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最美的奔赴,是看到你更富足

——深圳“她力量”,在河源閃閃發光

2024-03-08 10:35:29 來源:河源日報

核心提示

同飲一江水,深河情誼深。河源作為深圳長期重點幫扶地區,見證了深圳持續且力度空前的支持。從單向的賦能到雙方的深度互動,從對口幫扶到全面的幫扶協作,河源的土地上銘刻了無數深圳幫扶干部的辛勤付出。

目前,超過400名深圳幫扶干部在河源扎根奉獻,其中包括羅海云、鐘智敏、張春虹、賴學清等近百名優秀女性干部。她們長期扎根在基層,深入推動“百千萬工程”,為深河兩地的產業共建、鄉村振興及民生改善貢獻了巨大力量,展現了新時代女性的卓越風采。她們的努力,正為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出獨特的“深河樣本”。


駐和平縣合水鎮幫扶干部羅海云

把群眾“心上事”當成“上心事”

扎著馬尾辮,臉上總是掛著親切的笑容,工作起來有條不紊、得心應手,這就是深圳市駐和平縣合水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金坑村第一書記羅海云給人的第一印象。3月5日下午,羅海云與村干部、設計團隊齊聚在合水鎮金坑村小公園旁,共同為小公園的風貌提升出謀劃策。“小公園的側面需要建造擋土墻,及時更換那些破舊的地磚,并在空地處種植花草,讓群眾推窗就能聞到花香、看到綠意,出門就能進園欣賞美景。”羅海云細致地規劃著。


■羅海云(左二)與村干部、設計團隊圍繞金坑村小公園風貌提升進行謀劃部署。本報記者 陳鵬 攝

鄉村振興,環境是關鍵。提升和完善人居環境以及公共基礎設施,不僅是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任務,更是金坑村群眾內心深處的熱切期盼。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我的工作重心就在哪里。”這是羅海云堅定不移的信念。自2021年7月被派駐到金坑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她勇敢地克服了交通不便以及不會開車等種種困難,與金坑村“兩委”干部緊密團結,共同努力,專注于解決群眾最迫切、最關心的問題。在她的帶領下,全村成功安裝并改造了277盞路燈,為村民的夜間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完成了總計約3.06公里的村內主干道和支路的硬底化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更新替換了下村和辣坑片區兩座橋梁上的破舊護欄,確保了群眾的出行安全;制作了醒目的村黨群服務中心指示牌,方便了群眾辦事。

金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盧春和深有感觸地說:“剛開始,我們心里也會有些疑慮,畢竟羅書記是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來的女干部,我們擔心她可能無法適應小山村的生活和工作。然而,這幾年下來,她用真情和實際行動鋪滿了駐村路,讓我們村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現在,群眾的知曉度、支持率和滿意度都在直線上升。”在羅海云的不懈努力下,金坑村還完成了村委會二三樓的黨建陣地提升改造項目,為黨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加寬敞和現代化的場所;對萬畝油茶基地的主要道路進行了硬底化并修建了排水溝,同時修復了近20公里的機耕路,為金坑村油茶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她還持續推動人居環境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廁所革命”等行動,通過精準發力、補齊短板,不斷提升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使金坑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變得更加生態宜居。

羅海云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她始終把群眾的“心上事”當成自己的“上心事”來對待。“同飲一江水,共筑深河情。”羅海云堅定地表示,未來她將以創建美麗宜居村為目標,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萬畝油茶基地道路排水工程以及村委會周邊小公園風貌提升等項目建設。她將積極發動各方資源,不斷擦亮美麗鄉村的底色,為金坑村的全面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金坑村村民盧林煥笑容滿面地說:“現在我們村的活動場所多了,環境也大變樣了,出行特別方便。真心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尤其是羅海云書記從深圳遠道而來幫助我們。她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我們都會銘記在心。我們村民會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深圳市中醫院主治醫師張春虹

