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奔跑吧,“河馬”

——歷史上河源的馬拉松前身及“古早”運動會

2023-12-24 18:46:54 來源:河源日報

1ccb0008056e31148a0580f5878e20be_p1_s.jpg

■2023河源萬綠湖馬拉松共有來自6個國家的1.5萬余人參賽。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8ac4a0986f932c94d9690174332b4e5c_p2_s.jpg

■1958年1月,源城第六屆人民體育運動誓師大會,埔前代表隊等多支隊伍,舉著旗子走過,兩旁是觀眾。原圖現藏源城區檔案館

■本報記者 凌麗

隨著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馬拉松運動逐漸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很多地方還把舉辦馬拉松作為城市宣傳的窗口。對于個人來說,馬拉松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加耐力,幫助減肥,減輕壓力和焦慮,增強免疫功能。對于城市來說,舉辦馬拉松運動可以吸引大量參與者和觀眾,為城市帶來商業機會,如餐飲、住宿、旅游等,從而增加城市的經濟收入。此外,馬拉松運動還可以促進社會團結和交流,增強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馬拉松運動起源于古希臘時期,是為了紀念古代希臘傳奇英雄菲迪皮德斯而設立的比賽項目。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入中國,成為中國體育界的新寵。1978年,中國舉辦了第一屆馬拉松比賽。隨著時間的推移,馬拉松運動在中國逐漸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這項運動。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馬拉松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之一,每年都會舉辦多場大型馬拉松比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跑步愛好者和專業運動員參加。至今年,河源馬拉松已舉辦了5屆。

2023“河馬”成功舉辦

12月17日,2023河源萬綠湖馬拉松共有來自6個國家的1.5萬余人參賽。這已經是河源舉辦的第五屆“河馬”賽事。“河馬”自誕生以來,先后獲得了“中國田徑協會A類認證賽事”“中國田徑協會銅牌賽事”“中國田徑協會銀牌賽事”“自然生態特色賽事”“最美賽道”特色賽事等稱號。

本屆“河馬”,以“綠美河源 與您有緣”為主題,并設有50個展位,圍繞“早餐河源”“有禮河源”“六色河源”的主題,設置五縣兩區的特色早餐店、特色產品、文創產品、文旅企業、景區、酒店、民宿、文旅地圖展板等展示區域,充分展現河源獨特的客家文化、旅游資源。在賽道方面,河源也是高標準進行丈量,2023“河馬”賽道丈量完全遵守中國田徑協會的規章制度和標準,采用符合國際標準的“標定自行車測量法”,以自行車作為主要的丈量交通工具,將測量工具——瓊斯測量儀(專用計數器)安裝在自行車前軸上,模擬運動員路線軌跡,以此測量賽道。從河源市體育館開始,丈量組在每一公里停車一次,對記錄數據進行計算,對每公里的點位進行定點標記、位置描述,并記錄存檔。此次丈量,受中國田徑協會委派,國際級田徑裁判、國際級賽道丈量員江平帶領組委會和相關部門歷時6個多小時完成。

這場盛大的馬拉松活動,引發了一些河源老人的懷舊。

他們回憶起自己少年時代河源曾舉辦過的一次馬拉松,許多河源中學的學生,繞著上城的環城路跑。那時,也有一些初中生,為這些跑者當志愿者,送水。這些初中生,到現在已有80歲左右的高齡。但回憶起當年,仍覺得有殘存的多巴胺,在仍舊活躍的大腦里起著作用。

河源出現“跑步”這項運動,是在民國時期。

1919年,龍川舉辦第一屆運動會

雖然清末老照片顯示,河源地區有許多民間傳統武術、舞龍舞獅、舞紙馬、舞春牛之類的熱鬧技藝,多在春節、元宵等節日進行,但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運動”——球類、田徑等。

清末廢科舉、辦學堂后,各類學堂都開設了體操課、籃球、排球、乒乓球等球類活動,普及到了城鄉。

相較武術,球類、田徑等體育方式更加方便易學。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在各地設立民眾教育館,其中一項重要的作用,就是舉辦各種健康運動,冀望國民強身健體。往日用作官方訓練的校場,被重新整治,做成公園,增加體育設施,讓普通民眾可以前往鍛煉身體,如原河源縣(今源城區)、和平縣。

