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吹響“百會萬企行動”號角
百會萬企助力百千萬工程
■大灣區企業代表掃碼了解河源投資環境
■“百會助百縣 萬企興萬村”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動員會結對幫扶現場。
“從目前情況看,籌劃組織還要更加系統,發動力度還要繼續加大,企業參與程度還要不斷深入,非常有必要依托全省3000多家商會組織,帶領全省47萬家會員企業深入縣鎮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幫扶共建。”昨日舉辦的“百會助百縣 萬企興萬村”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下稱“百會萬企行動”)動員會暨助力河源產業有序轉移活動吹響了我省“百會萬企行動”的最強號角。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工商聯承擔著動員組織民營企業、商協會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任務。至今,我省已有6204家民營企業參與“百會萬企行動”,結對幫扶4957個村,實施幫扶項目6670個,捐贈27.28億元。
活動現場,省工商聯發布了“百會萬企行動”相關內容,相關市縣、商協會和企業代表介紹經驗,19家省級商會與縣(市、區)工商聯代表現場簽訂了“百會萬企行動”結對共建框架協議,共同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根據結對共建工作安排,省工商聯將按照“縣域所需、商會所能”原則,統籌考慮地方發展需要和商會組織資源優勢,引導全省商會組織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方式,與109個涉農縣(市、區)結對共建,加快構建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合作格局,提升商會的政治引領、協同治理、平臺拓展、服務會員等能力,推動結對雙方在組織共建、產業共興、人才共育、文化共融、生態共護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進一步提升縣域綜合實力,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
時值全國工商聯、省工商聯成立70周年之際,省工商聯還在我市召開省級異地商會聯席會議,近百名省級、河源異地商會相關負責人和企業家齊聚一堂,深化聯系交流,加強全省各異地商會之間的互動合作,提升企業家對商會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進一步推動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行動解讀
“1374”助推百縣
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
啟動實施“百會萬企行動”,旨在通過發揮商會組織的優勢和作用,助推“百千萬工程”不斷走向深入,為我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作出積極貢獻。具體抓手、具體內容可概括為:一個主題、三個階段目標、七項重點任務及四項保障措施。
一個主題,即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動員引導全省各級商會組織扛起使命擔當,胸懷“國之大者”,情系“民治關切”,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實踐,盡商會組織幫扶所能,為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為主題。
根據安排,“百會萬企行動”將在三個階段分別實現相應目標:2023年,組織122家省級商會組織與109個涉農縣(市、區)建立結對關系;2024年,由各地工商聯立足本地實際和對口幫扶關系,組織本級商會、發動在外省的廣東各級商會,與本地或對口幫扶地區的鎮(村)結對共建;2027年,實現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合作格局基本形成,商會的政治引領、協同治理、平臺拓展、服務會員等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結對的組織共建、產業共興、人才共育、文化共融、生態共護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針對主題及階段目標,“百會萬企行動”設置了七項重點任務。一是聚焦縣域經濟發展,助力轉移一批產業項目;二是立足鄉村資源稟賦,助力培育一批特色產業項目;三是促進就業創業,助力培養一批農村高素質人才;四是強化消費幫扶,助力建立一批農產品銷售渠道;五是參與鄉村建設行動,助力完善一批農村基礎設施;六是參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打造一批民企主題林;七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組織一批商會黨組織和結對共建地區黨支部聯建共建。
此外,“百會萬企行動”還從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宣傳引導、考核評定等方面制定了四項保障措施,助推“百千萬工程”不斷走向深入。
經驗介紹
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以“頭號工程”力度和勢頭推進落實
“東源縣堅持把實施‘百千萬工程’作為重要政治任務,舉全縣之力、以‘頭號工程’的力度和勢頭推進落實,成功入選了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動員會上,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與嘉賓們分享了該縣實施“百千萬工程”經驗。
秦衛民表示,東源縣堅持搭框架與建機制并重,搭建“1+1+12”指揮架構,梳理出“重大突破性抓手”等3張清單26項重點任務,掛鎮縣領導、5個督查小組常態化深入一線,督導重點任務推進,著力構建高效工作體系。為全力激活縣域發展動能,東源縣大力發展先進材料等主導產業,持續抓好園區擴園、“商改工”等拓平臺工作,堅持補齊短板,啟動“交通大會戰”,從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全面發力,讓更多民生福祉惠及群眾。為強力促進鄉鎮提質提能,東源縣將21個鄉鎮精準畫像,劃分為1個城區鎮、3個中心鎮、3個專業鎮、6個特色鎮、8個普通鎮,推動鄉鎮全面動起來,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東源縣發揮工商聯力量,創新開展“十企幫十鎮”行動,實施幫扶項目31個、總投資額達29億元。