秉承醫者仁心 續寫幫扶路

早上8點,張春虹已準時出現在龍川縣中醫院內鏡中心,開始了一天忙碌而充實的工作。“今天的病人主要是做胃腸鏡檢查,還有幾位需要切除腸息肉。”張春虹介紹道。

作為深圳市中醫院的主治醫師,張春虹自去年9月起便踏上了龍川縣中醫院的支醫幫扶之旅。這場跨越數百公里的幫扶,源于深圳市中醫院與龍川縣中醫院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共同的追求。自2016年起,兩所醫院便建立了幫扶關系,共同致力于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為更多患者帶去健康與希望。

■張春虹給患者做胃鏡檢查

2023年6月,當深圳市中醫院詢問張春虹是否愿意參與為期1年的支醫幫扶工作時,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帶著醫者情懷和滿腔熱情,張春虹告別了剛滿1周歲的女兒和年邁的婆婆,踏上了前往龍川的征程。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她還特地將女兒和婆婆接到了龍川。

在龍川縣中醫院,張春虹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積極投身于臨床一線工作。她不僅開展了胃腸鏡操作、內鏡下息肉切除以及消化道早癌篩查等多項診療服務,還通過一帶一“師徒結對”的方式,手把手帶教培養當地內鏡醫師,傳授專業知識和手術技巧。她的到來,有效緩解了醫院臨床醫師的壓力,也為醫院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去年底,50多歲的黃阿姨在做胃鏡檢查時發現了食管早癌。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噩耗,黃阿姨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懼和無助之中。然而,在張春虹和龍川縣中醫院內鏡醫師的共同努力下,黃阿姨順利接受了微創手術治療,切除了病變組織。術后恢復良好的黃阿姨感激地說:“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這么優質的醫療服務,真是省心省事又省錢!”

除了臨床工作外,張春虹還積極參與義診活動,深入基層為百姓送醫送藥送健康。她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宣傳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保健知識,耐心為當地百姓答疑解惑、分析病情,并給予專業的治療意見。她的無私奉獻和精湛醫術贏得了當地百姓的廣泛贊譽和深深感激。

“參與幫扶工作是我作為一名醫者的責任和使命。”張春虹堅定地說,“我希望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為醫院培養更多的專業人員,讓更多的患者受益。”在她的帶領下,龍川縣中醫院的內鏡診療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為當地百姓帶來了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深河一家親,共譜幫扶曲。在河源這片熱土上,一批又一批像張春虹這樣的醫護專家用自己的仁心仁術續寫著幫扶路上的動人故事。他們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增進人民健康福祉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連平縣教師發展中心支教老師賴學清

將創新教育理念及方法帶到河源

“可以進一步完善學法指導,同時確保問題解決的連貫性和完整性。”5日上午,在連平縣小學數學協作區備課組里,賴學清老師如往常一樣,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修改意見。老師們在上課前,都會將教學設計發給她審閱。在她的專業指導下,老師們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后再進行試講,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賴學清老師擁有35年的豐富教育經驗,先后在武漢和深圳的知名學校任教,目前擔任深圳市南二外集團學府二小教科室主任。2023年8月,她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以深圳市優秀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的身份來到連平,擔任連平縣教師發展中心的小學數學教研員。“在臨近退休不足3年的時候,我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支教夢想。”賴學清老師感慨地說,到山區支教,是她年輕時就懷揣的夢想,如今終于如愿。


■賴學清在連平縣大湖鎮中心小學作培訓

作為一名來自深圳南山區的教育工作者,賴學清老師致力于將特區和南山不斷創新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傳播到河源,乃至連平。在連平期間,她積極推動教科研工作,短短一個半月內,就為全縣數學教師呈現了兩節精彩的示范課,舉辦了兩場專題講座,并認真觀看了50名教師的數學微課。此外,她還積極參與指導青年教師參加市級比賽課和縣級公開課的備課與磨課工作。

身為河源市支教隊副隊長和連平支教組組長,賴學清老師不僅全力做好支教教師的服務工作,還協同其他支教老師積極調動后方資源,努力拓展援助的覆蓋范圍。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連平支教隊成功協調籌集了教育教學等各類物資,折合人民幣約80萬元,為當地教學條件的改善和教師生活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顯著貢獻。