100多年前,百越首邑龍川佗城在運動會方面走在前列。民國八年(1919年)10月,龍川縣教育會在佗城梅村河壩舉行了首屆體育運動會。但有關這次運動會的檔案資料尚未找到。

龍川縣的第二屆運動大會,仍舊比河源縣的第一屆還要早好幾年,于民國十六年(1927年)5月舉行,經費由私人募捐贊助。民國十九年、民國二十二年,龍川縣分別舉辦了第三、四屆運動會。

和平縣也有舉辦運動會,有記載的多為中小學生運動會:民國二年,和平縣首屆學生運動會在縣城舉行。民國八年,在縣城西校場舉行第二屆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1895人參加。民國二十一年元旦,在縣城舉行第三屆縣中小學生運動會。民國三十年、三十三年,舉辦第四、五屆縣中小學生運動會。民國三十四年,在縣城西校場舉行全縣學生運動會。(《和平縣志》)

連平縣的體育項目有射擊練習。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藏的一幅攝于1912年的連平老照片中,記錄了二三十名男生在群山環繞的一塊平地上進行射擊練習的場面。這些學生,穿著成套的衣服,側邊有開叉,大約是時興的西裝。他們排成兩排,前面一排單膝跪地,后面一排左手左腳在前,端著火銃側身而立。

1933年,河源縣舉辦首屆運動大會

有許多運動設施的源城中山公園的前身,是清代的校場。民國十八年(1929年)始建為公園,旨在“提倡教育,讓一般民眾自由運動,以健全其體魄,而振起其精神”。設有足球場,可容納千人,還有籃球場、400米跑道、100米跑道、跳高、跳遠沙池、單雙杠、秋千等。

中山公園建好后不久,河源城就舉辦了一場運動會,這可是河源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發生在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

對這年的運動會,劉崇祺有著很深刻的印象。那時,他還在三江中學讀書,曾參加男子乙組300米短跑個人賽,獲得第三名。

那個時候,百廢待興。河源縣駐防軍第八師師長黃質文、副師長葉壽光、教導團團長謝錚、河源縣縣長鐘耀焜、地方人士李祖犧、李克成、潘衍興等,共同發起全縣首屆運動大會,成立籌備委員會,募集經費,購置了不少運動器材,新增了運動場地,如羽毛球場等,購置了乒乓球桌20張,放在中山紀念堂內。

劉崇祺回憶,在運動會開幕前幾天,運動場的東面,有50多處用竹木搭成的醫療室,以及裁判員、運動員休息室;運動場的南、北、西三面和中山路、太平路、化龍路各路口搭起6座牌樓,每座牌樓由大會工作人員輪流用廣播筒向群眾“現場直播”。

當時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長跑(按測量,1萬米需繞運動場跑25圈)、短跑、接力跑、跳高、跳遠、射擊、擲鐵餅、鉛球等10多個種類。

怎么分組?不是根據年齡,而是根據身高,男子身高1.7米以上為甲組,以下為乙組;女子身高1.6米以上為甲組,以下為乙組。分個人和團體選擇項目報名。但是,劉崇祺說,女子能參賽的項目很少,只有乒乓球、短跑和跳遠3項。

當時參賽的運動員達2000人,其中包括全縣公私立中小學校、私立女子學校師生及機關、團體、駐縣防軍、社會青年等。

這場運動會的開幕式,是由駐防軍營隊約1000人,全副武裝進行快跑表演。軍人表演完,就是小小童子軍,由小學生150人作童子軍表演,表演后隨之集隊繞會場一周,大會即宣布開始。同時還舉行了中山公園落成典禮,鳴炮拉開比賽大幕。

當時還是中學生的劉崇祺,看得津津有味,他在比賽中取得了個人第三名的好成績。

這場運動會是河源有史以來的首次盛會,轟動全縣,村民穿上新衣結伴到城觀看。縣城各條街道商店,都掛旗慶祝,營業時間延遲至晚上12時,還有的甚至通宵營業,人們不分晝夜,絡繹不絕,開心得跟過年一樣。(《源城文史資料》,第二輯)