塔牌公司黨委書記李斌:因地施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多年來,我們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因地制宜支持地方鄉村振興事業,堅持盡己之力,助力‘百千萬工程’。”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塔牌公司)黨委書記李斌表示。
作為粵東地區一家以水泥為主業的企業和廣東本土水泥上市企業,塔牌公司制訂了“萬企幫萬村”梅州市蕉嶺區域行動規劃,精準對接幫扶文福鎮和新鋪鎮象嶺村。同時,塔牌公司積極開展消費幫扶,并充分利用企業用工需求,實施用工扶貧政策,為困難家庭提供工作崗位近100個,積極支持企業所在地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積極捐資助學、修路搭橋、捐建梅州市紅色文化公園、投身鄉村振興、助力新農村建設,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作出貢獻。
廣州茂名商會會長陳慶南:編制實施方案 線上線下聯動
廣州茂名商會會長陳慶南表示,廣州茂名商會·萬訊七子集團積極響應廣東省委“百千萬工程”和茂名市“萬企興萬村·百會幫百鎮”號召,編制《萬訊七子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明確“七個一”工程,圍繞鄉村振興研發搭建“茂名墟”云平臺,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商業生態鏈合作,構建各類產業合作新模式、拓展新空間。目前,“茂名墟”云平臺促成線上線下成交金額4.7365億元。
除了在“線上”建平臺外,廣州茂名商會還在“線下”組建“茂名墟”產業振興協會、“茂名墟”村村通物流服務體系,創建茂名治安聯防物流員隊伍等,整合雙“線”資源,構建”無限市場”銷售網,不斷強化線上線下協同聯動,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和消費品、生產資料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
結對共建
灣區智造來助力 和平再增新動能
昨日,廣東省智能裝備制造協會與和平縣工商聯建立結對共建關系。雙方表示,將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搭建資源互換、溝通平臺,為河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廣東省智能裝備制造協會名譽會長、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何思模表示,河源地域遼闊,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該協會將圍繞鄉村振興主題,深化與和平縣的交流與合作,助力和平高質量發展。
何思模說,該協會將于近期安排團隊前往和平縣進行進一步考察,圍繞和平當前的發展情況,引導相關企業到和平招聘技工,并開展培訓工作,賦能和平進一步發展。同時,該協會將引導會員企業積極利用河源資源優勢,不斷做大做強,推動裝備制造企業發展。
“有幸和省智能裝備制造協會結對共建,我們倍感振奮。”和平縣工商聯黨組書記曾志明表示,將盡快協調省智能裝備制造協會和會員企業到和平考察,幫助協會了解和平發展情況和優勢,盡快形成幫扶方案,積極打造平臺,做好服務協調和雙向溝通交流,明晰幫扶方向。和平縣工商聯將積極走訪企業,把發展機遇變成發展成果。
相關新聞
客商點贊河源
優勢得天獨厚 投資正當其時
山水資源優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資源稟賦優越、投資環境良好……昨日召開的河源市招商引資推介會上,與會企業相關負責人紛紛表示,相信良好的生態環境能讓河源“綠水青山”引來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飲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河源市江西商會會長羅賢標表示,河源的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投資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多年來,該商會一直關注河源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組織引導廣大會員企業積極參與捐資助學、擁軍、助殘、幫扶困境兒童等公益慈善活動。羅賢標說,作為新河源人,他將盡自己和企業所能,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我們正從電器智能化入手,讓企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鄉村群眾,讓更多鄉村群眾加入到推動電器發展的事業中。”廣東省民營企業投資商會常務副會長、廣州成億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翼表示,河源山環水抱,自然資源得天獨厚、人力資源十分豐富、交通區位條件好,他十分看好河源的資源稟賦和投資環境。陳曉翼介紹,目前該公司在謀劃生產經營風扇、空調等電器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智能家電業務。基于河源良好的投資環境,該公司計劃在河源投資,在推動公司發展的同時,帶動河源本土就業,進一步履行社會責任。
“河源不僅有美食美景,河源人更是熱情好客。”廣東省海南商會副會長、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其東曾多次到河源考察,他認為河源對待客商十分用心。他表示,廣東省海南商會將著力發揮窗口作用和橋梁作用,引導企業了解河源,深入挖掘河源的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實現合作共贏。
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緊緊圍繞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立足灣區、放眼全國,實施“一把手”抓招商工程,全市上下凝聚招商合力、搭建招商矩陣,強化精準招商、推進招大引強。截至目前,全市新簽約項目219個、投資總額約690億元;新簽約超億元先進制造業項目130個、投資總額334億元,新簽約超億元先進制造業項目,提前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優異成績。
■統籌:本報記者 譚紹丁
■采寫:本報記者 譚紹丁 雷宇爍 楊寶如 通訊員 宋雨婷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