“在連平,我看到了一批一線教師、校長和教研員為教育事業不斷付出的努力和熱情,這確實令人敬佩,也讓我受益匪淺。”賴學清老師說,支教對她而言是一段終生難忘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她不僅是一名支教者,更是一名學習者。據了解,2021年,深圳南山區教育局與連平縣教育局簽署結對幫扶框架協議,明確2021—2025年,雙方結對20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賴學清老師正是這一偉大事業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今年7月,賴學清老師的支教之旅將畫上圓滿的句號,她將結束在連平的支教工作,回到深圳。然而,教育的接力棒將不斷傳遞,又有一批新的支教老師將從深圳出發,踏上連平這片熱土。“支教教師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和傳統,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和教育環境,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學習。”賴學清老師建議,“與當地教師緊密合作是至關重要的,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融入當地社區,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貼近他們生活的教學內容。”她還鼓勵支教老師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引入現代教育資源,嘗試通過遠程教學、在線教育等創新方式,讓學生們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領域和更先進的教育理念。


駐紫金蘇區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副隊長鐘智敏

化身“推銷員” 助力蘇區農產品出山入灣

一心撲在工作上,為群眾排憂解難、發展特色產業、修建民生工程、助力蘇區農品出山……在深圳市駐紫金縣蘇區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下稱工作隊)隊員眼中,副隊長鐘智敏從內而外始終有著一股充沛干勁,扛起駐鎮幫鎮扶村的責任與擔當,投入鄉村振興工作。

鐘智敏是深圳市龍華區觀瀾街道的黨群干部,2021年7月到紫金縣蘇區鎮參與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雖然龍鳳胎兒女還不滿3歲,但得知單位要選派人到蘇區鎮,我就很想到鄉村發揮光和熱。”就這樣,鐘智敏懷著熱忱,踏上了鄉村振興的征程。


■鐘智敏(左二)與隊員們在蘇區鎮赤溪村茶山查看茶苗生長情況。

幫扶工作不能紙上談兵,必須找準點、用對力,上下聯動、多方齊動,讓工作成果真正惠及村民和村集體。自開展幫扶工作以來,鐘智敏帶領隊員們奔走于田間地頭、村口街巷,深入了解8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將各村的方方面面都摸得清清楚楚。

“通過調研走訪,我們發現蘇區的茶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鐘智敏說,她與隊員們日常深入到茶企的生產車間,圍繞茶葉品質提升、銷售模式等問題展開探討,為其量身定制發展計劃,將茶產業做大做強。

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打開蘇區農產品的市場銷路?鐘智敏及隊員積極對接轄區兄弟單位、公司、愛心團體等,同時利用龍華區直黨支部與5個村級黨支部結對共建的機會,推動消費幫扶,銷售蘇區茶葉、木耳等農產品253萬元。

鄉村想要發展,農產品必須出山入灣。鐘智敏說,為此,她與隊員們相繼變身農產品推銷員,幫助村民銷售農特產品,讓村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

工作隊的發展戰略并不止步于農產品銷售,他們還將目光放在了當地的民生項目上。永坑村Y170鄉道沿線排水溝整治、黃布村衛生站廣場建造、赤溪村路燈亮化及紅色文化健身廣場、小北村村道硬底化……2021年7月至今,鐘智敏與隊員們共同努力,籌集社會資金140萬元,助力蘇區鎮村完成多個民生項目、給予教育幫扶。

此外,工作隊還通過傳唱客家山歌作品、排練花朝戲、拍攝鄉村振興宣傳片的方式,讓蘇區故事為更多人所知。“宣傳片《跨越山海的愛 只為你而來》的拍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我們也在去年初策劃了一部駐鎮幫鎮扶村微紀錄片的拍攝,希望能讓大家感受蘇區的蝶變新生。”鐘智敏說。

一路走來,鐘智敏及隊員們一直堅守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為蘇區發展謀劃出招,下到基層為群眾送去溫暖。未來,工作隊將繼續用更多的實際行動,幫助更多村民踏上致富之路,攜手共建美好和諧的幸福家園。

■統籌:本報記者 陳鵬 ■組稿:本報記者 陳鵬 曾敏 王亞嬌 廖司弦 通訊員 彭文蝶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除署名外)

    上一篇:共舞長纓粵贛邊,五戰五捷君在前
    下一篇:沒有了
    Top