定詳細的施工進度計劃,并細致標注現場難點與風險點,提前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和預控,確保安全措施和施工措施“雙到位”,以“月計劃、周管控、日落實”穩步推進工程建設。
“時間緊、任務重,項目的每一步、每一個計劃都要無縫對接。”黃雨效說,自項目動工以來,同事們以項目部為家,一頭扎在項目建設中,即使在孩子參加高考這么重要的日子,都在項目建設現場。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項目部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和黨員突擊隊,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采用修路、索道等多種方式解決了材料運輸困難、線路交叉跨越多、架線難度大等問題。
針對該工程線路路徑長,存在停電工作類型繁雜、交叉作業多等情況,項目部聯合運維單位進行多次現場勘察和施工方案分析論證,確保停電作業方案工作安排科學合理,交叉作業緊密有序,最終決定有序落實分段施工、分段倒供、分段投產的用戶無感知停電作業,大大降低投產當天停電時的用戶戶數影響,盡可能滿足用戶用電需求,提升電網服務質量,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群眾清涼度夏提供有力的用電保障。
“95后”“高空飛人”驗收團隊:“我在百米高空,不只看風景。”
百米空中,迎風吹來是什么感覺?“腳下的導線會隨著風搖曳,人站在上面,就像鳥在天空一樣,可以看見不同的風景。”這是姚睿爬上鐵塔,站在導線上的感受。這些導線連接著一個又一個鐵塔,踩在上面,像走“鋼絲”。
這樣的“鋼絲”,姚睿走了5年。姚睿出生于1996年,因業務能力強、工作勁頭足,逐漸扛起重任,擔任南方電網廣東河源供電局輸電管理所輸電線路五班的技術員。
“為了讓項目盡快投產,我們要同步驗收。”隨著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段)的全線貫通,一直在同步進行的驗收工作也全面提速。3個月前,姚睿和他的同事們作為驗收團隊,負責整個項目的驗收工作。“項目共新建鐵塔433基,新建線路207千米。我們要爬完400多座塔,認真檢查,確保驗收質量,保障供電安全。”姚睿說,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段)項目是廣東省電網“十四五”規劃重點工程項目,自動工建設以來,南方電網廣東河源供電局各部門鉚足干勁、攻堅克難,全力推動項目建設。
這支驗收團隊共有28名隊員,大多為“95后”,最年輕的2000年出生。為了彰顯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這支驗收團隊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姚睿說:“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3月19日,他們開啟對項目的驗收。自那天起,他們分為7組,每組3—4個人,同時出動,以網格責任化的方式進行驗收,確保工作效率最大化。其間,他們每天往返于輸電所和項目建設的鐵塔之間,爬塔、走線成為日常。但高空走線不是如履平地,同樣的路程消耗的體力是平常的幾倍,快的時候一趟作業要兩三個小時,慢的時候要十幾個小時。
一般的工作日,所在的班組幾乎每天都要上塔,而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段)項目橫跨江東新區古竹鎮,紫金縣義容、鳳安、藍塘、九和、瓦溪、龍窩、南嶺等8個鎮,這些地方離市區都比較遠。時間緊、任務重、路程遠,給這群年輕人帶來不小的壓力。在驗收中,每個人的工具包至少有10公斤,有些設備比較重,需要兩個人抬著走。姚睿說,車到不了的地方,爬塔之前還得登山。進入夏季,項目驗收工作不能停歇,炎熱的氣候讓這些年輕人在爬塔之后全身濕透,一個個曬得皮膚黝黑。“夏天的時候我們會帶好幾瓶水上塔。”姚睿說。
為了確保項目順利投產,各驗收組也達成共識。比如,有一組因天氣等客觀原因完成不了當天驗收塔數,另一組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主動幫助同事驗收剩余塔數。“這是年輕人之間的默契。”姚睿笑著說。
從地面到上百米高空,是這群年輕人工作的高度。姚睿在正式爬鐵塔前,在廣州“小蠻腰”看過城市高處的風景。“我們在百米高空,可不只是看風景。”他說,“我們爬塔,小到一顆螺絲釘,大到整條線路,都需要仔細檢查、驗收,確保萬無一失。”在姚睿和他的同事看來,這份工作有令人著迷的地方:工作時登塔,高空吹過來的風,特別清爽。在一些偏遠的鄉鎮,還能看見延綿的山巒、遠遠近近的村落。當項目投產后,萬家燈火點亮時,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6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段)正式投產,意味著姚睿他們的驗收團隊對該項目的驗收工作結束。接下來,他們要投入到新項目的驗收工作中。而在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段)百米高空的導線上,將始終留下這支“95后”驗收團隊的汗水、堅韌與努力。
■組稿:本報記者 劉昕 通訊員 徐猛 黃慧 曾忠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