這場運動會持續了15天,從8月16日持續至30日。這是河源舉辦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運動會。

1944年,河源的第一次馬拉松環城跑

環城跑屬于馬拉松比賽的一種。馬拉松比賽通常分為全程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而環城跑通常指的是在城市內繞圈進行的跑步比賽,其距離和路線可能因比賽而異,但通常也是長距離的跑步比賽。因此,環城跑可以被認為是馬拉松比賽的一種形式。

環城跑比賽的路線通常是根據主辦方的安排和城市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的。路線可能包括城市的主要街道、公園、橋梁、隧道等,以展示城市的特色和風貌。

在確定路線時,主辦方需要考慮比賽的安全性、可觀賞性、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同時,路線也需要根據參賽選手的水平和能力來設計,以確保比賽的公平性和挑戰性。

民國時期,雖然人們總是在戰亂中度過,但稍有安定,人們總會想到有趣的事情,趣味運動會就是其中一種。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7月,河源縣舉行了首次環城長跑,從中山公園體育場開始,經過大街、車站、西門井、白馬廟、鳴鳳橋,最后到體育場。參加者除槎城的長跑選手外,還有駐河源的英軍服務團選手。

這次的環城跑,可以說是河源較早的馬拉松運動。

1947年,河源縣派出代表隊,參加廣東省運動大會,選手鐘詩心奪得50米、100米、200米跑3枚金牌,當時被譽為“赤腳金牌小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河源舉辦的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河源各縣區的體育運動更加豐富多彩,運動會一個接一個,令人目不暇接。河源人的體育成績在不斷刷新,龍川選手鐘秀娥等獲得世界冠軍。體育健身普遍成為老百姓選擇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各個公園都有健身器材。

1950年,河源縣人民政府撥款3000多元修建了場地,新添了體育器材。直至現在,中山公園體育場還是源城區的體育中心和全區體育運動主要場地。中山公園旁的燈光球場,始建于1963年。

1953年秋,河源縣舉辦了首屆運動會,比賽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田徑、拔河等,參賽的運動員有600多人。當年的參賽隊伍,有縣政府隊、各區隊如第五區(燈塔)、河源中學隊等,縣搬運站隊獲拔河第一名。1954年春節,舉辦了第二屆運動會,參賽運動員300余人。1955年春節,舉辦了第三屆運動會。比賽項目較第一、二屆多了一個自行車項目。

1956年秋、1957年春節,1958年1月,河源縣分別舉辦了第四、五、六屆運動會,頻率甚密,參賽人數從420人到550人不等。

1960年春節,河源縣在河源縣城公園體育場舉行第七屆體育運動會,參賽的有工農商學兵機關團體代表隊共300人。

源城區檔案局保存的老照片中,有一張攝于1958年1月,當時正在舉辦第六屆人民體育運動誓師大會。

原河源縣參加韶關地區、惠陽地區的比賽也不少,第一、二、三名時有斬獲。1972年,河源縣組隊參加了山區六縣(市)(河源、博羅、寶安、惠州、惠陽等6隊)青年籃球表演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河源縣承辦了不少賽事,如惠陽地區足球賽和籃球賽、惠陽地區職工足球賽、游泳比賽,惠陽地區山區六縣——河源、紫金、龍川、連平、和平、博羅中學生籃球比賽(1971年)。

直至建市前,河源縣內舉行過籃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田徑等單項比賽24次。(《河源縣志》,2000年版)紫金、連平等縣先后舉辦了相關體育賽事,觀者云集。

和平縣的體育運動,一直備受重視。1955年,和平縣在和平中學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首屆運動會,參加者有各中學、機關團體、武裝部等13個代表隊共962名運動員。1956年10月成立縣體育運動委員會,在孔屋門口征地23畝建人民體育場。1984年10月初,和平縣第三屆體育運動會在縣城舉行。

1951年到1985年,龍川在縣城舉辦的體育運動會共有29次,承辦地區級田徑運動會2次。

    上一篇:強化黨建引領 賦能基層治理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